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施北衡
施北衡 1893-1961
施北衡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北衡
生日
1893年09月20日
卒日
1961年10月26日
籍貫
浙江省縉雲縣
組織
浙軍、中國國民黨(土木系)
學歷
陸軍大學第六期
相關事件
施北衡,原名機,又名汝福,字伯衡,後改北衡,浙江縉雲人,民國初年軍事人物,浙軍出身的國軍中將。

施北衡少時讀私塾、縣立五雲學堂、高等小學等;1908年時投考浙江陸軍小學,畢業後升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在辛亥革命時曾返鄉加入革命軍。民國成立後,施北衡轉至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再升入保定軍校第二期砲兵科,畢業後回到浙軍,亦曾參加討袁。1919年,施北衡調至陸軍部任職,同年考入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六期深造,畢業後回到浙軍,擔任軍官教育團教官、砲兵營長等。北伐期間,施北衡部響應北伐軍,並出任新編第十五師參謀長、第三十一師副師長等。

北伐結束後,施北衡調至中央軍校擔任教官,1932年時又派為第十八軍參議、第五十九軍參謀長等,赴江西參加剿共,期間曾兵敗被俘,但成功逃脫,後又升任第十八軍參謀長。施北衡於1936年晉升少將;抗戰開始後,施北衡歷任第十九集團軍參謀長、武漢衛戍總司令部參謀長、第九戰區長官部參謀長、第六戰區長官部參謀長等,先後參加淞滬、武漢等戰役,於1939年晉升中將。1941年,施北衡調任第七十五軍軍長,後升為第二十六集團軍副司令、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參謀長等,駐防雲南;1944年時改任第一戰區長官部總參議。

戰後,施北衡出任聯勤總部西北補給區司令、漢口第二補給區司令等,1947年時調任上海港口司令,並獲選為國大代表。1949年,施北衡隨政府撤往臺灣,後擔任國防部參議。施北衡於1952年退役;1961年10月26日在臺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