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人物年表 -> 張學良
人物年表
張學良年表 (1901-2001)
1931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01 年
6月3日
※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桑樹林子鄉。
1916 年
是年
※與於鳳至結婚。
1918 年
是月
※張作霖在軍糧城成立奉天陸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副司令徐樹錚,參謀長楊宇霆。
9月
※北京政府任命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
1919 年
3月
※張作霖下令恢復開辦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東北陸軍講武堂)。東三省巡閱使署衛隊旅第二團團長張學良也被調到講武堂受訓。張學良在奉天講武堂受訓期中結識戰術教官郭松齡,很快關係便亦師亦友。
1920 年
是月
※張學良由講武堂以砲兵科第一名結業。張作霖升他為東三省巡閱使衛隊旅旅長,張學良力薦郭松齡兼代第二團團長。衛隊旅負責保衛張作霖人身安全,以及奉天維持治安。張學良將郭松齡一同帶至奉軍服務。
7月9日
※直皖戰爭起。張學良衛隊旅改為奉天第三混成旅,仍由張學良任旅長,郭松齡為該旅第二團團長。
1921 年
是年
※張作霖兼任蒙疆經略使,奉天又添編4個混成旅,吉林和黑龍江各添編2個混成旅;張景惠為察哈爾都統,汲金純為熱河都統,張學良保薦郭松齡任奉天陸軍混成第八旅旅長。
1922 年
是月
※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
4月
※張作霖即陸續派軍入關,奉軍號稱鎮威軍,張自任總司令,孫烈臣副之,楊宇霆為參謀長,總部設軍糧城。張學良為東路軍第二梯隊司令,下轄自兼旅長之第三混成旅、蔡平本第四混成旅、郭松齡第八混成旅。經過霸縣戰鬥和山海關阻擊戰,成爲了第一次直奉大戰當中,奉軍唯一取勝的部隊。
5月10日
※北京政府下令張作霖撤職查辦,裁撤東三省巡閱使一職。
5月11日
※東三省省議會舉張作霖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
6月17日
※張學良和孫烈臣代表奉軍,和直軍代表王承斌,在秦皇島英國軍艦上簽訂停戰和約,終結第一次直奉戰爭。
是年
※張作霖為雪此戰爭失敗之恥,回到奉天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派孫烈臣為統監,張作相、姜登選為副統監,張學良為參謀長,實際由郭松齡代理。張學良負責整個東北軍調整與軍紀,史稱「整軍精武」。
1924 年
是年
※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張學良率領奉軍第三軍與姜登選的奉軍第二軍為東北軍入關的主力軍,經過張學良部隊的猛攻,奉軍突破山海關,直搗北平。直系全面潰敗,全軍覆沒,吳佩孚成爲張作霖手下,直系從此走出歷史。奉系由此一戰順利奪取了中央政權,張作霖成爲北洋軍閥領導人,奉系軍事實力此時達到頂點。戰後,張學良升為京榆地區戍衛總司令。
1925 年
11月
※張學良恩師、奉天講武堂教官郭松齡反奉。郭素稱東北軍第一猛將,率領7萬人直取奉天,張作霖猝不及防,準備撤守。據奉軍軍團長王鐵漢說,此時張學良率軍與郭松齡對峙在巨流河,郭手下官兵看見河對岸是張學良,紛紛棄走投奔,郭松齡頓成孤家寡人。郭又遭到日軍空襲,僅以身免,只得化裝逃跑。後被逮捕,張學良原本欲放了他,但張作霖已下令將其槍斃,郭夫婦暴屍三日。張學良痛哭失聲,幾至昏厥。
1928 年
6月4日
※張作霖因戰事節節失利,無法抵抗國民革命軍北伐,宣布由燕京退守山海關關外,乘火車返奉天,途經皇姑屯車站時,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史稱皇姑屯事件,張學良繼承父職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
同年
※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漢民族的利益,張學良宣佈「易幟」,與南京國民政府統一合作,結束了奉系軍閥的割據局面。
1929 年
1月10日
※楊宇霆、常蔭槐被張學良誘殺。處決二人後,張學良送楊、常兩家各銀元一萬元奠儀,作為撫恤金。
7月
※在蔣強力支持下,張執行蔣的「革命外交」政策,意圖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各項權益,「強硬對抗蘇俄」。故提出要取消蘇俄在東北特權,查封哈爾濱蘇聯商業機構,開始著手收回中東鐵路。
7月10日
※蔣在戰前強調:「以蘇聯在國際上的孤立地位,也不必擔心中蘇開戰。縱使萬一中蘇開戰,中央也可出手相助,出兵10萬,撥幾百萬元軍費不成問題」。
8月14日
※史達林命令蘇聯軍隊沿中東路一線向東北進攻,張領導的東北軍敗給蘇軍。張被迫在伯力簽訂議定書,恢復蘇聯在中東鐵路的特權,一切回到原點。由於中原大戰隨即發生,蔣為穩住內政,也默許張對蘇妥協,以換取其對蔣中原大戰的支持。
1930 年
3月
※北伐結束後,蔣見各軍閥派系依在,希望削弱中國國民黨其他軍人兵力。反蔣派聯名通電,推舉閻錫山為全國陸海軍總司令,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為副司令。
4月
※中原大戰爆發,張學良發表「通電」,擁護中央,宣導和平,並進行武裝調停,使蔣介石的地位得到鞏固。任陸海空軍副司令。
8月
※反蔣派在北平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另立「中央」,與南京政府對抗。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決意聯軍合取蔣,雙方戰鬥激烈,死傷慘重。戰爭僵持階段,雙方試圖爭取奉系支持。最終張與蔣協調,選擇站在蔣一邊。
9月18日
※張發表「巧電」,宣布反對內戰,支持蔣,希望各方立刻停戰。張建議被聯軍拒絕。兩日後,張派兵東北軍幾萬人入山海關,武裝調停,反蔣聯軍失敗。
9月20日
※蔣再電張催即日就副司令職。
11月4日
※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張收編接管西北軍,並入主燕京,進軍華北,勢力大增,中原大戰結束。蔣獲勝,對各地軍閥控制能力大增,而張奉系對中國影響力也廣受人知。
1931 年
5月28日
※張因傷寒病住進北平協和醫院。
7月6日
※張密電東北政務委員會:「此時如與日本開戰,我方必敗。敗則日方將對我要求割地償款,東北將萬劫不復,亟宜避免衝突,以公理為周旋」。
9月6日
※張從北平發「魚」電給東北邊防長官公署軍事廳長榮臻,與東三省政務委員會代主席臧式毅:「查現在日方對外交漸趨吃緊,應付一切,亟宜力求穩健,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當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免滋事端。希迅即密電各屬切實注意為要。」
9月18日
※日本關東軍炮擊東北軍北大營,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後,張學良奉蔣介石密令不許抵抗,退出瀋陽,日軍佔領東三省,張由此背上「不抵抗將軍」的罵名。
1932 年
10月
※北平綏靖公署主任張學良轉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副委員長。
1933 年
2月25日
※熱河戰役爆發,國民政府中央力促張抵抗,並協助調動八個軍組編為八個集團軍,未料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五軍軍長,張旗下東北軍系)放棄職守,再次不戰而退。
3月7日
※張學良電呈中央:自東北淪陷之後,效命行間,妄冀待罪圖功,勉求自贖,詎料熱河之變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種種原因,釀成惡果,要皆學良一人誠信未孚,指揮不當,以致上負政府督責之殷,不無以對國民付託之重[36]:543……學良雖粉身碎骨,亦無補於國家,無補於大局,應懇迅賜命令,准免各職,以示懲儆。
3月10日
※張發出辭職通電。
5月31日
※因為張無心抗日,中華民國被迫與日軍簽定《塘沽協定》停戰。
是年至1934
※張學良戒毒、遊歐,身形從過去清瘦而增胖。遊歐半年回國後,在廣州見了胡漢民,胡漢民勸他不要跟蔣介石合作,但當時張學良認為,法西斯才能救中國。胡漢民還對他說,汪精衛是辦外交的人,不會說真話,而胡自己則是亂說話,因此出了亂子。張學良認為,中國只能有一個領袖,那就是蔣介石。
1934 年
2月
※張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6月
※正當蔣第五次圍剿紅軍在江西激戰時,張在報刊上公開提出國共合作、共同救國主張。
1935 年
3月
※任武昌行營主任。
4月
※,蔣命令張圍剿中國工農紅軍,但卻遭到挫折兩個整編師被全殲,逐漸對蔣的調遣有所反感。
9月20日
※蔣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統帥陝、甘、寧、青四省軍隊「圍剿」在西北之紅軍。蔣再次推張到「剿共」第一線,擔任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代行蔣之總司令職務。
同年秋
※東北軍調入西北,在剿共戰役中損兵折將。此時,日軍侵華日亟,中國分離主義更是猖獗,中國共產黨反蔣反日等口號,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呼聲日益高漲。
11月13日
※張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奉共產國際指示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中,被中共形容為:「不抵抗將軍賣國賊」、「日本帝國主義忠實的走狗」。
11月
※張在南京參加完中國國民黨五全大會曾去上海,秘密會見因「新生事件」而獲罪之東北籍人士杜重遠。張、杜是老朋友。此次見面,張向杜傾訴自己因「剿共」接連失利之苦悶,杜則勸張放棄「剿共」,走西北大聯合道路,即聯合共產黨、楊虎城和新疆之盛世才,取得蘇聯援助,共同抗日。
11月下旬
※張到上海會見尚在獄中之老友杜重遠,杜深受中國共產黨秘密黨員胡愈之等人影響。
12月
※張學良在南京開完會後,曾到上海找東北義勇軍將領李杜,提出要找中共負責人聯繫,又找杜重遠商談抗日救國之道;中共中央認為經過努力,是可以爭取張學良和東北軍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李杜和宋慶齡有聯繫,提出過此事,宋慶齡知道劉鼎住在國際友人路易·艾黎家中,她對剛到過瓦窰堡同中央聯繫之地下黨員董健吾説,艾黎家中就住了一個共產黨員,可介紹他到張學良那裡去工作;董健吾見了劉鼎,告訴他到張學良急於找共產黨之關係,共商抗日救國大計,希望他能去西安見張學良;劉鼎經過考慮後表示同意,並在上海做許多準備工作,認真研究《八一宣言》
1936 年
1月初
※在榆林戰役中被俘之東北軍第一〇七師第六一九團團長高福源回到王以哲軍部駐地洛川;王以哲聽了高福源報告,立即表示接受中共主張並秘密報告張學良。1月初,張學良剛從上海回到西安,正急於找到中國共產黨;他得到電報後就飛到洛川會見高福源。
1月17日
※中共中央社會局長李克農去洛川與張學良、王以哲見面。
1月19日
※李克農在高福源引導下,到洛川同張學良、王以哲會談;張學良表示願意為成立國防政府奔走。
1月21日晚
※張與李克農在洛川會談3個小時。張密晤中國共產黨代表李克農,李表示擁張為西北抗日聯軍總司令,並暗示能獲得蘇聯軍火援助。
1月
※在第一次洛川會談,中國共產黨已得知張「同意抗日,但不同意討蔣」。
1月25日
※中共方面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名義發表《紅軍為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肯定東北軍大多數是愛國,「是願意打日本帝國主義的」。中國共產黨重視宣傳,在1月25日向在東北軍公開信中成功挑撥東北軍與中央的關係。
2月初
※中央再次派李克農到洛川談判。
2月10日
※周恩來指示李克農按照瓦窰堡會議精神,先談局部合作抗日和通商問題。
2月20日
※周恩來在瓦窰堡接到中央及軍委從東征前線發給李克農之訓令,指出張學良同意抗日,願意和他們訂立互不侵犯協定,但不同意討蔣;不反對國防政府、抗日聯軍口號,但不同意馬上實行。
2月21日
※李克農一行在高福源陪同下,由瓦窰堡出發,於2月25日到達洛川。
2月25日
※李克農到達洛川。
2月26日
※張學良原來打算親自參加會談,因臨時去南京,就由王以哲和參謀長趙鎮藩先談局部合作問題,重大問題由他回來談。
2月28日
※於2月28日達成幾條口頭協議,主要內容是:一、為一致抗日,紅軍與六十七軍互不侵犯,各守原防;二、恢復六十七軍在膚施、甘泉兩城六十七軍部隊所需糧、柴進城出售,恢復正常通商關係;四、恢復紅白兩地區通商,雙方有保護對方採購人員安全之責;五、紅軍同意被困在甘泉城內之部隊換防。
3月2日
※張學良由南京回到西安,當日即親自駕機飛到洛川和李克農會談;會談一開始,張學良即表示已聽過王以哲、趙鎮藩之報告,完全贊同雙方之口頭協議,並希望全面合作;接著他請李克農先談中國共產黨對時局之看法。
3月4日
※張便趕到洛川,與李克農會談。
3月
※張到洛川與李克農會談,對其他問題談得很順利,很快取得一致意見;唯獨在對蔣態度問題上雙方意見相左,誰也沒有說服誰。雙方商定:一、和蘇聯聯繫,雙方可各派代表,赴蘇路線,張學良答應他可與新疆之盛世才商量;二、中共派一代表常駐西安,以便保持聯繫,由張給以名義掩護;最後,張學良提出,為了進一步商談抗日救國大計,請毛澤東或周恩來親自來一次,地點在膚施,具體時間由中共方面定;李克農表示,立即向中央報告。當時,毛澤東、彭德懷、張聞天等駐在山西石樓城指揮紅軍東征,周恩來和博古、鄧發由瓦窰堡趕到石樓。
3月16日
※李克農到石樓向中國共產黨中央滙報洛川會談情況;中央立即決定周恩來為代表到膚施同張學良談判,李克農也同去。張再晤李克農,請中國共產黨介紹自己代表與蘇聯直接商談軍火援助問題。李杜從董健吾處了解情況後,打電報給張學良:「尋找的朋友已經找到了」;張學良很高興,即派高級參謀趙毅到上海把劉鼎接到西安,秘密住在金家巷張學良公館之東樓內。張向中國共產黨黨員劉鼎反覆請教紅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之根本原因和戰略戰術。劉鼎到西安第二天,張學良在家裡接見他;張學良嚴肅地向劉鼎提出三個問題:一、我張某人與日本人有殺父之仇,毀家之恨
3月20日
※周恩來參加3月20日之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認為不排除蔣介石允許與共產黨建立聯繫之可能,沒有再次談反蔣之問題。
3月27日
※會議上,毛澤東談到與張談判問題時,仍堅持反日與反蔣不可分離。
4月6日
※毛、彭聯名致電張學良,提出:甲、敝方代表周恩來偕李克農於8日赴膚施,與張學良先生會商救國大計,定7日由瓦窰堡啟程,8日下午6時前到達膚施城東北二十里之川口,以待張學良先生妥為布置;乙、雙方會商之問題,敝方擬定;丙、張先生有何提議,祈預告為盼。
4月
※張到膚施(今陝西延安)密晤周恩來,周勸張反蔣,張則勸周聯蔣。
4月9日
※周恩來與張在膚施會談。
4月22日
※周恩來寫親筆信給張學良,和李克農一起同劉鼎談話。
4月25日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創立全國各黨各派的抗日人民陣線宣言》,第一次把中國國民黨列入抗日民族統一陣線行列[41]:427。劉鼎到西安積極設法架設秘密電台,著手建設從西安到蘇區、天津、北平、上海等地秘密交通,利用關係在西安東城中國銀行蓋的七賢莊住宅區租一個兩進四合院,做為秘密交通站;通過東北軍關係買商用交通車,把宋慶齡介紹之美國記者斯諾和馬海德大夫、潘漢年、丁玲、張子華等去蘇區,經過西安七賢莊交通站,送往洛川轉陝北;中央從陝北派鄧發或王稼祥等到新疆或轉蘇聯,葉劍英、汪鋒、張文彬、張經武等由保安到西安,也是
6月30日
※張主動提出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張積極學習共產主義思想,由於父親張作霖有殺共歷史,入黨申請被拒絕。
7月
※張學良籌建「抗日同志會」。
9月
※抗日同志會正式成立,作為秘密核心組織團結東北軍,吸收有積極抗日思想分子,開始主要成員是孫銘久、應德田、苗劍秋、盧廣績、車向忱、劉瀾波、苗勃然(兩人都是中共秘密黨員)等,劉鼎也參加;以後向軍、師、旅長發展,共達70多人,張學良自任會長,聯共抗日、培養抗日幹部。
9月
※張向紅軍提供大量過冬棉花,藥品、新鮮食物等物資,解決紅軍過冬燃眉之急。
10月20日
※在蔣來西安前夕,張密赴太原,向閻錫山坦述自己聯共聯蘇以便抗日之內幕,閻答應與張袂勸蔣聯共,「倘蔣不幹,閻決不顧一切犧牲,聯晉軍、紅軍、東北軍全力抗戰」,並表示把固陽等5個縣讓給紅軍。同時,蔣來前,為確保安全,已指定以西安城東之臨潼華清池為其行館,錢大鈞已提請前派張玉蓀到該處安排布置,但楊虎城以「華清池離西安太遠,往來不便」為由,建議以城內九爺府為行館,張學良贊同此議。
10月22日
※蔣一行人飛抵西安機場,張學良要張玉蓀向蔣報告,已在城內九爺府和城外華清池準備好兩處行館,請蔣指示前往何處,蔣「楞了一下,便回頭望著」錢大鈞,錢說到華清池。當晚,張懇勸蔣聯共抗日,「歷時甚久」,兩人爭辯。蔣連駡不止,「響遏雲霄」。
10月29日
※蔣由西安前往洛陽。蔣決定如張、楊不服從「剿共」命令,就把東北軍、十七路軍調離陝甘,由蔣鼎文任西北剿匪前敵總司令,任命衛立煌、朱紹良、陳繼承為一個方面之總指揮。
10月31日
※張邀閻同赴洛陽,為蔣祝壽,並聯袂勸蔣。張飛洛陽為大壽祝壽,勸蔣聯共抗日,遭蔣拒絕。
11月17日
※蔣自洛陽親赴太原晤見閻錫山。
11月18日
※在綏靖公署召集各機關公務員訓話,大意一切應以堅固守靜之態度沉著處理。張後來以「如不抗日,東北軍將士恐怕難以指揮」為理由向蔣要挾,再次提出強烈的北上抗日願望,但再被蔣拒絕。
11月27日
※張給蔣一份「請纓抗敵書」,遭到蔣拒絕。張請求率部增援綏遠東部,蔣未准其請。禁不住張一再懇求,始准派騎兵第七師開往綏遠作戰(該師實際上並未開去),仍未允東北軍全部出動,張深感不滿。
12月4日
※為部署新之「剿共」內戰,蔣從洛陽再次來到西安。蔣抵西安,仍住華清池。蔣向張、楊表示:一是進剿紅軍;二是如不願剿共,則將東北軍調往福建,十七路軍調往安徽,陝甘兩省給中央軍剿共。
12月7日
※下午,張到華清池同蔣單獨會談,説當今抗日是第一大事,紅軍問題可用政治方法解決只有一致對外,才能安內,一旦抗日,就能統一;又説東北軍將士抗日情緒不可壓制;他表示對蔣一貫忠誠,面臨國家民族之生死存亡,不能不據理力爭,希望委員長慎重考慮;兩人爭執很久,最後蔣對張大發火説:「現在你就是拿槍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計劃也不能改變。」
12月8日
※上午,楊在張勸說下,去華清池向蔣進諫。蔣命令楊要「放手撤換」十七路軍中「不主張剿共而主張抗日的軍官」。楊見蔣態度無法挽回,便返回西安。張回到西安把見蔣之情況告訴楊,兩人認為蔣不會改變主意張、楊見「苦諫」徹底失敗,商定對蔣「兵諫」。
12月9日
※西安各校學生舉行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遊行請願活動,以推動團結抗日。在中共地方黨和救國團隊領導下,西安一萬多名大、中、小學生舉行聲勢浩大之示威遊行和召開紀念大會。蔣得知學生請願隊伍前來臨潼之消息,急令張派兵制止,說如果學生不聴,可採取武力行動。張擔心學生運動影響自己之「運動」,前去勸阻,說東北是從他手裡丟掉,他也要親手收回來。張追上學生隊伍。張立即趕到去臨潼之路上對遊行學生講話,指出「前面不是坦途」。他說大家太辛苦了。他對學生説:「請你們相信我,我張學良和你們是一樣的思想,一樣的心,你們的要求就是我的
12月12日
※「西安事變」爆發前數小時,他在西安召集幹部會議,宣布這項驚人陰謀。
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張、楊對蔣兵諫之目的是要求停止剿共,進行抗日[58]:11。
12月25日
※宋子文去新城大樓懇求楊虎城同意放蔣,楊仍堅持沒有保證條件不能放走蔣。\楊一向尊重張,便慨然同張一起送蔣去機場。下午3時半,他們乘汽車從蔣住處出發,直奔西郊機場。張送蔣乘機離開西安,先把宋美齡送上飛機,再讓蔣喬裝到張的部隊中登機脫逃,周恩來甚至趕到機場想把他們追回來。當日抵洛陽。離開西安前,張留下手令,把東北軍交給楊指揮。事變結果,蔣最終獲釋,而國民政府提前停止剿滅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則宣布停止推動分離主義與土地革命,建立蘇聯所期望的形式上中國抗日戰爭統一戰線。
12月30日
※國民政府任命李烈鈞為審判長,對張學良軍法會審。同日,張交付軍事法庭審判,判決如下:「張學良首謀夥黨,對於上官暴行脅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褫奪公權五年」。
12月31日
※張學良從宋子文公館移住南京中山門外孔祥熙公館。當天下午,蔣呈請國民政府「予以赦免」。蔣向國民政府呈請張「應得罪刑予以特赦,並責令戴罪圖動,努力自贖」。
1937 年
1月4日
※林森主持召開第二十二次國民政府委員會會議,決定對張特赦,發布命令:「張學良所處十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管束」令宣告張從此失去自由,過著被幽禁之生活。,國民政府委員會一致通過特予赦免張,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張被蔣幽禁大半輩。徒刑有期限;交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嚴加管束,管束沒有期限。張的囚禁之地曾五次變更。
1月13日
※在戴笠陪同下,由南京乘專機往到浙江奉化溪口鎮雪竇山上中國旅行社招待所。
9月
※中秋節,張學良到妙高台過節,晚上寫信給蔣介石,請求抗戰。蔣要他「好好讀書」。
1938 年
1月
※遷移湖南郴州蘇仙嶺。
3月
※遷移湘西沅陵鳳凰山。
1939 年
11月下旬
※日軍進犯湖南,張又遷移貴州修文縣陽明洞。
1946 年
是年
※國共兩黨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上,中國共產黨曾提出釋放張,但未獲蔣同意。隨即逐步發生第二次國共內戰。
10月
※先遷移重慶戴笠公館。
10月底
※張被帶離重慶。
11月底
※張與趙一荻被送達臺北松山機場,在臺灣繼續軟禁,限制人身自由。隔日就轉移至新竹縣五峰鄉井上溫泉。
1947 年
5月9日
※國民政府委員莫德惠赴台灣,以私人資格探視張學良。
1949 年
是月
※蔣介石撤退台灣之際,楊虎城全家被殺,張學良則是先押解到台灣。
1955 年
是年
※張皈依基督教。
1957 年
10月
※張移至高雄西子灣。二二八事件時,張學良住所被封鎖,命令有暴民來劫即殺掉張學良,缺乏食物,張學良曾回憶當時是靠原住民給蕃薯才有飯吃。
年初
※張尊蔣之命開始撰寫回憶錄,4月22日完成,命名為《雜憶隨感漫錄》。該文中,張指責中共「包藏禍心,別有所圖」,讚揚蔣在西安事變中「剛正嚴厲」,自貶「行動魯莽,思想幼稚,可恥而又可笑」。稿件上交時,張復函稱本人對稿件並不滿意,還請上峰修改指教。
5月5日
※蔣高度評價這本回憶錄,並親自對稿件做了修改,要張親筆再抄一份。
5月10日
※張收到退回的修改稿件,按蔣要求開始抄寫,稿件改名為《西安事變反省錄》,內容並無重大變動。
7月14日
※張將《西安事變反省錄》抄寫完畢。
12月7日
※張致函宋美齡,稱起居飲食,一切舒適,惟當前國勢艱難,同胞多處水深火熱,而張蒙此優厚待遇,實感不安,不知何以報國。[58]:75蔣氏父子先後接見,使張心頭升起希望。
1959 年
7月25日
※張與宋美齡長談。自此,張對自由不再抱幻想,也不再撰寫回憶錄。
1964 年
是月
※張正式受洗。依照一夫一妻規則,也為保全張學良在臺灣安全,于鳳至被迫提出離婚。
7月1日
台北《希望》雜誌刊登《張學良西安事變懺悔錄摘要》。「西安事變懺悔錄」,底下署名張學良。內容為蔣經國定稿的《西安事變反省錄》。張讀到後立即給蔣中正寫信,聲明「這東西不是我發表的」,「誰發表誰的責任」。蔣中正為此非常生氣,結果《希望》雜誌被查禁。
7月4日
※張在台北與趙一荻正式舉行婚禮。
1975 年
4月5日
※蔣介石逝世。蔣經國仍然沒有釋放張,是執行蔣遺志。
1988 年
1月13日
※蔣經國逝世。李登輝執政後,仍然扣押張三年。
1990 年
6月1日
※台灣各界人士為張重獲自由並於圓山飯店九十壽辰舉行隆重慶祝,在當時接受訪問,他說道,自己虛度了90年、對國家社會人民毫無建樹,慚愧萬分,哪有什麼壽可以做,他還引述聖經暗示自己是罪人之魁。
1991 年
3月10日
※張攜夫人赴美國探訪親友。
6月初
※返回台北。
1993 年
4月
※受聘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
5月
※受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理事長。
12月15日
※張學良夫婦定居夏威夷。
1994 年
是年
※獲得綠卡,在那裡長居。
2000 年
6月22日
※趙一荻夫人逝世,享年八十八歲。
2001 年
10月14日
※14時50分(北京時間10月15日8時50分),在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逝世,享年10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