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張深切
張深切 1904-1965
張深切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深切
生日
1904年08月15日
卒日
1965年11月08日
籍貫
臺灣南投廳草鞋墩支廳(今南投縣草屯鎮)
組織
學歷
廣州中山大學
相關事件
張深切,又名嘉裕,字南翔,化名張死光(意為雷射),曾用筆名楚女、紅草、之乎、者也等;臺灣南投人,臺灣日治時期著名作家、社會運動者。

張深切出生於南投廳草鞋墩支廳(今南投縣草屯鎮)一貧農家庭,少時過繼給在霧峰林家從事樟腦業務之親戚扶養,並入私塾學習漢文。張深切於1913年進入草鞋墩公學校學習,不久因與校方衝突而被退學;1917年時再隨林獻堂前往日本學習,入豐山中學、青山學院等校。1923年,張深切轉赴上海,於商務印書館附設國與師範學校學習,並與留學上海的臺灣學生許乃昌、蔡惠如等人成立「上海臺灣青年會」,後又參加謝雪紅的「臺灣自治協會」等組織。

1926年,張深切進入廣州中山大學就讀,於魯迅門下學習,並與李友邦、張秀哲等臺灣學生建立「臺灣革命青年團」。不久,張深切回到臺灣活動,但因參加學潮而被捕;獲釋後又籌組「臺灣演劇研究會」,但仍於1932年被迫中止。其後,張深切來往於中國及臺灣,曾擔任《東亞新報》編輯、《臺灣文藝》主編等,並在臺中組織「臺灣文藝聯盟」。抗戰期間,張深切再赴中國,於汪兆銘政權轄下的華北政務委員會、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職。

張深切在1946年返臺,於省立臺中師範學校(今臺中教育大學)執教,但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指控支持謝雪紅而被迫逃亡,此後不再參與政治活動。張深切復出後轉入影劇界發展,但成就有限,其作品在政府壓制下亦難以流傳。1965年11月8日,張深切病逝。著有《里程碑》、《我與我的思想》、《在廣東發動的臺灣革命運動史略》,以及臺語電影《邱罔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