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人物
-> 羅易
羅易
1887-1951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Roy
名字
Manabendra Nath
生日
1887年03月21日
卒日
1951年01月25日
籍貫
英屬印度孟加拉省二十四區縣
組織
共產國際
學歷
英屬印度孟加拉技術學院
相關事件
生平
期刊
專書
照片
年表
其它
羅易(Manabendra Nath Roy),原名曼納班德拉‧納斯‧巴塔恰爾亞(Manabendra Nath Bhattacharya),又譯魯易、魯依等,印度左派思想家、政治運動者,共產國際成員,曾任駐中國代表團團長。
羅易出生於英屬印度孟加拉管區24區縣(24 Parganas district, 今屬印度西孟加拉省)一性力派婆羅門祭司家庭,父親為教師。羅易少時在父親任教的小學讀書,後於孟加拉技術學院(Bengal Technical Institute)學習工程、化學,並開始參加印度獨立運動。羅易在一次大戰期間曾試圖向德國接觸,期望德國協助在印度發動武裝暴動;後又前往中國、日本,曾與孫中山、德國駐華公使辛慈(Paul von Hintze)等人會面,但皆無下文。羅易在1917年赴美國、墨西哥活動,曾擔任墨西哥社會黨總書記。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羅易此後逐漸轉向共產主義,並與在墨西哥活動的鮑羅廷(Mikhail M. Borodin)一同創立墨西哥共產黨,兼任共產國際駐墨西哥代表。羅易在1920年前往俄國,後曾擔任共產國際遠東局幹部、主席團成員等,1927年時再出任駐中國代表團團長。羅易於1927年4月抵達武漢,參加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但因南京國民政府宣布清黨,共產國際與中共在意見上出現分歧,使武漢國民政府亦轉而分共;羅易見事不可為,遂於8月離開中國。
羅易在1929年後與共產國際分道揚鑣,回到印度繼續宣傳獨立運動,但遭到英國逮捕,入獄六年。二戰前後,羅易因主張印度應與英國合作,共同對抗軸心國,而遭到印度國大黨、共產黨的聯合排擠,此後逐漸淡出政治圈;晚年因對馬克思主義失望,轉而投向「新人民主義」(Radical Humanist)的研究。羅易於1956年1月26日在印度逝世。著有《中國的革命與反革命》(Revolution and Counter-Revolution in China)、《轉變中的印度》(India in Transition)、《理性、浪漫主義、革命》(Reason, Romanticism and Revolution)等。
Top
中外雜誌 429
‧
中外名人傳(九十二)黃珍吾;洛克;谷正倫;海森柏格;賀國光;
Top
書名:
公元一九二七
‧
第八章 風雲漫天 兩路出擊
‧
第六章 湘潭三雄 心潮逐浪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