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作霖早年就讀縣立師範學校,在北伐期間離校赴廣州,投考黃埔軍校第六期,但因不滿清黨政策而離去,投入張發奎部任職。北伐結束後,蕭作霖進入中央軍校軍官研究班第一期,但在蔣唐戰爭中加入唐生智部而遭到逮捕,戰事底定後始復學。蕭作霖於1930年畢業,後曾任第二十師營長、保定行營參謀等,九一八事變後曾在漢口創辦《楚天日報》。1933年,蕭作霖加入復興社,並與鄧文儀等人成立分支機構「中國文化學會」,任書記長、上海分會常務理事等,以及復興社機關刊物《中國革命》主編。
1934年,中國文化學會遭到解散,蕭作霖在酆悌推薦下出任復興社湖北分社書記,後又出任軍委會政訓處設計委員、豫晚綏靖公署民訓處長等。抗戰開始後,蕭作霖歷任兵役部國民兵司司長、第一戰區民訓處長、河南軍管區參謀長、天水行營軍務處長、平秦(平涼、天水)師管區司令等;1940年時調回重慶,擔任軍委會高級參謀,後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二期受訓。蕭作霖曾在1942年成立「共濟社」,倡言政治改革、針砭時局。
戰後,蕭作霖赴上海活動,1948年時回到湖南,在程潛部下擔任湖南保安副司令、長沙警備司令等,協助其部署投共的準備。中共建政後,蕭作霖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並出任武漢市人民政府參事、民革中央委員等。1987年5月23日,蕭作霖病逝於武漢。著有《復興社述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