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釋太虛
釋太虛 1890-1947
釋太虛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太虛
生日
1890年01月08日
卒日
1947年03月13日
籍貫
浙江省崇德縣(今屬桐鄉縣)
組織
學歷
南京祗洹精舍
相關事件
釋太虛,俗名呂沛林,又名淦森,法名唯心,字太虛,別號悲華室主、雪山老僧、縉雲老人等,通稱太虛大師;浙江崇德(今屬桐鄉)人,民國初年著名僧人、學者曾任武昌佛學院院長。

釋太虛出生於浙江海寧,幼時由外祖母扶養,並在家讀書。1904年,釋太虛於吳江小九華寺剃度,法名唯心,後改太虛,於寧波天童寺受戒,師從敬安法師、歧昌法師等。1909年,釋太虛入南京祗洹精舍學習,後於普陀山化雨小學執教;次年又與棲雲和尚赴廣州弘法,就任廣州雙溪寺住持。釋太虛在棲雲介紹下始與革命黨人來往,曾因同情黃花崗之役險些被捕。民國成立後,釋太虛於南京成立佛教協進會,計畫將鎮江金山寺改立為學校,作為佛教改革的基地,但因與本地僧人爆發衝突而不了了之。

1914年,釋太虛於普陀山開始閉關,鑽研各派佛學;1917年出關後又赴日本、臺灣、南洋各地考察佛教發展,返國後與章炳麟在上海成立覺社,發行《覺社書》雜誌,後任寧波歸元寺、西湖淨慈寺住持等,又於漢口成立佛教會。1922年,釋太虛出任武昌佛學院院長,後又發起中華佛教聯合會、全亞佛化教育社等組織,1929年起再兼任中國佛教會學務委員長,在中國各地致力於佛教教育的推廣。抗戰期間,釋太虛轉赴後方活動,後曾赴南洋僑界發起募捐,並與于斌等人組織中國宗教聯誼會。戰後,釋太虛回到上海,於1947年3月13日在上海圓寂。身後編有《太虛大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