呂伯雄出生於日治時期臺北縣(今新北市雙溪區)的基督教望族家庭,少時即熟讀經史文學;由於鄉人多曾參與1895年乙未割臺之役,呂伯雄自幼即對日本統治有所芥蒂。1925年,呂伯雄赴中國,入上海法政學院就讀,並開始與國民黨接觸。1935年,呂伯雄與張邦傑、卓碩生等人籌組「臺灣革命黨」,在中國宣傳抗日。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將由臺籍人士組成的抗日團體重組,成立臺灣革命同盟會,以呂伯雄任南方執行部組織處長,於漳州一帶活動。
戰後,呂伯雄返臺,組織「臺灣民眾協會」,試圖作為官民溝通的官道,但反遭行政長官公署打壓,在二二八事件期間一度遭到通緝,隱居鄉間避禍,此後對絕意政治,投入教會、藝文活動,並創辦古亭長老教會。1988年3月3日,呂伯雄於臺北病逝。著有《竹筠軒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