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包瑞德
包瑞德 1892-1977
包瑞德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Barrett
名字
David
生日
1892年08月06日
卒日
1977年02月03日
籍貫
美國科羅拉多州中心城
組織
美國陸軍
學歷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
相關事件
包瑞德,全名大衛‧戴夫‧包瑞德(David Dave Barrett),美國陸軍上校,於1944至1947年擔任美軍觀察組(United States Army Observation Group)組長派駐延安,為中共與美國之間的官方聯繫人。

包瑞德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中心城(Central City, Colorado),1909年時加入美軍,三年後進入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就讀。包瑞德於1915年畢業後以中學教師為業,但隨即回到美軍參加一次大戰。1920年,包瑞德被派往西伯利亞參加協約國干預,但因搭乘船隻遭遇風暴而改駐菲律賓,並在當地學習中文。1924年,包瑞德被派往中國,於美國駐華使館任職,1931年時又調至駐天津的美軍第十五團擔任情報官,期間結識也在駐津天美軍任職的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史迪威(Joseph Stilwell)等人。

1936年,包瑞德回到美國駐華使館擔任助理武官,在蘆溝橋事變當天即赴前線考察,後隨政府退往武漢、重慶,並於1942年升任正式武官。1943年,包瑞德辭去外交官職務,轉往桂林專任情報官。1944年,美國政府計畫與中共展開接觸,包瑞德遂在史迪威推薦下與謝偉思(John S. Service)籌組觀察團,但在國民政府反對下,包瑞德等人直到7月才得以成行,出任美軍觀察組(United States Army Observation Group)組長,此觀察組一般常稱「迪克西使團」(Dixie Mission)。

包瑞德對中共的評價良好,但由於其後台史迪威離開中國,使得美國拉攏中共的計畫擱置,由赫爾利(Patrick Jay Hurley)主持與國民政府與中共之間的互動,包瑞德亦於1944年底解職,調往昆明擔任美軍駐華作戰指揮部參謀長,且因與赫爾利不和而從此無法晉升。戰後,包瑞德再次出任美國駐華武官,1949年時隨政府遷往臺灣,直到1952年退役。包瑞德晚年計畫定居臺灣,遭拒絕後回到美國,於科羅拉多大學教授中文,並擔任斯拉夫與東方語言系系主任。1977年2月3日,包瑞德病逝於舊金山。著有《美軍觀察組在延安》(Dixie Mission: The United States Army Observer Group in Yenan,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