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人物年表 -> 胡適
人物年表
胡適年表 (1891-1962)
1891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891 年
12月27日
※生於上海大東門外。
12月17日
※出生於江蘇省松江府川沙縣(今上海市浦東新區)。
1892 年
2月底
※隨母馮順弟移居浦東。
1893 年
2月
※隨母去臺灣其父胡傳任所,先住台南,後遷台東。
是年
※随母親馮順弟前往台灣其父胡傳任所
1894 年
是年
※在台東由胡傳教認方塊漢字。
是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随母親離開台灣返回上海,後回祖籍安徽省徽州績溪縣上庄村,進家塾讀書。其父胡傳病逝於廈門。
1895 年
2月
※因中日戰爭爆發,隨母離臺灣回上海。
3月
※去祖籍安徽績溪上莊,進家熟讀書。
8月
※胡傳病死於廈門。
1896 年
是年
※在家塾讀書。
1897 年
是年
※在家塾讀書。
1898 年
是年
※在家塾讀書。
1899 年
是年
※在家塾讀書。開始接觸中國古典小說。
1900 年
是年
※在家塾讀書。
1901 年
是年
※在家塾讀書。《資治通鑒》中引述範縝《神滅論》片斷,對其影響極深。
1902 年
是年
※在家塾讀書。
1903 年
是年
※在家塾讀書。開始學「反切」。
1904 年
1月
※與江冬秀訂婚。
2月
※從三兄洪 到上海,進梅溪學堂。
是年
※讀梁啟超的《新民說》和鄒容的《革命軍》。
是年
※與江冬秀訂婚,從三兄到上海,入梅溪小學堂。
1905 年
※改進澄衷學堂,在那裡讀了嚴複譯的《天演論》和《群己權界論》等書。
是年
※進澄衷學堂。
1906 年
暑間
※考取中國公學。
是年
※加入《競業學會》,並在《競業旬報》上發表小說、詩歌與文章。
是年
※考取中國公學。
1907 年
是年
※仍在中國公學讀書。
5月至7月
※因腳病回績溪療養。
1908 年
7月
※主編《競業旬報》。
9月
※轉入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教員。
是年
※入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教員。
1909 年
10月
※新公學解散,因失學失業,在上海過放蕩生活。
1910 年
※在華童公學教國文。
5月
※同二哥紹之去北京溫習功課。
7月
※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官費生,因用「胡適」的名字報考,此後就正式叫胡適。
8月
※十六日,從上海坐船去美國。
9月
※入康乃爾大學,選讀農科。
是年
※留学美國,入康奈爾大學選讀农科。
1911 年
是年
※仍在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學習。
7月
※被舉為賠款學生會中文書記。
1912 年
9月
※轉入文學院,修哲學、經濟、文學。
11月
※發起組織「政治研究會」。
12月
※代表康乃爾大學大同會,到費城參加世界大同總會,被推為憲法部幹事。
1913 年
是年
※仍在康乃爾大學文學院學習。
5月
※被舉為世界學生會會長。
1914 年
4月
※被委為康乃爾大學學生學生會哲學群學部部長。
6月17日
※行畢業式,得學士學位。
9月
※被舉為《學生英文月報》主筆之一,負責國內新聞。
1915 年
1月9日
※康乃爾世界學生會舉行十周年紀念祝典,以幹事長身份作「世界會之目的」的演說。
9月
※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為杜威。
是年
※入哥綸比亞大學哲學系,師從於约翰·杜威。
1916 年
是年
※仍在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學習。
2月
※與陳獨秀、朱經農、梅光迪、任鴻雋、楊杏佛等討論文學革命問題,並作白話詩。
1917 年
1月27日
※在費城演講「美國如何能協助中國之展」。
5月22日
※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
6月
※起程返國,七月十日到達上海。
8月
※任北京大學教授。
12月
※回安徽績溪與江冬秀結婚。
是年
※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
是年
※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爭議》。
同年
※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后考試,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编輯《新青年》,回安徽績溪與江冬秀结婚。
1918 年
是年
※仍在北大任教。
3月
※被選為北大英文部教授會主任。
11月23日
※去天津與梁啟超見面。是日,母馮順弟病死。
1919 年
是年
※仍在北大任教。
1月
※被聘為《新潮》雜誌顧問。
2月
※參加《新教育》編輯部工作。又被選為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
5月1日
※在上海迎接杜威來華講學。不久,與蔣夢麟去拜會孫中山,談「知難行易」學說。
6月
※接辦《每週評論》,挑起「問題與主義」的論戰。
10月12日
※參加教育部及北京大學等在中山公園為杜威六十歲生日舉辦的祝壽活動。
10月
※陪同杜威去山西講學。
11月
※代理北大教務長(因馬寅初教務長患眼疾請假)。
是年
※接辦《每周評論》,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主張改良主義,挑起問題與主義論戰。
1920 年
是年
※仍在北大任教。
4月
※在國語講習所講「國語文學史」。
5月
※和蔣夢麟聯名發表「我們對於學生的希望」。
年底
※與《新青年》脫離關係。
是年
※ 離開《新青年》,在南京大學暑期學校講學
1921 年
※養病在家
7月
※高夢旦邀其去上海暫住,擬請他擔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未允,轉薦王雲五。
下半年
※除在大任務外,去國語講習所講了八周《國語文學史》。
是年
※作《杜威先生與中國》。
1922 年
是年
※仍在北大任教。
2月18日
※被推為中教育改進社籌畫全國教育經費委員會賠款部部員。
3月23日
※去天津南開大學講學,為時三周。
4月25日
※當選為北大教務長及英文學系主任。
5月7日
※由他主撰的《努力週報》第一期出版。
5月14日
※與蔡元培、王寵惠等聯名發表「我們的政治主張」——「好人政治」。
7月
※在濟南講「再論中學的國文教學」。
8月
※出席「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屆年會。
9月
※《努力週報》增刊——《讀書雜誌》出版。月底,出席國民政府教育部召開的學制會議,為起草宣言者之一。
10月
※赴濟南出席全國教育會聯合會。
是年
※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兼代理文科學長,創辦《努力周報》。
5月14日
※與蔡元培、李大钊、陶行知、梁漱溟等聯名發表《我们的政治主張》。
1923 年
1月
※向北大請假一年,到杭州煙霞洞養病。四月二十一日京,月底抵杭。
4月
※得魯案委員會授予的三等嘉禾章。
10月
※到上海商科大學講「哲學與人生」。
是月
※又去南京東南大學講「書院制史略」,月底回北京。
是年
※任《國學季刊》編輯委員主任。
7月
※胡適向江冬秀提出離婚。江冬秀以殺死兩個兒子相威脅,胡適便不敢再提離婚之事。
1924 年
是年
※仍在北大任教。
6月
※籌備《現代評論》。
8月
※與丁文江同在北戴河避暑。
10月
※推薦王國維為清華學校研究院院長。
11月5日
※致書王正廷,對馮玉祥軍隊包圍清宮、逐去清帝,提出《現代評論》第一期出版。 抗議。
12月13日
※《現代評論》第一期出版。
是年
※與陳西滢、王世杰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
1925 年
是年
※仍在北大任教。
2月
※參加段祺瑞政府召開的善後會議。
3月
※應聘為「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中國會員。
5月
※被選為中華圖書館協會董事兼財政委員會委員、索引委員會書記。
10月
※到上海治病。在此期間,至政治大學及中國公學講中國哲學, 並與鄭振鐸、高夢旦同游南京。
11月
※被推舉為北平圖書館委員會書記。
2月
※參加北京善後會議,並參與起草部分會議文件。
1926 年
2月至7月中旬
※參加「中英庚款顧問委員會」的「中國訪問團」從上海到漢口、南京、杭州、北平、天津、哈爾濱等地訪問。
7月下旬至12月中旬
※經西伯利亞到英國,參加「中英庚款」全體委員會議,中間去了一下法國。
12月31日
※坐輪船去美國。
是年
※與其師郭秉文等人在美國發起成立華美協進社。游歷英國、法國、美國、日本諸國。
1927 年
1月至4月中旬
※在美國紐約、費城地遊歷並演講。
4月12日
※由西雅圖上船回國。
4月24日
※到日本橫濱,暫住二十三天,遊歷了京都、奈良、大阪等處。
5月底
※回上海,與徐志摩等創辦新月書店。
6月
※被選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董事。
7月至12月
※在上海寫作與講學。
是年
※複被選為中華圖書館協會董事。
※任新月書店董事會董事長及編輯委員會委員。
是年
※正式取得哥綸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與徐志摩等组織成立新月書店。在上海蔣介石與宋美龄婚禮上結識蔣介石。
1928 年
2月
※受上海東吳大學及光華大學之聘,作哲學講座。
3月
※受聘為上海中國公學校長。
4月
※與高夢旦等同遊廬山。
4月30日
※就任上海中國公學校長,自兼文理學院院長。
5月
※赴南京出席全國教育會議。
是年
※ 創辦《新月》月刊,任中國公學校長。
1929 年
是年
※仍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
1月
※赴杭州出席中華教育基金董事會第三次常委會,辭去董事。
6月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在天津舉行第五次年會,複選其為董事。
9月
※赴州參觀「西湖博覽會」。
是年
※在《新月》雜誌上發表《人權與约法》一文,標志人權運動的開始,随後發表《我們什麼時候才可有憲法——對於建國大岡的疑問》、《知難,行亦不易—孫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難”說述評》、《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
1930 年
上半年
※仍任中國公學校長兼文理理學院院長。
4月
※十日在《我們走那條路》中提出 :「要剷除打倒的是貧窮、疾病、愚昧、貪污、擾亂五大仇敵」。
7月
※到南京出席中華文化教育基金委員會第六次年會,會上被聘為編譯委員會委員長。
8月
※赴青島小住。
9月
※去北平,曾在北平大學演講。
11月月初
※月初回上海。
11月28日
※全家搬至北平。
是年
※胡適、羅隆基、梁實秋三人有關人權問題的文章结集為《人權論集》交新月書店出版,後被國民黨政府查禁。
4月10日
※在《我們走那條路》中提出:要鏟除打倒的是貧窮、疾病、愚昧、貪污、擾亂五大仇敵。
1931 年
1月9日
※赴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五次常會。會後回北平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4月24日
※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三十六次執行財政聯席會議, 通過北大與中基會合作研究特款辦法。
8月
※應丁文江之邀,到秦島小住。
11月
※寫信給宋子文,主張依據日本政府提出的五項原則與日本交涉東三省的善後問題。
是年
※任太平洋學會在華會議的主席。
1932 年
是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德國普魯士科學院選其為通訊委員。
1月
※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第六次常會。
5月
※與蔣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等合辦的《獨立評論》出版。
7月
※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八次年會。
12月
※去武漢大學講學,並與蔣介石先生第一次見面。
是年
※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並邀蔣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創辦《獨立評論》,胡適先後共為其撰寫了1309篇文章。
1933 年
是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1月
※到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會第七次常會。
3月3日
※與丁文江、翁文灝密電蔣介石先生 :「熱河危急…… 非公即日飛來挽教,政府將無以自解於天下」。
3月13日
※與丁文江、翁文灝同去保定謁蔣。
3月19日
※又找何應欽、於學忠,策動中日停戰談判。
6月18日
※在上海起程赴美國。
7月
※在芝加哥演講「中國文化的趨勢」。
7月中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年會聘他為國立北平圖書館委員會委員長。
8月至9月
※在加拿大的班府出席太平洋學會第五次大會,並
10月初
※到加沙大學演講。
1934 年
是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2月
※赴南京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董事常會。
5月
※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會第十次董事年會
11月
※去南京出席考銓會議。
1935 年
是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1月5日
※在香港接受香港大學法學名譽博士學位。
1月9日
※到廣州。
1月11日
※開始在梧州、南寧、柳州、桂林、陽朔等地演講、遊覽。
1月25日
※到香港,旋回北平。
4月19日
※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十一次董事年會。
7月月初
※到平綏路去旅行。
9月7日
※被選為國民政府中央研院第一屆評議會評議員。
10月26日
※在上海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九次常會。
1月4日
※抵達香港,逗留五天,主要接受香港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多次要求出任駐日本大使未果。
1936 年
上半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7月7日
※到上海。
7月14日
※啟程赴美,出席太平洋國際學會大會。
8月至10月
※在美國和加拿大大各地演講。
11月初
※在三藩市啟程回國。
1937 年
上半年
※仍任北大文學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
7月8日
※離北平。
7月11日
※到廬山,得到蔣介石先生的接見,隨後參加廬山談話會。
7月28日
※返南京。
7月31日
※蔣介石先生邀其同張伯苓、梅貽琦等吃午飯。
8月13日
※被聘為國民政府「國防參政會」參議員。
9月至12月
※去美國作非正式的外交工作,見過羅斯福,並在三藩市 哥倫比亞電臺發表「中國在目前的危機中對美國的期望」演說。
8月19日
※七七事變後蔣介石要求胡適即日前往美國爭取美方對中國的支持。
1938 年
1月至5月
※在美國及加拿大遊歷及演講。
6月
※被選為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6月至7月
※繼續在美國及加拿大遊歷及演講。
8月
※轉遊法國、瑞士和普魯士。
9月17日
※國民政府任命其為駐美全權大使。
10月3日
※由歐返抵紐約。
10月5日
※赴華盛頓就任。
10月31日
※作「題在自己的照片上,送給陳光甫」的詩 :「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
是年
※ 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
1939 年
是年
※仍任駐美大使。
1940 年
是年
※仍任駐美大使。
3月5日
※當選為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長候選人。
1941 年
是年
※仍任駐美大使。
1942 年
1月至8月
※仍任駐美大使。
9月8日
※辭去駐美大使職務,移居紐約,從事學術研究。
9月8日
※辭去駐美大使一職,旅居纽约,從事學術研究
1943 年
1月
※應聘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
是年
※應聘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
1944 年
9月
※應哈佛大學之聘,前往講學。
9月8日
※在哈佛大學講學。
1945 年
4月25日
※出任國民政府代表團表之一,在三藩市出席聯合國制憲會議。
9月
※被國民政府任命為北平大學校長,在回國前暫由傅斯年代職。
11月
※以國民政府代表團首席代表的身分,在倫敦出席聯合國教育 、科學、文化組織會議,制訂該組織的憲章。
是年
※出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表團代表在舊金山出席聯合國制憲會議,以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首席代表的身份,在倫敦出席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會議,制定該組織的憲章。
1946 年
6月1日
※由美國動身回國。
7月
※抵上海。經南京時稍作逗留。
7月月底
※到北平。
9月11日
※飛抵南京。
9月15日
※出席國民政府的「制憲國民大會」。
12月23日
※出任國民大會「憲草決議案」整理小組成員。
7月
※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學校長
11月28日
※蔣介石向國民代表大會提出《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並鄭重致詞,說明其要點,由大會主席團主席胡適接受。
12月25日
※國民大會正式三讀通過憲法草案,國民大會閉幕,由蔣介石代表國民政府接受胡適遞交憲法。
1947 年
是年
※仍任北大校長 。
※國民政府擬委他為考試院長及國府委員,未接受,說 :「不入政府,則更能為政府助力。」
12月
※主編《申報·文史》週刊。
1月24日
※蔣介石想請胡適出任中華民國考試院長和國府委員,但胡適堅持不肯加入國民政府而力辭。
4月
※王耀武托季羡林给胡適捎去信,致以敬意與問候,並邀請胡適在方便的时候蒞臨濟南作學術演講。旋即得到回信,胡適答應来濟南與教育界同行們共同研究山東的教育。
1948 年
是年
※仍任北大校長。
3月25日
※在南京出席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當選為第一屆的人文組院士。
4月4日
※當選「國民大會」主席團成員。
9月
※被選為北平研究院學術會議會員。
12月17日
※蔣介石先生在官邸為其祝生日。
4月3日
※蔣介石任為中華民國憲法為內閣制,想要中國國民黨支持無黨籍的胡適選第一任總統,在任蔣中正為行政院長,胡適同意,但最終變卦。
11月28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兵臨北平城下,用電台廣播呼籲胡適留下繼續担任北京大學校長,胡適不為所動,毅然决定離開北平。
12月
※北平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邀請胡適在中南海懷仁堂商討是戰是和,胡适送了八個字和比戰難,堅持待變。
12月13日
※朱家樺、傅斯年、俞大维、陳雪屏四個人在南京設法派飛機'去接胡適南下。本堅持不肯丢下北京大學不管。
12月14日
※在南京方面的勸說下離開。
12月15日
※下午4點,傅作義派了部隊護送胡適到北京南苑國際機場上了飛機。夜裡十點到達南京明故宫機場。
1949 年
1月14日
※赴上海。聽到共產黨提出的「八項二十四款」和平條件,指出「和比戰難」。
1月15日
※蔣介石先生聘他為總統府資政。
3月下旬
※在臺灣住了七天,又回上海。
4月6日
※在上海坐船前往美國。
11月20日
※《自由中國》創刊號在臺北出版,推其作「發行人」。
3月9日
※蔣介石派蔣經國赴上海訪胡適。
4月6日
※胡適應中華民國政府要求,從上海搭威爾遜輪前往美國當說客,為和平解决國共内戰問題尋求美國政府的介入。
4月19日
※政府拒绝中共24項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渡江,此时局適已定,胡適在美處處碰壁,而發表《共產黨统治下決没有自由》
4月21日
※船抵舊金山
6月7日
※新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閻錫山發表胡適為外交部長,但胡適拒絕上任。
1950 年
3月初
※到華盛頓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會議,被推為該會幹事長。
5月14日
※普林斯頓大學聘他擔任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為期兩年。
9月
※就任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
3月
※胡適到華盛顿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會議,被推為該會事長。應聘為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亞圖書館館長。
6月23日
※主管亞太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迪安·腊斯克约見胡適﹐試圖說服胡適出面領導流亡海外及台灣的反共親美的人士﹐以取代蔣介石的政權,胡適對此表示全無興趣。
1951 年
是年
※仍任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
※在美國全國社會科學協會講演「共產主義在中國」。
4月20日
※出席美國哲學會議,講演「十年來中美關係急趨惡化的原因」。
1952 年
2月
※聯合國文教組織聘其為「世界人類科學文化編輯委員會」委員。
※普林斯頓大學聘約期滿,仍任榮譽主持人。
11月下旬至年底
※在臺灣作演說和講學。
是年
※胡適和蔣廷黻在纽约有意聯合組織反對黨以在台灣推行民主政治,但在胡適返台與蔣介石討論後,遭到蔣介石的反對,以致組黨失敗。
1953 年
1月16日
※與蔣介石先生作長談。
1月17日
※離台經日本返美。
1954 年
2月至3月
※到臺灣參加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擔任臨時主席,向蔣介石、陳誠遞送「總統」、「副總統」當選證書。
4月5日
※離台赴美。
7月16日
※蔣介石先生聘他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月
※六十四歲的胡適到台灣參加“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担任“臨時主席”。
1955 年
是年
※在美國各地講學。
3月中旬
※受「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的委託,在紐約召集國外院士談話會。
是年
※中國發起反胡適運動
1956 年
是年
※繼續在美國各地講學。
12月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出版的《胡適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為他祝壽。
1957 年
9月26日
※以中國代表團代表身份出席聯合國大會,發表批評中共的演說。
11月3日
※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長候選人。四日,蔣介石先生正式任命他為中央研究院院長。
11月
※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
1958 年
4月6日
※離美。
4月8日
※抵臺北。
4月10日
※舉行「中央研究院」院長就職典禮。
5月
※擬定「國家發展科學培植人才的五年計劃的綱領草案」。
9月5日
※在華盛頓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二十九次年會。
12月22日
※到「總統府」參加蔣介石先生的宣誓典禮。
4月
※返台定居
1959 年
是年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2月1日
※蔣介石先生任命他為「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主席。
7月
※出席夏威夷大學主辦的第三次東西方哲學會議,接受夏威夷大學人文博士學位。
9月
※在華盛頓主持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第三十次年會。
11月1日
※主持「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第二次全體委員會議及第三屆評議會第六次會議 。
是年
※兼任台灣科學長期發展委員會主席
1960 年
是年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2月20日
※出席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
3月14日
※國民大會舉行第七次大會,任主席。
6月5日
※參加蔣介石歡迎艾森豪的宴會,並與艾森豪威爾晤談。
9月20日
※去華盛頓出席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四十九次會議。
是年
※雷震與台、港黨外人士共同聯署反對蒋中正違背中華民國憲法三連任總统,胡適聯署人之一。之后,雷震籌備組黨事宜,胡適雖未參與,但多所鼓勵
9月
※雷震因共諜被捕,當時仍為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雖未受到此案株連,也參與營救雷震,不過並没有成功。對此胡適曾留下三千字的日記說明始末。
1961 年
是年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1月11日
※主持蔡元培九十四歲紀念會。
11月6日
※應美國國際開發總署之邀,在東南區科學教育會議開幕式上,作「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報告。
2月
※胡適參加台灣大學校長錢思亮的宴會,剛抵達時感到身體不適,送至医院脉搏跳至135次,痰中带血,醫生診斷為冠狀動脉粥样硬化性心臟病。此次住院2月,後回家自養,但身體已日漸衰弱。
11月
※病情惡化,至台灣大學醫學院療養
1962 年
2月14日
※參加第四次「全國教育會議」開幕式。
2月24日
※上午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院士會議。下午六時半,在歡迎新院士酒會結束時,因心臟病猝發而死亡。
1月
※從台大醫院出院
2月24日
※在中央研究院開酒會時心臟病猝發病逝于台灣省台北市南港區,胡適去世獲得哀榮。
3月1日
※蔣介石前往祭吊,並親書挽聯一副,適之先生千古,新文化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新思想的師表。然后蔣在胡適去世當天的日記中寫道,聞胡適心臟病暴卒,對革命事業確實去除了一個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