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人物
-> 釋太虛(呂沛林)
釋太虛(呂沛林)
1890-1947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釋
名字
太虛
生日
1890年01月08日
卒日
1947年03月13日
籍貫
浙江省崇德縣(今屬桐鄉縣)
組織
無
學歷
南京祗洹精舍
相關事件
生平
期刊
專書
照片
年表
其它
釋太虛,俗名呂沛林,又名淦森,法名唯心,字太虛,別號悲華室主、雪山老僧、縉雲老人等,通稱太虛大師;浙江崇德(今屬桐鄉)人,民國初年著名僧人、學者曾任武昌佛學院院長。
釋太虛出生於浙江海寧,幼時由外祖母扶養,並在家讀書。1904年,釋太虛於吳江小九華寺剃度,法名唯心,後改太虛,於寧波天童寺受戒,師從敬安法師、歧昌法師等。1909年,釋太虛入南京祗洹精舍學習,後於普陀山化雨小學執教;次年又與棲雲和尚赴廣州弘法,就任廣州雙溪寺住持。釋太虛在棲雲介紹下始與革命黨人來往,曾因同情黃花崗之役險些被捕。民國成立後,釋太虛於南京成立佛教協進會,計畫將鎮江金山寺改立為學校,作為佛教改革的基地,但因與本地僧人爆發衝突而不了了之。
1914年,釋太虛於普陀山開始閉關,鑽研各派佛學;1917年出關後又赴日本、臺灣、南洋各地考察佛教發展,返國後與章炳麟在上海成立覺社,發行《覺社書》雜誌,後任寧波歸元寺、西湖淨慈寺住持等,又於漢口成立佛教會。1922年,釋太虛出任武昌佛學院院長,後又發起中華佛教聯合會、全亞佛化教育社等組織,1929年起再兼任中國佛教會學務委員長,在中國各地致力於佛教教育的推廣。抗戰期間,釋太虛轉赴後方活動,後曾赴南洋僑界發起募捐,並與于斌等人組織中國宗教聯誼會。戰後,釋太虛回到上海,於1947年3月13日在上海圓寂。身後編有《太虛大師全書》。
Top
中外雜誌 95
‧
苦行高僧 虛雲和尚傳
中外雜誌 150
‧
懷念于斌樞機
中外雜誌 184
‧
太虛法師與國民革命
中外雜誌 296
‧
太虛法師與蔣介石
Top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五集
‧
苦行高僧虛雲和尚傳
Top
1890 年
1月8日
※出生於浙江海寧
1904 年
是年
※十六歲去蘇州小九華寺禮士達上人為師,師為取法名唯心。
9.10月
※士達上人攜大師往鎮海拜見師祖奘年和尚,和尚為取法號太虛。
1909 年
是年
※随寄禅和尚参加江蘇省僧教育會,並在南京從楊文會居士學《愣嚴經》,後又就蘇曼殊學英文。
1912 年
是年
※赴廣州弘揚佛法,被推為白雲山雙溪寺住持
同年
※國民政府建都南京,太虚從廣州返南京創立中國佛教會
1913 年
是年
※以寄禅和尚為會長的中華佛教總會,太虛被選任《佛教月刊》總编集。
1914 年
是年
※閉關兩年間,深研佛學法相唯識諸宗經論,旁及中、西哲學諸論著,法學精進,深有所得。
1916 年
是年
※出關后,即赴台灣、日本考察佛教,進行講學。
1918 年
是年
※從日本回國后,在上海與陳元白、章太炎、王一亭諸名士創設“覺社”,主编《覺社從書》。
1919 年
是年
※改《覺社從書》為《海潮音》月刊。
1922 年
是年
※太虛受聘任湖南大為山寺住持,随后於武昌創辦武昌佛學院,招收缁素佛教青年入院修習佛學。
1923 年
夏
※往盧山大林寺住持暑期佛學講習班,並發籌辦世界佛教聯合會。
1924 年
夏
※佛教世聯會正式成立,太虛被選為首任會長。
1925 年
是年
※往山西朝禮五台山,應山西都督、省長閻錫山之請,在太原宣講佛學。
10月
※率領中國佛教代表團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東亞佛教大會”,並考察日本佛教。
1927 年
是年
※南普陀寺首屆方丈會泉法師任期屆滿,極力推荐太虛繼任方丈和閩南佛學院院長,當即推舉轉逢和尚為代表,往上海敦聘太虚來廈就任。
5月
※太虛應聘來南普陀寺就職。由於他經常外出弘法,議定請轉逢和尚都監,在他外出時代為掌理寺物和學院事務。
1928 年
是年
※太虛往南京講學,並籌備創設中國佛學會。
秋
※會泉法師鼓勵並資助太虛出國考察講學,遍歷英、德、法、荷、比、美諸國,宣講佛學。並應法國學者建議,在巴黎籌設世界佛學苑,開中國僧人跨越歐美弘傳佛教之先河。
1929 年
是年
※太虛游歷歐美各國歸來後,即来廈親自主持南普陀寺和閩南佛學院事務,並倡議组織思明(廈門)佛教會。
1933 年
是年
※太虛連任南普陀寺兩屆方丈(兼院長)任滿,引退返度,但仍與廈門佛教界保持密切的聯繫。
1935 年
是年
※卓錫廈門講學,在佛學會和閩南佛學院,開示論題為《佛學會與現實佛化》、《佛化與現代中國》和《法師與學僧應如何愛護學院》等。
1937 年
是年
※抗戰爆發,太虛為抗日救國奔走,呼籲全國佛教徒行動起来,投入抗日救國運動。並首先發表《電告日本佛教徒書》,要求日本佛教徒以佛教“和平止殺”的精神,制止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
1939 年
是年
※發起组織佛教“國際訪問團”,遠赴缅甸、印度、錫蘭以及星、馬各地,宣傳抗日救國,發動各地華僑、華人和廣大佛教徒、佛教團體,積極支援祖國抗戰。
1943 年
是年
※與于斌、馮玉祥、白崇禧等著名將領和宗教界首要人物組織中國宗教徒聯誼會,呼籲全國各宗教團體和全體宗教徒團结起来,一致抗日。
1946 年
1月1日
※因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授予他宗教領袖勝利勛章。
1947 年
3月17日
※太虛於上海玉佛寺圓寂,荼毗後得舍利子300余顆。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