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楊伯愷
楊伯愷 1894-1949
楊伯愷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伯愷
生日
1894
卒日
1949年12月07日
籍貫
四川省營山縣
組織
中國民主同盟、中國共產黨
學歷
法國勤工儉學
相關事件
楊伯愷,原名詢,字道融,四川營山人,民國初年政治人物,中共與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在國共內戰後期遭到軍統捕殺。

楊伯愷早年就讀順慶聯合中學,1916年時轉赴北京,於法文專修館學習,1919年時成為首批前往法國勤工儉學的留學生。楊伯愷在法國期間與周恩來、蔡和森等人共同參加學生運動,並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時轉入中共。楊伯愷於1925年返國,後在中共派遣下返鄉興學,於吳玉章所辦的中法學校擔任訓育主任,並於重慶發展中共組織。北伐期間,楊伯愷因發動群眾示威而遭到追捕,赴武漢、上海避禍;1929年時短暫回到成都大學任教,不久重返上海,開辦書店。

抗戰爆發後,楊伯愷回到四川,曾任協進中學教務長,後於《華西日報》任職,直到1945年時因抨擊時政而被迫去職。楊伯愷於1944年時協助張瀾創立中國民主同盟,並出任四川省支部宣傳部長,但仍身兼中共黨員,負責宣傳事務。1947年6月2日,楊伯愷遭政府逮捕;於1949年12月7日在成都十二橋遭到處決,時稱「成都十二橋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