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人物年表 -> 孫文
人物年表
孫文年表 (1866-1925)
1876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66 年
11月12日
※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大字都(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1869 年
是年
※兄孫眉到鄰鄉南?村的地主程名桂家做長工。
10月9日
※祖母黃氏病逝。
1871 年
是年
※孫眉赴檀香山,在鄉人的農牧場做雇工。
9月3日
※妹秋綺(1871-1912年)生。
1872 年
是年
※開始在田間參加農業勞動。
1873 年
是年
※聽嬸母程氏講述停泊在金海門海峽(離翠亨村不遠)外輪洋人的情況,因而常想「既然洋人使人不安,他一定有什麼可以值得研究的事情」。
1874 年
是年
※在遊戲中反抗別人的無故欺凌。
1875 年
是年
※入村塾讀書。
1876 年
※在村塾讀書期間,常與同學楊帝賀等到鄰村觀看三合會練武。
是年
※接孫眉來信,興出洋之志。
※開始對種種黑暗現象不滿,反對給妹妹纏足。
※喜聽太平軍戰士講述太平天國故事,對太平天國革命產生了朦朧的景仰心情。
1877 年
6月
※孫眉回翠亨村完婚
9月
※返檀香山
是年
※在村塾繼續讀儒書。對舊的封建傳統教育方式產生懷疑,表示了不滿。
1878 年
※繼續在村塾讀書。
4月
※結束在村塾之學業。
※對社會上一些封建陋習表示不滿。反對纏足;反對鄉中的蓄奴現象;反對賭博。
1879 年
6月
※第一次離開家鄉,隨母親從香港乘輪船赴檀香山。
夏秋間
※到孫眉在茂宜島茄荷蕾埠開設的商店幫助店務。不久,入盤羅河學校補習算術等科。
9月中旬
※入火奴魯魯(即檀香山正埠)英基督教監理會主辦的意奧蘭尼學校(男子中學)就讀。孫中山的生活和學習費用由孫眉供給。
1880 年
是年
※繼續就讀於意奧蘭尼學校,課餘學習國學,喜讀華盛頓、林肯等人物傳記。
1881 年
是年
※繼續就讀於意奧蘭尼學校,開始學習軍事體操。目睹國內外的不同情景,產生了改造祖國的念頭。
1882 年
7月27日
※在意奧蘭尼學校畢業。旋到茄荷蕾埠孫眉經營的商店協理店務數月。
※入火奴魯魯美基督教公理會設立的奧阿厚書院(高級中學)讀書。
1883 年
7月
※因欲受洗入基督教,孫眉著令其回國。回鄉途中反對清朝官吏勒索,並向同行乘客宣傳中國政治改造之必要。
夏秋
※在鄉居住,努力改造鄉政,向村民抨擊清政府之腐敗。
※與陸皓東搗毀村廟的神像。被迫赴香港。
11-12月
※入英基督教聖公會所辦的拔萃書室(男子中學)讀書。
年底
※在香港和陸皓東等由美公理會傳教士喜嘉理行洗禮,加入基督教。
1884 年
4月
※入香港英國當局所辦的域多利書院(中等學校,一八八七年改名皇仁書院)讀書。
※從廣大群眾、特別是香港工人反法愛國鬥爭中受到鼓舞,覺得中國人民已經有相當覺悟。
11月
※接孫眉函召,在香港輟學再赴檀香山。後到茄荷蕾埠商店當店員。
1885 年
4月
※自檀香山經日本回國。
5月26日
※在翠亨村與同縣外璺村人盧慕貞(1867-1952年)結婚(後於1915年協議離婚)。
8月
※去香港域多利書院復學。對當時清政府向法國屈膝求和,感到非常憤恨。
是年
※增強改革現狀的思想。
1886 年
※入美基督教長老會所辦的廣州博濟醫院附設南華醫學堂讀書。常對人抒發愛國情懷和革新政治的抱負
是年
※結識鄭士良、尢列。
1887 年
9月
※轉學香港議政局議員何啟新創辦的西醫書院(即香港大學醫學院前身)。在校有五年時間,勤奮學習。除正課外,廣泛研讀西方國家的各類書籍。在思想上,受到何啟所鼓吹的改良主義的一些影響。
※入學後,結識了教務長英人康得黎,師生關係甚密。
※父孫達成病危,孫中山及孫眉回鄉奉侍。
1888 年
3月24日
※父孫達成病逝。
8月6-10日
※在香港西醫書院通過第一學年考試,在全級同學十三人中名列第三。
1889 年
※在香港西醫書院通過第二學年考試,成績列全級九人中之冠。
※開始第三年課程,學科漸減,實習增加。
同年
※結識陳少白。
1890 年
※在香港西醫書院第三學年學習結束。秋季時開始第四學年課程。
是年
※上書已退職的香山縣籍洋務派官僚鄭藻如,就農業、禁煙、教育等問題提出建議,主張效法西方,進行改良。
※課餘常往來於廣州、澳門等地,發表反清言論,與陳少白、尢列、楊鶴齡等經常聚談反清言論,被人稱為「四大寇」。
1891 年
3月27日
※參加創立教友少年會。
7月
※在香港西醫書院通過第四學年考試,成績列全級五人中第一。
10月14日
※長子孫科(號哲生,一八九一—一九七三年)出生。
是年
※課餘寫稿投港、滬各報刊,鼓吹改造中國政治。
※結識招商局職員楊衢雲,經常交換愛國圖強的意見
1892 年
年初
※孫眉寄款回翠亨村興建新居,返鄉設計新居圖樣。
3月13日
※楊衢雲等十六人,在香港成立愛國小團體輔仁文社。
7月23日
※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成績優異,為全校之冠。獲醫科碩士學位。
※在翠亨試驗炸藥,炸裂村口閘門「瑞接長庚」石匱。
※鄭觀應《盛世危言》編成(於次年刊行),其中《農功》系孫中山早期的改良主義文章。 在澳門開設「中西藥局」。 在澳門鏡湖醫院行醫。因醫術高明,態度認真,甚受群眾歡迎。
1893 年
是年
※遭澳門葡籍醫生排擠,轉至廣州繼續行醫。在廣州和石岐開設「東西藥局」和支店,對貧民一概施醫贈藥。
冬初
※首次倡議組織團體,以「驅除韃虜,恢復華夏」為宗旨,但未正式成立組織。
1894 年
1-2月
※在翠亨村起草上清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的書稿。
2月15日
※攜上李鴻章書稿從翠亨村返回廣州,繼續在東西藥局開診。
春夏間
※偕陸皓東由粵赴上海,走訪《盛世危言》的作者鄭觀應,並結識改良主義者王韜,找尋上書李鴻章之門徑。
6月下旬
※由滬抵天津,上書李鴻章,建議變法自強的主張,未被採納。
7月
※遊歷京津,以窺清廷之虛實,深入武漢,以窺長江之形勢。
※從上海經日本抵檀香山,以海外為基地,在華僑中宣傳革命,開展反清鬥爭。
11月24日
※在檀香山組建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在成立會議上通過所起草的《興中會章程》。提出振興中華,挽救危局;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秘密誓詞。
※組織華僑軍操隊,為日後歸國舉義做準備。
※派人到茄荷蕾、百衣(Paja)等地,發展會員,建立興中會分會。
年底
※決定歸國實行起義,得孫眉、鄧萌南籌捐助經費。
1895 年
1月下旬
※由檀香山返香港,與鄭士良、陸皓東、陳少白等人商議,聯合革命志士,擴大興中會組織,準備策劃武裝起義。
2月21日
※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機關,並修訂了《興中會章程》。設會所於香港中環士丹敦街十三號,以「乾亨行」名義作掩護。
3月13日
※與楊衢雲等在香港連續開會,籌畫發動廣州起義。
3月下旬
※偕陸皓東、鄭士良等到廣州建立興中會分會,聯絡會黨、綠林、遊勇、防營、水師等。
10月27日
※第一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因謀事不密,遭到流產,陸皓東等殉難。脫險後,經香港逃亡日本。
11月13日
※抵日本橫濱,旋組建興中會分會。隨後前往檀香山。
是年
※長女金琰(另作瑗,1894—1913年)出生。
1896 年
※在檀香山以《隆記報》報社為據點進行聯絡活動,並組織興中會員進行軍事操練。
6月18日
※從檀香山抵達三藩市,於該地設立興中會分會。之後,又赴紐約,沿途鼓吹革命。九月下旬,由紐約赴英國利物浦,旋即赴倫敦。
10月11日
※在倫敦誤入清駐英使館,遭囚禁。羈囚十二天,通過康得黎等積極營救,在倫敦市民和英政府壓力下,於十月二十三日獲釋出禁。孫中山的名字從此傳遍世界。
※為披露被綁架事件的真相,開始撰寫《倫敦被難記》。又應英格蘭醫學會之請,譯成英國柯士賓著《赤十字會救傷第一法》。
1897 年
1月21日
※《倫敦被難記》英文本出版。
1月7日
※居倫敦,在大英博物院等處讀書,並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現實。民生主義觀念初步形成。
※覆函英國劍橋大學中文教授翟理斯(H. A. Giles),應其所請寫了一篇自傳。
3月
※在倫敦《雙周論壇》發表《中國的現在和未來》一文,揭露清朝的黑暗統治,宣傳從根本上改造中國的革命主張。
7-9月
※離開英國,先後赴加拿大和日本橫濱、東京等地。結識日人宮崎寅藏、犬養毅等。
1898 年
※在東京進行革命活動,並赴長崎、神戶、馬關等地吸收一些華僑參加興中會。
6月
※會晤菲律賓革命家馬利亞諾·彭西,熱情支援菲律賓的民族解放鬥爭。
8月下旬
※由東京移居橫濱。
秋至冬
※和亡命日本的梁啟超就聯合反清問題,進行多次會談。
※清政府分別由駐日公使李盛鐸通過日本人士、駐美公使伍廷芳通過孫眉、兩廣督署通過紳商劉學詢,以高官厚祿誘孫中山歸順,均被斷然拒絕。
1899 年
10月11日
※興中會、哥老會及三合會首領在香港成立興漢會,被公推為總會長。
12月22日
※為親繪的《支那現勢地圖》注文。(是圖一九○○年二月在香港發行、七月在東京發行。)秋冬間,再為菲律賓獨立軍購械,未果。
春至夏
※在日本東京、橫濱、長崎等地,做各種聯絡和策動工作,準備再次武裝起義。
2月
※與彭西會晤,為其代購軍械。後所購到的大批軍械,租用日輪「存引丸」運菲,該輪於七月二十一日在浙江海面觸礁沉沒。
夏秋之交
※與梁啟超等在橫濱繼續就合作反清問題進行多次會談,與維新派積極聯絡結盟合作問題。
※派陳少白去香港籌辦《中國日報》,並於次年一月正式出版。又命鄭士良等在香港設立聯絡會黨的機關,與廣東三合會取得聯繫。
1900 年
1月20日
※被迫停止為菲律賓起義軍運送軍械。
6月
※先後到香港、西貢、新加坡等地,積極組織武裝起義。同時,偕宮崎寅藏等人擬同李鴻章商談「合作」,幻想運動李鴻章在華南組織「獨立」政府;七月二十日(六月二十四日),偕宮崎寅藏等乘「佐渡丸」離香港赴日本。先後在神戶、橫濱等地謀劃起義,並尋求後援。
8月
※在日本東京創辦青山革命軍事學校,修改興中會誓詞。
8月24日
※由日本赴臺灣。嗣在臺北建立起義指揮部,並與日本駐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接觸。
10月8日
※命鄭士良等於惠州三洲田起義。後因外援無著,彈盡援絕,起義軍於十月二十二日被迫解散。
10月28日
※史堅如為策應惠州起義,謀炸粵督德壽未遂,十一月九日就義。
※研究軍事,總結起義失敗教訓,「對日本朋友和他們的援助大感失望」。
1901 年
1月10日
※楊衢雲在香港為清吏所派刺客擊傷,次日卒於醫院。
※在橫濱贊助留日粵籍學生鄭貫一、馮自由等組織廣東獨立協會。
6月
※為秦力山、沈翔雲等在東京創辦《國民報》月刊捐助出版費一千元。該刊為中國留學生中革命報刊的先驅。
1902 年
4月27日
※自橫濱到東京,參加章炳麟等倡議舉行的「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周年紀念會」,因日本政府阻撓,紀念會未開成。返橫濱後,仍補行紀念會。
8月
※應宮崎寅藏之請,為其所著《三十三年落花夢》單行本作序。
12月
※自日本到香港,旋赴越南河內,在華僑中宣傳革命,建立興中會分會,並與法國印支政府官員會晤。
1904 年
1月11日
※在檀香山致公堂國安會館加入洪門,並接受「洪棍」(元帥)之職。
1月
※在檀香山組織中華革命軍。
※在《檀山新報》上發表《駁保皇報》一文,批駁保皇黨謬論。
4月6日
※離檀香山抵美國三藩市。旋多次發表演說,發動華僑,刊行《革命軍》,改組《大同日報》,與保皇派展開論戰。
5-9月
※為美洲致公堂重訂章程要義,對其進行整頓改造。隨後,偕其首領黃三德赴美國各地,進行註冊宣傳活動。
8月31日
※在紐約報紙上發表《中國問題的真解決》的重要論文。該文呼籲歐美國家對中國革命給予道義上、物質上的支援。
12月14日
※離紐約赴英國倫敦。
※章炳麟、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光復會。
1905 年
春至夏
※抵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與中國留比學生就革命方略和依靠力量等問題反復討論,並組織了革命團體。隨後,自英赴德、法等國,向中國留學生宣傳革命主張,組織革命團體。
6月3日
※宋教仁、程家檉等在日本東京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宣傳反清革命。
7月19日
※自法國抵日本橫濱。旋赴東京分別與黃興、宋教仁、鄧家彥等會晤,建議聯合起來,籌建同盟會。
7月30日
※邀約各省有志革命的留學生和旅日華僑共七十餘人,在東京召開中國同盟會籌備會議,討論了結成新團體的名稱和宗旨。
8月13日
※出席東京留學生舉行的歡迎大會,作了長篇演說。他號召到會者摒棄改良主義道路,採取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
8月20日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召開正式成立大會,通過了章程。章程中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為同盟會宗旨。會上並被推舉為總理。
9月8日
※委派馮自由、李自重二人赴香港、廣州、澳門聯絡同志,並主盟接收會員。
※在橫濱與越南愛國志士潘佩珠會晤兩次,就兩國革命的相互支持問題進行筆談。
10月7日
※自橫濱赴越南籌款。在西貢成立了同盟會分會。
11月26
※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日本東京創刊。為之撰寫《發刊詞》,文中首次公開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向廣大群眾發出民族民主革命的號召。
12月
※成立廣東募債總局,擬向南洋富有僑商募集革命經費。
※領導革命派同保皇派之《新民叢報》進行大論戰。
1906 年
1月1日
※以總理名義,印製中國革命政府債券。
2月
※劉靜庵在湖北武昌正式建立日知會,孫武、張難先等百餘人入會。
3-6月
※先往歐洲,次由歐洲經南洋到日本,後由日本再赴南洋,進行革命活動。
4月28日
※《民報》第三號發行號外,列舉《民報》和《新民叢報》根本分歧的 十二個問題。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論戰更為激烈。
7-9月
※先自吉隆玻抵芙蓉,與當地華僑座談,揭露清政府的假立憲騙局。旋赴檳榔嶼建立同盟會分會。其後又到新加坡、西貢,前往日本。
秋冬間
※與黃興、章炳麟等在東京制訂同盟會《革命方略》,包括《軍政府宣言》《招軍章程》等八個文件,以應國內革命運動之需。
12月2日
※在東京舉行的《民報》創刊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前途》講演,系統闡述三民主義的思想。
12月4日
※萍(鄉)瀏(陽)醴(陵)起義爆發(是周下旬失敗)。孫中山聞訊策劃接濟,未果。
1907 年
5月22日
※潮州黃岡起義爆發。二十七日失敗。
6月2日
※惠州七女湖起義爆發。因寡不敵眾,起義隊伍自行解散。
7月6日
※光復會員徐錫麟在安慶起義,殺斃皖撫恩銘。事敗,徐錫麟被捕遇害。
7月13日
※秋瑾謀在紹興起義,未果,被捕,十五日遇害。
8月
※會黨首領張百祥等和與會黨有聯繫的同盟會員焦達峰等近百人,在日本東京成立共進會
9月1日
※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王光山。欽州、防城之役爆發。四月佔領防城,至十七日失敗。革命軍退入兩廣交界的十萬大山。
9-10月
※派同盟會員赴海防、西貢、新加坡、暹羅、檳榔嶼、吉隆玻等地籌集起義經費。
12月2日
※鎮南關(今友誼關)之役爆發。
12月3日
※孫中山偕黃興等離河內赴陣地,親手發炮打擊敵人。革命軍血戰數晝夜,九日撤離鎮南關。
是年
※在河內與越南愛國志士所辦東京義塾成員交往,尋求支持。幾次同義塾教師筆談,對越南人民反殖民主義的鬥爭深表同情。
※章太炎、劉師培掀起第一次倒孫風潮。黃興力排眾議,風潮得以平息。
1月11日
※拒絕梁啟超停止論戰的要求,決心把論戰進行到底。
3月下旬
※在越南河內設立領導粵、桂、滇三省武裝起義的總機關,並在旅越華僑中募集起義經費。
5月6日
※派黃興、胡毅生兩次分赴郭人漳、趙聲營中鼓吹革命,爭取所部新軍反正。
1908 年
1月27日
※離開河內,經西貢抵達新加坡。
3月27日
※欽州馬篤山起義爆發。旋失敗。革命軍退往越南。史稱欽廉之役。
4月1日
※派人至緬甸仰光建立同盟會分會。至年底,分會遍佈緬甸各埠。
4月29日
※命黃明堂在雲南河口起義。起義堅持至二十六日,始退往越南。此役後,孫中山開始放棄以運動會黨為主的方略,轉而集中力量運動新軍。
7月
※為日人池亨吉所著《支那革命實見記》作序。回顧從潮州之役到河口之役的鬥爭歷程,對革命前途充滿必勝的信心。
※在新加坡設立同盟會南洋支部,統一領導南洋各埠同盟會分會及通信處。
9-10月
※在新加坡《中興日報》連續發表批判保皇黨的文章,親自領導批判改良主義的鬥爭。
10-11月
※為加強南洋各地同盟會組織的領導以及籌辦軍餉,偕胡漢民等自新加坡赴各埠活動,對各地組織進行調查和整頓。
11月19日
※岳王會成員、安慶炮營隊官熊成基在安慶率馬、炮兩營士兵千餘人起義。翌日失敗。
12月
※趙聲、朱執信等策劃在廣州起義,事泄流產。
1909 年
1月間
※往來於新加坡及南洋各埠,積極籌募起義經費。
5-10月
※由於受到日本、越南、香港等地當局的驅逐,難以活動,便轉到歐洲法、比、英等國,進行籌款及宣傳活動。
10月
※中國同盟會南方支部在香港成立,以胡漢民為支部長,籌畫國內武裝起義。
11-12月
※由倫敦到美洲的紐約、波士頓等地,在華僑中宣傳革命和募款。
是年
※章太炎、陶成章掀起第二次倒孫風潮,導致同盟會走上分裂的道路。
1910 年
2月
※由紐約抵三藩市,在華僑中宣傳革命,募集款項,並在美洲十多個城市建立了同盟會分會。
※光復會在東京成立總部,推章炳麟、陶成章為正副會長。南洋英、荷各埠亦設分會。
2月12日
※廣州新軍起義爆發。旋失敗,倪映典犧牲。
4月3曰
※出席美洲華僑舉行的歡迎大會,併發表演說,鼓吹再次起義。
6月
※由檀香山秘密潛入日本,在東京與黃興、趙聲等會見,謀設秘密機關,統一各省革命團體行動。
7月11日
※抵新加坡。旋函約各地革命黨人前來會商,以便決定今後革命方針。
7月19日
※母楊氏病逝於香港,享年八十三歲。
8-9月
※在檳榔嶼指導同盟會組織整頓黨務,組織籌款,籌畫武裝起義。
11月13日
※在檳榔嶼召開同盟會重要骨幹和東南各省代表秘密會議。在會上鼓勵大家「鼓起勇氣,乘此良機,重謀大舉」。會議決定積極籌集鉅款,準備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
11月中、下旬
※派趙聲往香港聯絡廣州新軍,並派黃興、胡漢民、鄧澤如等分赴南洋各埠募款。
12月6日
※由於日本和南洋的英、法、荷殖民主義者的刁難,不得已離開檳榔嶼,再赴歐美各國籌款。
1911 年
1月18日
※黃興抵香港,受孫中山委託主持廣州起義籌備工作。月底,成立統籌部,黃興為部長,趙聲為副部長,統管一切計畫,並在廣州設秘密機關,運動新軍發難。
1月30日
※同盟會員蔣翊武在武昌成立文學社。社員以新軍為主,達八百餘人。
1-2月間
※經歐洲到美國紐約、三藩市和加拿大的溫哥華等地,積極籌集軍餉。
3月20日
※離溫哥華前往美國東部,沿途在加拿大境內各埠演說、募款。於四月十九日抵達紐約。
4月27日
※黃興率「選鋒」攻打兩廣總督衙門,廣州起義爆發。黃興率隊與清軍大隊人馬浴血苦戰,死難者甚眾,因實力懸殊失敗。黃興、朱執信等負傷後化裝逃脫。事後,收殮烈士遺骸七十二人,合葬於黃花崗。
5月
※在美洲積極為廣州起義死難烈士籌集善後費用,並決心籌鉅款以圖再舉。
※多次致函日本宮崎寅藏、萱野長知等舊友,請設法疏通日本政府准其入境,並希望日本政府能「同情」中國革命。
5-6月
※先後在芝加哥、波士頓、華盛頓、洛杉磯和三藩市等地宣傳革命,籌措經費,發展組織。
7月
※在三藩市發起成立美洲籌餉局,擬定並頒佈籌餉章程,然後赴美國各埠演說、籌餉。
7月31日
※宋教仁、譚人鳳、陳其美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
8月下旬
※湖北文學社和共進會於武昌舉行聯席會議,成立統一指揮機構,推舉蔣翊武為臨時總司令,孫武為參謀長,積極籌畫起義。
10月10日
※武昌起義爆發。是晚,新軍工程第八營首先發難,迅速佔領楚望台軍械庫。其他各營兵士紛紛回應,合力攻打湖廣總督署。次日正午,武昌全城為革命軍佔領。旬日之間,全國回應。
10月12日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城,從報紙上得悉武昌起義。經過考慮,決意先從外交方面致力,俟此問題解決然後回國。
10月20日
※經聖路易、芝加哥等埠抵紐約。確定今後革命計畫。並向美國朝野人士介紹中國革命宗旨,希望博得他們的同情。
10月28日
※黃興自香港經滬抵武漢。隨即出任革命軍總司令。
10月下旬
※抵倫敦。由美人荷馬裡介紹,約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主任會談停止對清政府借款問題,未獲結果。又委託維加炮廠經理就此問題向英國外交大臣格雷(EGrey)進行交涉。
11月中旬
※抵巴黎,會見法國內閣總理克裡孟梭(GClemenceau)和外長畢恭(SPichon),爭取其同情中國革命。
11月下旬
※由法國乘船回國。
12月中旬
※南北和議開始。革命軍方面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凱委派的代表唐紹儀在上海英租界舉行會談。
12月25日
※抵上海,受到黃興等的熱烈歡迎。在歡迎會上,高舉革命旗幟,對和議持否定態度,聲言:「予……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達,無和議之可言也。」
12月29日
※獨立的奉、直、豫、魯、晉、陝、蘇、皖、贛、閩、浙、粵、桂、湘、鄂、川、滇十七省代表,開會於南京,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2月30日
※召開中國同盟會本部臨時會議,改訂同盟會暫訂章程,發佈《中國同盟會意見書》。
1912 年
1月1日
※由滬抵寧。宣誓就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發佈《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和《告全國同胞書》,宣告中華民國成立。
1月2日
※通電各省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並以臨時大總統就職日(即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作為民國元年的一月三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五日),提出國務員名單,被臨時參議院通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成。
1月5日
※發表對外宣言書。
1月21日
※主持臨時政府第一次內閣會議。
1月22日
※中國同盟會在南京舉行會員大會,胡漢民代表孫中山提議修改誓詞為:「顛覆滿清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實行民生主義。」推薦袁世凱繼任。十五日,臨時參議院照議和條件選舉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2至3月間
※南京臨時政府陸續發佈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的法令:「解放」蛋戶、惰民、丐戶、義民、薤發者及優、倡、隸、卒等,一律平等;禁絕販賣豬仔;賑濟災民;嚴禁官吏違法;鼓勵華僑投資,保護工商業;等等。總計在主持南京政府的三個月中,發佈了三十餘件有利於民主政治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法令。
3月3日
※中國同盟會本部於南京召開全體會員大會,宣佈「鞏固中華民國,實行民生主義」的宗旨,並制訂政綱九條。會上被舉為總理,黃興、黎元洪為協理。
3月10日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蔡元培代表孫中山致祝詞。
3月11日
※在南京頒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凡七章五十六條。申明正式憲法產生前,其效力與憲法相等。
4月1日
※正式宣告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辛亥革命果實為袁世凱竊取。
4月
※離京,先赴滬,繼往武漢,後至福州、廣州等地,連續發表關於民生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演說,並進行參觀和視察。
6月14日
※黃興交卸南京留守職務,南京留守府撤銷。
8月18日
※應袁世凱邀請,自上海啟程經天津赴北京。於八月二十四日抵北京後,在京留居近一月,與袁世凱會談十三次。
8月25日
※出席國民黨成立大會(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等四個政團組成國民黨),發表《國民黨政見宣言》,被推為理事長。不久,委宋教仁代理。
9月9日
※接受袁世凱任命,「籌畫全國鐵路全權」。此後,孫中山先後視察北寧、津浦北段和膠濟等鐵路,多次發表關於修建鐵路計畫的演說。
10月14日
※在上海致電袁世凱並通電各省都督及議會,告以中國鐵路總公司已在上海成立,開始辦公。
10月14-16日
※應中國社會黨本部之清,連續三日發表演說,評論社會主義的學說及其派別。
12月3日
※發表通電,倡議錢幣革命對抗俄國侵略。
1913 年
2-3月間
※赴日本考察及接洽鐵路借款。先後到達長崎、門司、下關、神戶、東京等地,多次發表中日兩國「互為提攜」的演說。
3月20日
※袁世凱指使特務暗殺宋教仁於上海車站。
3月23日
※得悉宋教仁被刺後,即由長崎啟程回國。提出的對策是「聯日」、「速戰」,主張先發制人。
3月底至4 月間
※為興師討袁事,與黃興等反復磋商。
5月20日
※為上海國民黨機關刊物《國民》月刊撰寫《出世辭》。文中指出:「中華民國成立一年,……吾人所抱負之希望,未達其一。」六月,國民黨發表宣言,反對袁世凱違法借款。
7月12日
※李烈鈞在江西湖口舉兵討袁,「二次革命」爆發。
7月22日
※在滬發表討袁宣言和通電,號召各方促袁辭職,「以息戰禍」。
8月
※「二次革命」失敗,再次逃亡日本。
8月9日
※抵日本神戶,在萱野長知等協助下,始得前往東京,繼續策劃討袁。
11月4日
※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並撤銷國會中國民黨籍議員的資格。
1914 年
1月19日
※派陳其美赴大連設立秘密機關,聯絡東北各省革命力量進行討袁。
4月
※在日本積極籌畫組織中華革命黨。
※流亡東京的中國革命黨人研討國民黨失敗問題。
5月10日
※在日本東京創刊《民國》雜誌。後為中華革命黨機關刊物。
6月21日
※中華革命黨在東京召開第一次大會,會上被選為總理。
7月8日
※中華革命黨在東京築地精養軒舉行成立大會,正式就任總理,並公佈手書的《中華革命黨總章》。
9月1日
※發表《中華革命黨宣言》通告海內外,宣佈中華革命黨成立。
9月20日
※在東京主持召開關於中華革命黨《革命方略》的第一次討論會。討論會前後共開十七次。
6-10月
※中華革命黨成立前後,在湖南郴縣,江蘇南通,奉天本溪,浙江杭州,廣東惠州、增城、龍門、博羅、南海、順德等地,相繼發動反袁武裝鬥爭,均告失敗。
※發佈《中華革命軍大元帥檄》,痛斥袁竊國、賣國、鎮壓革命、屠戮革命黨人等禍國殃民罪狀。
11月16日
※朱執信等策動駐防廣州觀音山(今越秀山)的炮兵內應討伐龍濟光,計畫未克實現。
1915 年
2月11日
※兄孫眉在澳門病逝。
3月10日
※指示中華革命黨黨務部發佈第八號通告,揭露「二十一條」交涉真相,要求黨人堅決進行反袁鬥爭。
3月
※致書黃興分析「二次革命」失敗原因,對其昔日未能堅持南京討袁等事頗多指責。
夏末
※召集廖仲愷等舉行本部部長會議,決定組建大地區中華革命軍。同時,密令陳其美、居正、胡漢民和于右任等,在上海、青島、廣州和陝西三原籌設中華革命軍東南、東北、西南及西北軍總司令部。
9月
※派朱執信、胡漢民、鄧鏗等分赴南洋等地,籌措討袁軍餉。
10月25日
※與宋慶齡在東京結婚。
12月17日
李烈鈞奉孫中山命,偕熊克武等由香港抵昆明,醞釀起兵討袁。
12月25日
※唐繼堯、蔡鍔等通電各省,宣告雲南獨立,並組織護國軍出兵討袁。「護國戰爭」爆發。
※聞雲南起義,立即加緊部署國內起義。此後連續致電三藩市、上海、火奴魯魯、香港等地革命黨人速起討袁。
1916 年
4月9日
※偕宋慶齡出席在日人田中昂宅舉行的小型聲討袁世凱集會,又稱帝制取消一笑會。
4月27日
※偕廖仲愷、戴季陶等由日本啟程返滬。
5月9日
※在上海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指出:此次鬥爭「不徒以去袁為畢事」,要不使「謀危民國者,復生於國內」。
5-6月
※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兩次襲擊濟南。廖仲愷奉孫中山委派到青島,慰問中華革命軍東北軍。
6月9日
※發表規復約法的宣言。
8月中旬
※由上海到杭州、紹興、寧波等地,出席歡迎會,發表實施民生主義及建設國家等問題的演說。
9月30日
※在上海慰問並歡宴全體華僑討袁敢死先鋒隊,併發表演說。
10月31日
※黃興在上海病逝。十二月中下旬孫中山主持黃興喪務,並三次致祭黃興。
11月8日
※蔡鍔在日本病逝。
1917 年
2月21日
※在上海寫成《會議通則》(又名《民權初步》)。書中闡述了民主制度有關會議的各項細則。
3月9日
※分電北京參、眾兩院和英國首相勞合·喬治(DLGeorge),反對中國參加歐戰。
5月
※口授朱執信撰成《中國存亡問題》一書,並印發各地。書中從國家與戰爭的關係等方面,論述中國絕不能參戰。
6月19日
※《實業計畫》一書的「第一計畫」發表。書中闡述了開發中國實業的途徑、原則和計畫。
5月底-6月初
※在滬積極運動海軍護法。與南下抵滬的海軍總長程璧光商談護法事宜。
7月上旬
※就張勳復辟發表《討逆宣言》,略謂:「此次討逆之戰,匪特為民國爭生存,且為全民族反抗武力之奮鬥。」七月六日,為進行護法活動,由上海乘軍艦赴廣州。同行者有朱執信、何香凝、章炳麟等人。
7月17日
※抵廣州。隨即發表護法演說,指出這次鬥爭為「真共和與假共和之爭」。
7月21日
※在廣東全省學界歡迎會上發表題為《行之非艱知之維艱》的演說,論述鞏固共和與富強之策。
8月27日
※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開幕,通過《國會非常會議組織大綱》《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大綱》,決議組織軍政府。
9月10日
※軍政府成立。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職,發佈受任宣言和就職宣言,表示「當竭股肱之力,攘除奸凶,恢復約法」。
10月6日
※通電否認北京段祺瑞政府,命令各陸軍出師北伐。南北軍鏖戰於湖南衡山、寶慶一帶。是曰護法戰爭開始。
11月18日
※發出對於時局通電和伸張討逆護法令。反對南北調和,指出:「舍恢復約法及舊國會外,斷無磋商之餘地。」
1918 年
1月
※在廣州一次宴會上對何某指出:俄國革命的鞏固會給予中國革命以積極影響,應當注意與蘇俄接壤的西北地方。
2月
※為力促西南各省繼續護法和爭取各方支持,向劉顯世、譚延闓等迭發函電。
3月9日
※發佈《鼓勵義軍作戰電》,勖勉進討北方非法政府。
4月
※揭露西南軍閥政客為改組軍政府所進行的種種勾當,一再致函、電給陳炯明、唐繼堯等,促其阻止非法改組軍政府的活動。
5月4日
※因桂系軍閥操縱國會、決議改組軍政府,宣佈向非常國會辭大元帥職並發表通電。二十一日,離粵赴滬,並發佈臨行通電。
※致電列寧和蘇維埃政府,祝賀十月革命,並表示「願中俄兩黨團結共同鬥爭」。
8月1日
※列寧委託蘇俄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覆函孫中山,對孫中山的賀電表示感謝,並希望共同進行鬥爭。
8月30日
※通告海外革命黨人,表示堅持救國主旨,「重訂黨章,以促黨務之發達」。
11月
※就美國政府通過駐廣州領事對南方政府施加壓力,促其與北方妥協事,致電美國總統威爾遜,申明堅持護法立場,告以中國南北「唯一無二之議和條件,即民國國會享有完全自由行使其正當職權是也」,懇予支持。
12月30日
※撰成《孫文學說》序。
1919 年
2月4日
※覆函陳炯明告知和議難成,粵軍應整頓內部,充實軍力。
3月7日
※在上海《民國日報》發表《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畫書》。
※《孫文學說》卷一「知難行易」(後編為《建國方略》之一,題名《心理建設》)定稿。後於五月二十日付印。
5月28日
※在滬發表《護法宣言》。認為:「今日言和平救國之法,惟有恢復國會完全自由行使職權一途。」
6月8日
※指派戴季陶、沈玄廬、孫棣三創辦的《民國日報》附刊《星期評論》,在上海出版。後於一九二○年六月四日宣佈停刊,共出五十三期。
7月18日
※致電廣東軍政府,要求立即釋放被捕工、學界代表。
8月1日
※指派胡漢民等創辦的《建設》雜誌在上海出版。並親撰《發刊詞》,說明創辦的目的。該刊為月刊,共出十三期,一九二○年十二月停刊。
8月底-9月中旬
※先後致函廖鳳書、于右任、唐繼堯等,告以閉門專事著述,「以學識喚醒社會」,「以主義普及國民」。
9月22日
※接見北方和議總代表王揖唐,告以必須恢復舊國會,否則和議「無可商量」。
10月8日
※在上海青年會舉行的武昌起義八周年紀念會上發表演說,指出改造中國的第一步方法「只有革命」。
10月10日
※改組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並公佈規約三十二條。
10月18日
※在上海寰球中國學生會發表「救國之急務」的演說。
11月10日
※全國各界聯合會在上海成立,派代表出席講話。與會各團體代表共六百九十七人。
1920 年
1月29日
※致函海外國民黨人,促請發動華僑捐款,以便籌辦英文雜誌及印刷機關。
3月1日
※所著《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在上海發表。認為地方自治,「當以實行民權、民生兩主義為目的」。
5月1日
※為《新青年》雜誌「勞動紀念專號」題詞「天下為公」。
5月16日
※在上海國民黨本部作「要造成真正中華民國」的講演。指出:「現在的中華民國,只有一塊假招牌,以後應再有一番大革命,才能夠做成一個真中華民國。」
6月3日
※與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四總裁聯合發表宣言,指責岑春?、陸榮廷等「假護法之名,行害民之實」,私自與北京議和,犧牲護法主張,並聲明將軍政府及國會移往雲南。
6月11日
※接見《字林西報》記者,表示反對損害中國主權的英日軍事政治同盟續盟。
6月29日
※派朱執信、廖仲愷到漳州,敦促粵軍陳炯明率師返粵驅逐桂系軍閥。
7月28日
※再度與唐紹儀、伍廷芳、唐繼堯發表宣言,重申護法救國主張。
9月21日
※朱執信為調停虎門駐軍與東莞民軍的衝突,在虎門遇難犧牲。
10月5日
※覆函日本友人宮崎寅藏,譴責日本軍閥的侵華政策。
10月31日
※蘇俄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致函孫中山,建議蘇俄和中國恢復貿易往來。
11月20日前後
※在上海會見共產國際遠東局使者維金斯基,要求同蘇俄建立電臺聯繫。
11月4日
※召集在滬國民黨人,說明修改中國國民黨總章及海外總支部章程意義。指出:帝國主義還在「壓制」我們,三民主義尚未實現,批駁了「民族主義可以不要」的謬論。
11月8日
※與上海通訊社記者談話,提出取消「二十一條款」有關外交方面的問題,並表示支持朝鮮獨立。
11月25日
※因粵軍攻克廣州,乃偕伍廷芳、唐紹儀、宋慶齡等離開上海往廣州。二十八日抵廣州,翌日重組軍政府。
12月21日
※與客人談關稅問題,指責帝國主義控制的中國海關制度和稅則。
是年
※撰寫《中國實業如何發展》一文。
1921 年
1月21日
※軍政府發佈命令,聲明收回海關管理權。
3月6日
※在中國國民黨廣州特設辦事處演講,論述三民主義的內容。
3月
※在廣州會見蘇俄代表阿列格謝夫,交談相互合作關係以及發動革命運動等問題。
4月7日
※廣州非常國會通過成立中華民國正式政府,制定政府組織大綱。被選為非常大總統。
4月28日
※在廣州接見蘇俄記者斯達揚諾維奇和霍多羅夫,表述了對蘇俄的所有問題的關注。
5月5日
※就任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並發表就職宣言,闡述建設方針。
5月13日
※廣州政府外交部就港英當局阻撓群眾集會慶祝非常大總統就職和捐款支援廣州新政府一事,向英駐粵領事提出抗議。二十六日,港督道歉。
5月
※命粵、贛、滇、黔各軍準備討伐桂系軍閥陸榮廷。七月,正式下達討伐令。
7月20日
※派廖仲愷、何香凝赴梧州勞軍。
8月10日
※國會非常會議通過出師北伐案。
8月28日
※復函蘇俄外交人民委員齊契林,陳述中國近情及通商問題。
10月15日
※乘軍艦出巡廣西,準備取道湖南北伐。北伐軍三萬人於是日啟程。
11月
※在廣州接見韓國臨時政府專使申圭植,表示支持朝鮮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
12月4日
※抵桂林,受到群眾熱烈歡迎。並立即成立北伐軍大本營於桂王府。
12月23日
※在桂林會見經共產黨人李大釗介紹前來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雙方商談多日。馬林提出關於中國革命問題的兩項建議:組織一個能聯合各階層尤其是工農群眾的政黨;建立革命的武裝核心,應先創辦軍官學校以培養革命骨幹。孫中山十分贊同這些建議。這次會晤為半年多以後孫俄談判合作奠定了基礎。
同年
※用英文寫成《實業計畫》在紐約出版。後譯為中文印行。
1922 年
1月9日
※以大總統名義發佈通告,宣佈徐世昌、梁士詒罪狀並下令通緝,號召全國人民「共誅危害民國者」。
2月3日
※以大元帥名義頒發動員令,率各軍分路出師北伐。十三日,北伐軍前鋒部隊分別進入湘境,抵湘南。
4月8日
※大本營由桂遷粵,決定改道北伐。十六日抵梧州,召開擴大軍事會議。
4月12日
※陳炯明調動軍隊和軍艦回省,圖阻北伐軍回師廣州。
4月18日
※伍朝樞、廖仲愷等由梧回廣州會晤陳炯明,勸其赴梧州與孫中山面商北伐問題。陳拒不前往,並電辭本兼各職。
4月21日
※下令免除陳炯明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及內務部長職,專任陸軍部長。
4月22日
※在廣州會見少共國際代表、蘇俄全權代表達林。自是日至六月十六日,孫中山同達林接觸有五六次之多,每次會談約兩小時左右。
5月6日
※親赴韶關督師北伐。宋慶齡率領紅十字會人員隨行。旋即在大本營發佈總攻擊令,北伐軍分三路向江西進攻。
6月1日
※自韶關返回廣州。發表《徐世昌退職後對外宣言》,警告帝國主義勿再扶植北洋軍閥勢力,干涉中國內政。
6月14日
※廖仲愷應陳炯明電邀前往惠州,甫抵石龍即被扣留。旋被押送到石井兵工廠,囚禁達六十二天之久。
6月16日
※陳炯明指使部屬在廣州叛變,炮擊總統府及孫中山住所粵秀樓。孫中山脫險後,親率海軍艦隊討伐叛軍。
6月19日
※電令李烈鈞等入贛,北伐軍迅速班師回粵,討平叛逆二十七日,北伐軍班師回粵。
7月10日
※親率永豐等艦隊攻擊車歪炮臺,沖越叛軍炮火封鎖後進駐白鵝潭。
※抗議粵海關英國稅務司的干涉行為,嚴詞駁斥其妄圖以白鵝潭為通商港口和毗鄰沙面為藉口,迫使討逆艦隊離開白鵝潭。指出:「此為我之領土,我可往來自由。」八月九日,北伐軍回師失利,孫中山離粵經香港赴上海。
8月15日
※發表宣言,宣佈陳炯明叛亂始末及解決國事主張,重申為共和國而鬥
爭到底的決心。
8月25日
※在上海寓所與蘇俄全權大使越飛的代表會晤(李大釗、林伯渠、宋慶齡等在座),就當時遠東局勢和中國革命等問題進行了商討。隨後,指派廖仲愷和蘇俄代表到日本進一步會談。
8月底
※在上海與李大釗會晤,和他進行多次交談,討論「振興國民黨以振興中國」的問題,並介紹其加入國民黨。是國民黨容納共產黨員之始。
9月4日
※在上海召開研究國民黨改組計畫的會議。六日,指定了改進案起草委員會委員,內有共產黨人參加。
9月13日
※李大釗在北京接受記者訪問,轉述孫中山關於解決時局的主張。
9月18日
※發表致海外同志書,詳述陳炯明叛變經過,表示決心繼續鬥爭。
11月15日
※在上海召開會議,審議中國國民黨改進案。
12月16-18日
※在上海再次召集會議,審議國民黨改進案宣言,並審核黨綱和黨章。
12月30日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
1924 年
1月20- 30日
※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以總理身份擔任主席。大會通過著名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通過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資格加入國民黨;通過《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選出中央領導機構,在中央執行委員中有李大釗、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中有毛澤東和林伯渠等共產黨人。
1月24日
※在國民黨代表大會期間,下令籌辦陸軍軍官學校,委派蔣介石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二十八日,勘定以黃埔島原有廣東陸軍學校及海軍學校舊址為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後通稱黃埔軍官學校。
1月25日
※為哀悼列寧逝世,建議電唁蘇聯致哀,並發表了講話。代表大會決定休會三天,以志哀悼。
1月27日
※在廣東高師開始系統講述三民主義。計民族主義六講,民權主義六講,民生主義四講,講至同年八月止。
1月31日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正式發表。
2月22 日
※在大元帥府召集重要軍務會議,商定東江作戰方案,決定限期肅清東、北江殘敵,以便北伐。
2月23日
※蔣介石呈請辭去黃埔軍校籌備委員長職。派廖仲愷代理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負責建校,並開始辦理招生事宜。
2月24日
※在中國國民黨舉行的追悼列寧大會上,擔任主祭並致悼詞。壇上高懸著親手書寫的「國友人師」祭帳。
3月9日
※發表告國民黨員書,指出「俄共產黨六年成功,足為吾黨借鏡之資」。
3月21日
※何香凝主持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召開的婦女黨員大會,議定組織貧民婦女醫院和創辦婦女勞工學校。
4月
※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制定農民運動計畫,規定組織各種農民團體,積極開展農民運動。
※發表《建國大綱》,全文二十五條。
5月1日
※在「五一」節廣州工人代表大會上,發表《中國工人所受不平等條約之害》的演說,號召工人組織大團體,學習俄國工人,做國民的先鋒。
6月16日
※主持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併發表演說。講述創辦該軍校之目的與希望,強調接受俄國革命的經驗教訓,學習蘇聯的榜樣,建設革命的軍隊。共產黨人周恩來擔任該校政治部主任,惲代英等擔任教官。
6月
※對國民黨右派鄧澤如、張繼等提出的反對容共案,嚴加駁斥,堅持三大政策。
7月3日
※創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共產黨人彭湃為主任。
7月7日
※國民黨中央執委會發表《黨務宣言》,指斥黨內右派的反共活動,認為黨內某些成員對已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產生懷疑及誤會,是由於「反對派肆意挑撥」。重申對黨員之要求和容納共產黨人的原則。
7月15日
※下令設立軍事訓練委員會,加強部隊軍事和政治訓練工作。
7月21日
※廣州工人團體為實行自衛籌組工團軍。
7月28日
※在國民黨農民黨員聯歡會上,發表題為《農民大聯合》的演說。勉勵農民組織起來同革命政府合作,做國家的主人翁。對赤腳農民參加聯歡會,視為「革命成功的起點」。
8月10日
※飭令黃埔軍校,扣留?豐銀行買辦陳廉伯為武裝商團陰謀叛亂秘運廣州的槍械。
8月20日
※主持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國共合作草案》及《國民黨與世界革命運動草案》。
8月23日
※出席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期結業禮,併發表演說。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號。
8月24日
※調兵入省並宣佈廣州戒嚴,以對付商團叛亂。
9月1日
※為抗議英帝國主義支持商團叛亂,發表對外宣言。同日,又對英國麥克唐納政府「干涉中國內政」提出嚴重抗議。
9月4日
※在大元帥府召開籌備北伐會議,決定出師北伐計畫及後方留守問題。
9月18日
※中國國民黨發表《北伐宣言》。申明北伐的目的,「不僅在推倒軍閥,尤在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
9月20日
※移大本營於韶關,親往督師,並在韶關舉行北伐誓師典禮。湘、贛、豫、滇、粵北伐各軍,隨即分兩路向湘、贛出發。
10月1日
※《嚮導》週報發表評論,主張對商團採取嚴厲措施,以消除「政府真正心腹之患」。並號召工農群眾贊助政府,解除商團軍的武裝。
10月9日
※致函蔣介石,告應立即成立革命委員會,並指出中國革命應以俄為師。
10月10日
※革命委員會在廣州成立。自任會長,特派廖仲愷、譚平山等為全權委員,聘任鮑羅庭為顧問。
10月11-12日
※指示蔣介石對商團叛亂採取嚴厲鎮壓政策。
10月13日
※革命委員會遵照孫中山手令,命胡漢民將商團機關一律解散。北伐軍也回師廣州戡亂。十五日,在工農群眾積極支援下,經數小時戰鬥,迅速平定了商團叛亂。
10月25日
※馮玉祥等在北京政變成功後,舉行軍事政治會議,決定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十月二十七日,分別致電馮玉祥和段祺瑞等,告擬即日北上入京。
11月10日
※發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的政治立場。認為實現國民革命的關鍵在於人民掌握武裝,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和召開國民會,以謀國家之統一與建設。
11月12日
※出席廣州各界歡迎會,發表演說。表示決意到北京去,「拿革命主義去宣傳」。翌日,偕宋慶齡乘永豐艦離粵北上。
11月17日
※抵上海,受到群眾萬餘人的熱烈歡迎。旋接見各界人士,宣傳召集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的主張,回擊帝國主義干涉中國內政。
11月23日
※抵日本長崎,接見新聞記者時指出:帝國主義「共管中國之說,是外國人做夢」!堅信中國人民「有能力來解決全國一切大事」。並指出中俄革命是一家。
11月28日
※出席神戶各商業團體和旅日華僑歡迎宴會併發表演說。指出「日本真有誠意來和中國親善,便先要幫助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同日,宋慶齡應神戶縣立高等女校的邀請,發表關於婦女解放問題的演說。
12月4日
※抵天津,受到群眾兩萬人的熱烈歡迎。當晚,膽囊腺病發作。
12月18日
※在天津病榻上接見段祺瑞代表,怒斥段祺瑞政府承認賣國條約的行徑。是日,病情加劇。
12月上、 中旬
※全國各大城市掀起促成國民會議運動高潮。
12月31日
※由津扶病入京,受到北京各界群眾三萬餘人的熱烈歡迎。發表書面談話和《入京宣言》。
1925 年
1月上旬
※延醫診治。病中仍考慮如何應對「善後會議」的問題。
一月十七日
※在病榻上覆電段祺瑞,指出其包辦「善後會議」的謬誤,並提出補救方案。
一月二十日
※廣東國民會議促成會組織十萬人遊行,反對「善後會議」。
一月二十六 日
※病勢加重,入協和醫院施行手術。確診為肝癌(後經過複查病歷,所患之病系膽囊腺癌)。
一月三十日
※指示國民黨員拒絕參加「善後會議」。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立即根據指示,向全黨下達抵制「善後會議」的宣言。
二月一日
※廣東革命政府發佈總動員令,並作東征陳炯明的部署。各軍相繼出發,第一次東征開始。
二月二十四日
※病危,與汪精衛等談話。遺囑定稿。
三月一日
※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對抗「善後會議」。
三月七日
※東征軍克復潮安、汕頭。陳炯明逃往香港。
三月十日
※病狀危殆,猶念念不忘革命工作。在獲悉東征軍克復潮、汕後,指示電告胡漢民「不可擾亂百姓」。
三月十一日
※簽署國事、家事遺囑及致蘇聯政府遺書。
三月十二日
※上午九時三十分病逝於北京鐵獅子胡同行轅。終年五十九歲。海內共泣,寰宇內悲。
1929 年
是年
※遺體葬於南京東郊紫金山,衣冠葬於北京香山碧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