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
※ 孔祥熙 ,字庸之,號子淵,出生於山西省太谷縣程家莊。
是年
※始讀《 三字經 》、《 論語 》等。
是年
※母龐氏不幸病逝。 其後隨父至外祖父所居地太谷縣南張村 ,並就讀於其父創辦的私塾,自此讀經習字為時4年。
是年
※因患病求治於傳教士創辦的基督教診所,並很快獲痊癒。 此事令其改變對西方傳教士的看法,由心存畏懼轉而為仰慕和信賴。
1890至1893
※在基督教公理會所辦的小學校就讀,以優異成績畢業。
1894至1899
※由基督教公理會保送至潞河書院就讀,在此皈依基督教並成為一名講經佈道人。
6月
※義和團運動波及北京後,潞河書院停課。 孔祥熙趕回太谷老家後不久,便和當地洋教士一起被困在福音院內;被救出後一直藏匿至形勢稍有緩和,方才趕去北京向教會文面匯報山西局勢。 旋即陪同文阿德返回山西處理當地“ 教案 ”。
是年
※前往美國歐柏林大學(Oberlin College)深造,後來又轉至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修習碩士學位。
是年
※孫中山先生在美國接見了正在攻讀碩士的孔祥熙,並且勉勵他持之有恆,啟迪民智。
是年
※孔祥熙未負孫期待,回到故里,創辦了教授西式教育的銘賢學校,也成為事業開端。
是年
※與潞河書院同學韓玉梅結為夫婦。
1909至1910
※孔祥熙返回故鄉後創辦銘賢學校並當此際將學校由太谷縣南關遷往東關盂氏花園內。 孔除主持銘賢校務並兼課任教外,同時還擔任太谷縣商團教官並被聘為縣警察局顧問。
10月
※辛亥武昌起義並獲成功,旋即山西及全國各地相繼響應。 孔祥熙組織學生奔赴娘子關參戰。 銘賢學校因此停課達半年之久。
秋
※ 其父孔繁慈逝世。
是年
※)孔祥熙看準火油 (今稱煤油 )生意有大利可圖,便創辦“祥記公司”專門經銷英美火油,同時創辦“裕華銀行”。 時年,其妻韓玉梅因患肺病早逝。
1913至1914
※討袁的“ 二次革命 ”失敗後, 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再度逃亡日本 。 彼時孔祥熙亦亡命日本並任東京中華留日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同時協助孫中山先生籌集革命經費。 此時和宋藹齡女士相識。
春
※在日本橫濱與宋藹齡結為夫婦。 時年, 宋藹齡 25歲。
1915至1921
※偕夫人回國並徑返家鄉山西太谷。 返鄉後繼續辦學同時經商。 其夫人宋藹齡除操持家務外,亦在銘賢學校兼授一段時間英語課。 不久,長女孔令儀出生。 其後6年間,長子孔令侃 、次女孔令俊 (又稱孔令偉 )、次子孔令傑相繼出生。 最初孔祥熙為閻錫山聘為山西督軍兼省長公署參議,孔亦在此時組織戒毒會,從事戒毒活動。 後來適逢“ 五四運動 ”爆發,孔祥熙向全校師生髮表演說,並決定停課10天,以便組織學生參加聲援活動。 與此同時,山西境內大旱,孔祥熙向華洋義賑會藉貸100萬美元,並商定以工代賑方式修築晉西、晉東兩條公路。
3月
※應王正廷之邀出任“晉案”善後督辦公署實業處長,後又任膠澳商埠電話局長。
春
※返晉,至秋天又為王正廷邀為中俄交涉駐奉天代表,為時半載。
是年
※赴廣州任廣東革命政府財政廳廳長。
是年
※孔祥熙繼宋子文之後,擔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宋子文之前表現傑出,成為國民政府不可或缺的財政後盾。
是年
※任武漢國民政府實業部部長。 之後赴南京投靠蔣介石 ,歷任國民黨政府實業部長、 財政部長 、行政院長 、 中央銀行 總裁和中國銀行總裁等職。
12月
※孔祥熙因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宣布下野,一同辭職。不久之後,日軍進攻上海,史稱「一二八事變」,孔祥熙奉命初出使美國與歐洲,爭取美國總統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以及德國總理希特勒(Adolf Hitler)支持我國國防,空軍初期的建設,便與這次孔祥熙的外交使命息息相關。
4月
※孔祥熙受命擔任中央銀行總裁,正式進入財政核心,6個月後,財政部部長宋子文因故去職,孔祥熙就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部長。孔祥熙上任後4個月,行政院院會通過「減輕田賦附加廢除苛捐雜稅案」。民國成立以來,地方開徵的苛捐雜稅不勝枚舉。
4月
※財政部針對中央、中國、交通等3家銀行,以增撥金融公債的方式,提高財政部實佔的官股份額,並且更換董事會人選,實際掌握主導權,並且以前任財政部部長宋子文,擔任中國銀行的新任董事長。
11月
※財政部部長孔祥熙公布,「自十一月四日起,以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所發行之鈔票定為法幣,所有完糧納稅及一切公私款項之支付,概以法幣為限,不得行使現金,違者全數沒收,以防白銀之偷漏。如有故存隱匿,意圖偷漏者,應准照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處治。」這道命令,初步完成了通貨改革,使得貴金屬與通貨兩者脫鉤。
國民政府規定,原在市面上核准流通的其他行庫鈔票,逐步以法幣收回,有效提升國有行局的金融地位。
5月23日
※國民政府公布中央銀行法,明定中央銀行為國家銀行。
6月4日
※修正公布交通銀行條例,將交通銀行定位為發展全國實業銀行;修正公布中國銀行條例,中國銀行經國民政府特許,為國際匯兌銀行;制訂公布中國農民銀行條例,定位其任務為供給農民資金,復興農村經濟,促進農業生產改良進步,
此後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被習稱為「中、中、交、農」四大行庫,成為國民政府最主要的金融後盾。
法幣的信用來自於政府的準備金,以及民眾對於政府的普遍信心。許多地方大員唯恐手握的銀元遭中央收回,陸續表示反對意見,孔祥熙改變原本將銀元全數集中上海的計劃,改在天津、漢口、廣州等地設點分儲,降
7月7日
※盧溝橋事變爆發,孔祥熙正在歐美訪問,爭取軍事及財政援助,得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捷克等國官方與民間不同程度的支持。
10月18日
※孔祥熙回到已經爆發激戰兩個多月的上海,國民政府賴以支撐財源的東南半壁行將落入敵手,對於主掌財政的孔祥熙來說,更是一大挑戰。孔祥熙決定,將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以及負責進出口業務的中央信託局、負責郵政儲金匯兌的郵政儲金匯業局,組成聯合辦事處加以管理,形成戰時金融管制中樞,並且調整財政與經濟組織。
6月3日
※公布實施公庫法,便利統籌運用財政資源。
是年
※經王正廷推薦,被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 由於對此興趣不大,始終沒有參加過國際奧委會的活動。
是年
※由於糧價飛漲,孔祥熙將田賦由納鈔改為徵收實物,農民直接繳納作物,用以解決軍民糧食生計問題。由財政部推動這種回歸數百年前徵納方式的景況,可以得知戰禍造成嚴重通貨膨脹,並且破壞國內的經濟與金融正常秩序的情形。
4月
※日軍由河南長驅直下,湖南、廣西、貴州各地要點先後失陷,在軍事、外交、政治方面,國民政府都面臨了空前危機,身負金融、經濟要職的孔祥熙,因此成為眾矢之的。
10月
※先後請辭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總裁,及行政院副院長各項職務。
是年
※長居於美國。
8月
※宣布辭去國際奧委會委員一職。
8月15日
※病逝於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