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人物年表 -> 蔣鼎文
人物年表
蔣鼎文年表 (1895-1974)
2015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1895 年
1月25日
※午時許(農曆十二月三十日),誕生於浙江省諸暨縣(今諸暨市)盤山村(又名磨石山)。
1900 年
是年
※到杜家山大舅杜兆麟私塾就讀。
1904 年
春季
※到諸暨私宅象山民塾(斯民小學前身)就讀。
秋季
※轉翊中學堂(浬浦中學前身)就讀。在求學期間與張靜遠、黃懿範等七人義結金蘭。
1911 年
是年底
※畢業於翊忠學堂。
7月2日
※弟蔣鼎五出生。
1912 年
是年
※考入杭州學生軍,後考取紹興大通陸軍學堂,該學堂撤銷,併入浙江講武堂。
1914 年
是年冬
※浙江講武堂畢業,分派至浙江督軍署守備隊第二連任少尉排長,為該團副團長文淵賞識。
1916 年
是年
※任第二連中尉排長。
4月
※在反袁(世凱)志士王文慶、張炯策動下,聯絡褚善佐等下級軍官,以兩個排為起義骨幹,策動浙江督軍守備部隊約一個團的兵力起義。於十二在杭州宣布回應雲南護國軍,反對袁世凱帝制,浙江獨立。浙江督軍朱瑞逃出杭州。
1917 年
約6月-7月
※與王文慶等籌謀在台州獨立,事洩,遭通緝。後赴粵追隨孫中山。
1918 年
1月
※任西南護法軍參謀本部少校參謀。
4月
※隨參謀次長、浙江宣慰使蔣尊簋往汕頭設署,後往福建,與王文慶、章吳俊、性白及呂公望動員援閩浙軍起義。
8月
※援閩浙軍陳肇英率團投誠護法軍政府。在閩粵奔走期間,與時在福建長泰任粵第二支隊長的蔣介石結識。
同年
※廣東局面為岑春煊把持,蔣鼎文隨孫中山亡命上海。
1920 年
是年
※好友褚善佐病故,將其與愛人姚氏合葬於杭州萬松嶺。
1921 年
12月
※由上海赴「兩廣」任孫中山大本營中校局員,後任上校參謀。
1922 年
6月
※陳炯明兵變,孫中山被困永豐艦,孫中山輾轉赴滬,粵軍分化。期後蔣鼎文再孫中山赴上海。
1923 年
2月
※陳炯銘逃往惠州後,孫中山續行大元帥職,蔣介石為大本營參謀長,蔣鼎文亦之從上海回粵任參謀職。
同年
※策動為赴粵犧牲的浙江義士在廣州市郊建立浙紹鄉祠、忠烈祠,耗資七萬餘元。
1924 年
5月
※出任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總隊第二隊第二區隊中尉區隊長。
11月20日
※黃埔軍校教導團正式成立,出任第一營少校副營長兼第二連長。
1925 年
2月1日
※第一次東征開始,隨黃埔軍校教導團第一團出征。
2月14日-15日
※東征軍黃埔軍校教導團攻擊陳炯明部駐淡水守敵,蔣鼎文率奮隊(敢死隊)首先攻入西門,全殲淡水守敵。是役第一營營長沈應時負傷,蔣鼎文升任一營營長。
2月21日
※率第一營在羊塘擊潰陳炯明屬下洪兆麟部,並攻抵潮州。
3月12日-13日
※在河婆、棉湖間山地與陳炯明、林虎部遭遇,發生激戰,雙方傷慘重。蔣鼎文被子彈洞穿左肺,依然擊退敵軍反撲,直至不支倒地,自此血戰成名。傍晚敵軍潰退,史稱「棉湖之役」。蔣鼎文身負重傷,療養半年好轉,醫傷期間,調升一團中校副團長。
4月23日
※蔣介石撰《第一期黃埔軍校同學錄序》提到:「陣亡者四十餘人,傷如蔣營長鼎文、郭連長俊等十餘人,尚在危病中,生死未可卜。」
10月
※第二次東征陳炯明時,因傷未痊癒而留守廣州。
同年
※升任第一軍第五團團長。
1926 年
2月
※為第一軍第二師第五團團長。
3月20日
※率部解除第一軍第四團武裝,占領海軍局,收繳廣州工人糾察隊槍枝,捕蘇聯顧問,派兵占領「中山艦」,逮捕艦長李之龍,史稱「中山艦事件」。
7月上旬
※在廣州誓師北伐,任第一軍第二師第五團團長。
9月上旬
※攻擊武昌北洋軍吳佩孚軍右翼,會同友軍圍城。
10月10日
※攻下武昌。
10月下旬
※奉調至北伐總司令部任參謀。
1927 年
1月
※調任點驗編整委員會委員,隨點編委員長朱霽青赴沙市、宜昌,點編整訓黔軍天培第十軍等部。
2月
※奉蔣介石之命從湖北宜昌東下南昌,出任總司令部直屬傷兵團少將團長,管理配在南昌的八九千傷兵。
8月
※經過整訓,率傷兵團三千多官兵從江西到達南京,駐防棲霞山,旋改任南京警團團長。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奉調至寧波任浙東警備司令兼寧波公安局局長。在寧紹設招待所,安置黃埔各期學生千餘人。
9月下旬
※護送蔣介石從寧波到上海,旋蔣介石赴日本考察。
10月
※正式出任第一軍第一師師長,駐軍杭州。
11月
※率軍移防南京,未久移防安徽滁縣。率第一師攻擊孫傳芳、張宗昌等。
11月10日
※攻占蚌埠,大敗張宗昌軍,並俘獲其部兩個師長。
11月底
※保薦第一師副師長胡宗南為一軍第二十二師師長。
12月中旬
※會同第一軍其他各部攻擊徐州。
12月16日
※占領徐州。
1928 年
1月
※蔣介石復職。出任第一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職,因軍長劉峙任第一集團軍總揮職,代行軍長職權。
2月9日
※陪同蔣介石由南京赴徐州。
4月9日
※「第二次北伐」開始。蔣鼎文所部從津浦路正面攻擊,連下滕縣、嶧縣、城、泰安等地。
5月初
※會同方振武部攻下濟南。日軍製造的「五三」濟南慘案發生後,所部回師兗州、泰安駐防。
7月
※國民政府縮編軍隊,第一集團軍縮編為十三個師。以原第一師主力為架構,兼二十二師一部,整編成中央軍主力第九師,蔣鼎文出任第九師師長,駐防海州(今屬連港)。在上海登報尋找浙江講武堂軍師教員李家鼐(筱和),李從北平趕至。此後李一為蔣鼎文部參謀長。
1929 年
1月28日
※在海州與蔡文援結婚。
3月
※蔣桂戰爭爆發,率第九師從海州沿浦口轉至安慶、鄂東,進取武漢。
4月
※收復武漢後,蔣介石擬命蔣鼎文任武漢行營主任,蔣鼎文辭讓,並力薦何成濬出任。率部駐守襄陽、樊城、老河口一帶。蔣鼎文出任第二軍軍長兼第九師師長。
5月-11月
※蔣馮戰爭爆發,與馮玉祥部在襄樊激戰,擊敗馮軍。第九師與夏斗寅第十三師共同駐守湖北武勝關。
12月
※唐生智所部與中央軍開戰,蔣介石命蔣鼎文任右翼軍總指揮,指揮第六、九、十一、十三師討伐唐生智軍。蔣鼎文認為,總指揮一職應由與唐生智關係密切的夏斗寅出任為宜,旋獲准。
12月底
※與唐生智部在許昌決戰,殲唐部主力。
1930 年
1月
※唐生智部敗退,收編唐餘部為第九師補充團。
2月
※新編第二十四師一部與卜團合編為第九師第二十七旅,又稱獨立旅。
4月
※率部駐紮於平漢線漯河、周家口一線。
5月
※蔣介石與閻、馮、李之間的中原大戰爆發。中原大戰中,任第二軍軍長兼第九師長、隴海路右翼指揮官、中央突破軍指揮官等。
5月至10月上旬
※所部先期主要在隴海線,後期主要在隴海線與平漢線之間,間或至浦線作戰。隨時受蔣介石之命,奔走於隴海、平漢、津浦三線間解危救急,攻城拔寨,而有「飛將軍」之稱。
7月
※接諸暨急電,告知其父蔣子朗病危,因戰況甚烈,未及返鄉。
9月4日
※父蔣子朗逝世,終年六十一歲。
10月上旬
※閻、馮反蔣軍敗北,中央各軍會師於鄭州,中原大戰結束,率部進駐洛陽。
12月上旬至中旬
※返故鄉諸暨,補辦其父蔣子朗喪禮,蔣介石發電慰唁,並撥治喪三千元。遵父之遺願,籌辦盤山小學。
1931 年
1-2月
※會同朱培德在洛陽點編西北軍楊虎城部。
4月1日
※兼任隴海路警備司令。
7月
※蔣介石自任圍剿軍總司令,任蔣鼎文為左翼集團軍第四軍團總指揮兼第九師長,參加對中央蘇縣第三次圍剿。
8月
※從撫州、廣昌、寧都向中央蘇州進攻。
8月4日
※占領興國。
9月6日-7日
※第九師及蔡廷鍇十九路軍在江西興國老營盤遭朱德、黃公略所率紅軍、紅西軍突襲,第九師獨立旅幾乎遭殲,八十一團團長被俘。
9月14日-15日
※率第九師與第五十二師行軍去富田,在興國方右嶺遭黃公略所率先主力紅軍奇襲,第五十二師傾覆,師長韓德勤被俘後逃回。是役,紅軍第三軍軍長黃公略牲。
10月起
※率部駐上饒,圍剿贛東北的方志敏,邵氏平部,紅十軍損失慘重。蔣鼎文提出對紅軍「步步為營,步步推進」的進剿戰法。
11月15日
※蔣介石提出,辭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職,未幾,獲批准。
1932 年
1月
※蔣介石實際復出,至二月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一‧二八」日軍進犯上海,蔡廷鍇十九路軍奮起抵抗。
2月
※蔣鼎文任抗日右翼軍總指揮,率軍自贛移師滬杭,駐防嘉興,部署抗擊日軍,停戰協定簽訂,蔣之一部接替十九路軍上海防務。
5月18日
※提請辭兼任第九師師長職,專任第二軍軍長,舉薦李延年接任第九師師長。所部移居徐州、蚌埠一帶,旋兼任蚌埠警備司令。
10月2日
※諸暨盤山小學開學,夫人蔡文援返盤山主持典禮。
12月
※率部移防漢口,兼任川、湘、鄂、贛、皖、蘇、浙長江七省水警總局局長,任一級,同時指揮第九師。未幾卸任局長一職,由黃埔一期生樓景樾接替。
1933 年
※兼任國府軍委會武昌編練處主任,組訓新軍。
3月
※率部入贛,準備剿共。
9月
※參加對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圍剿,任贛、粵、閩、湘、鄂剿匪北路軍前總指揮兼第二路軍總指揮。
11月-12月
※閩變發生,以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及第三路軍總指揮名義實際指中央軍圍攻陳銘樞、蔡廷鍇等組成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1934 年
1月
※任贛、粵、閩、湘、鄂剿匪東路軍總司令。
1月中旬
※率部攻克福州等城市,平定閩變,並將第十九路軍整編。
2月底起
※受蔣介石指派,多次至粵與陳濟棠商議共同圍剿紅軍事宜。
3月
※東路軍在福建泰甯與紅軍激戰。
4月
※東路軍在東線發動進攻,會同北路軍在江西廣昌與中央主力紅軍決戰。
5月
※進駐福建連城,作進攻長汀之準備。
6月
※東路軍固守閩西、閩北、閩南。
※東路軍陳明仁部在沙縣被紅軍擊潰,師長陳明仁被免職,改派陳琪接任。
8月
※東路軍李延年部攻擊長汀。
9月1日至3日
※東路軍李玉堂第三師在連城、溫坊(文坊)受到林彪、羅炳輝兩個團攻擊,所部許永相第八旅遭殲滅性打擊。
9月23日至30日
※東路軍李延年部和宋希濂部會攻松毛嶺,是役紅軍損失慘重。
10月31日
※接蔣介石令,全面圍堵中央主力紅軍。
11月1日
※東路軍攻占長汀。
11月10日
※東路軍李默庵部奉蔣鼎文電令首先攻占中央蘇區首府瑞金。
11月27日
※出任駐閩「綏靖」公署主任。
同年
※繼續清剿留守閩贛紅軍,及綏靖福建。
1935 年
2月上旬
※蔣介石召軍政要員在廬山開會,與張學良、顧祝同共住一室。
2月23日
※中共重要領導人瞿秋白及何叔衡等在福建長汀突圍時被發現,瞿秋白在上杭(武平)被捕,何叔衡當時遭槍殺。
4月3日
※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二級上將。
6月15日至17日
※向宋希濂連下數道電令將瞿秋白「在閩就地槍決」。
6月18日
※瞿秋白就義。
7月14日
※任國防會議委員。
11月
※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
※重修《暨陽花亭盤山蔣氏宗譜》印行。
1936 年
12月初
※赴諸暨途中,接蔣介石急電,令限期趕到西安。
12月8日
※從上海趕到西安,住西京招待所二O七號,並到臨潼華清池向蔣介石報到,與張學良見面。
12月9日
※1.晚,張學良、楊虎城邀宴蔣鼎文等在西安的中央大員。
12月9日
※2.蔣介石給郝力子密信,囑其讓《大公報》發表蔣鼎文為西北剿匪前敵總司及衛立煌、陳誠等人的任命新聞稿。
12月9日
※3.西安發生紀念「十二‧九」一周年學生請願事件。
12月10日
※蔣介石日記載:「發表蔣(鼎文)、衛(立煌)名義。」
12月11日
※下午蔣介石召張學良、蔣鼎文、朱紹良、陳調元等至臨潼晚宴。席間,蔣介石同張學良打招呼,任命蔣鼎文為西北剿匪前敵總司令。後隨張學良返西安晚中央來陝官員,宴畢,又去同鄉張桂銘夫婦處,托其代製寒衣,以赴甘肅平涼(前敵總揮部所在地)之用。
12月12日
※蔣鼎文為西北剿匪前敵總司及衛立煌、陳誠等人的任命新聞稿見報。
12月12日
※1.晨在西安西京招待所被扣,同扣的還有其他中央軍政要員十多人。下午張學良看望蔣鼎文,與蔣一席談,向張提出以和平談判方式來處理此事。
12月12日
※2.晨,蔣介石在西安臨潼華清池被張、楊所扣,並送至西安新城大樓。
12月13日
※通過萬耀煌夫人周長臨巧妙傳達駐咸陽廿五軍十三師移防命令,同時其捎信給陳調元、蔣作賓、蔣百里中的一位,設法找鮑文樾商於張學良,讓張與上述三商討西安事變解決辦法。
12月14日
※1.下午端納和黃仁霖帶著宋美齡的親筆信從南京(十三日)輾轉洛陽飛抵西安,端納分別見張學良和蔣介石。
12月14日
※2.蔣介石從新城大樓搬至金家巷高桂滋公寓。
12月15日
※傍晚,從西京招待所移至玄楓橋仁壽里一號居住,同住的有衛立煌、郭嶠、龔理明。晚,張學良再次探望蔣鼎文。
12月16日
※1.傍晚,張學良派總務處長周文章邀蔣鼎文道豐阜里蔣百里住處。張學良告知蔣鼎文:已陳明委座,擬派其至南京傳令停戰,並請明晨一同面見委座。蔣鼎文表示在所辭。
12月16日
※2.晚宿豐阜里蔣百里處。
12月16日
※3.上午南京再度會議,通過國民政府對張、楊的討伐令。
12月17日
※何應欽出任討軍總司令。
12月17日
※1.晨四時,致電何應欽,謂將持委員長手諭來京,囑前方勿轟炸,何應欽在南京向中常委報告蔣鼎文來電內容。
12月17日
※2.上午與蔣介石見面,蔣介石將親筆停戰手令和致宋美齡信函交給蔣鼎文,命其面交何應欽、宋美齡。
12月17日
※3.午後,再電何應欽,已持委員長停戰手令,即日來京,囑前方勿轟炸。
12月17日
※4.約下午五時,由張學良送至飛機場,從西安飛抵洛陽已六時多,天氣惡劣,不能續飛,晚宿洛陽,致電宋美齡、何應欽,同時詢宋子文是否在京。
12月17日
※5.同日傍晚,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抵西安,住金家巷張學良公館。
12月18日
※1.中午時分,從洛陽飛抵南京,宋子文、宋美齡及何應欽所派代表蔣伯城親至機場迎接,與「二宋」同車先抵孔祥熙公館,再至何應欽公館,報告蔣介石和西安情況,將停戰手令面交,轉達蔣介石邀宋子文赴西安一談意見。
12月18日
※2.晚八時至十二時,出席國民黨中常委、各院院長、軍事當局負責人聯席會議,報告西安和蔣介石情況,會上亟呼:不要讓「南京、西安之間裂痕加深」。
12月19日
※1.兩次收到張學良電文,要求其盡力調停南京、西安之事。
12月19日
※2.致電張學良,告知南京「情形頗佳」情況,以緩和張學良焦慮。
12月19日
※3.到邵元沖家,告知邵遇難情況,轉致張學良歉意;並分別告知西安被扣軍政人員的家屬被扣人員在西安的相關情況。
12月19日
※4.國民黨中央作出決定: (1)准宋子文以「私人名義」赴西安探詢蔣介石。 (2)至十二月二十二日止,暫停飛機轟炸西安。
12月20日
※1.繼續在南京與中央大員討論西安事變解決事宜。
12月20日
※2.宋美齡將蔣鼎文回京所述電告廣州宋子良。
12月20日
※3.宋子文以「私人身分」飛抵西安。
12月21日
※1.宋子文從西安返回南京,及與蔣鼎文等面晤,並將西安張、楊所提四項條件告知。
12月21日
※2.宋美齡、何應欽、宋子文等希望蔣鼎文在飛返西安。
12月21日
※3.自十八日到南京後,住黨公巷,陸續接待孫科、宋子文、張發奎等一批大員來訪。
12月22日
※1.上午,國民政府討論宋美齡、宋子文、蔣鼎文、戴笠等飛抵西安之事。
12月22日
※2.下午五時,宋、蔣等中轉洛陽後抵西安,宋子文、蔣鼎文、戴笠與張、楊談判,宋美齡赴蔣介石住室。
12月22日
※3.看望被扣陳誠等人。
12月22日
※4.蔣百里看望蔣鼎文等。
12月22日
※5.晚與周恩來在張學良公館碰面一席談。
12月22日
※6.晚致電孔祥熙、何應欽,要求雙方警戒線後移,切免交火。
12月23日
※1.與宋子文等對張、楊所提四項條件提出「反建議」方案。
12月23日
※2.會同宋子文與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談判,包括釋蔣及停戰、政府改組等事宜。
12月23日
※3.向被扣西安中央要員告知南京最新消息。
12月23日
※4.收到孔祥熙電,要求其力促張學良盡快放蔣介石。
12月24日
※1.上午,面見蔣介石,在拿到蔣介石停戰手令後,下午從西安飛洛陽。
12月24日
※2.上午,周恩來與蔣介石面談,蔣介石原則答應張、楊、周所提「六項條件」。
12月25日
※1.與何應欽電話商定,上午由蔣堅忍陪同,持蔣介石手諭從洛陽飛至潼關、華縣,晤見東路軍前敵總指揮徐庭瑤,令前方部隊後撤避免衝突。
12月25日
※2.傍晚時分,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及張學良從西安飛抵洛陽,蔣鼎文與張學良在洛陽見面。
12月26日
※上午又分飛,在中午時分抵達南京。
12月27日
※所扣於西安國民黨軍政大員均從西安飛離。
1937 年
1月
※任第四集團軍司令,會同其他各部在軍事上對張、楊之部採取圍攻,所部駐守寧夏、甘肅。
2月中旬
※致電顧祝同,轉達蔣介石對紅軍的改編意見。
7月9日
※接替顧祝同出任西安行營主任,先代行職。
7月30日
※告知葉劍英,國民黨中央將調動紅軍北上抗日。同日起,會同宋子文,與周恩來等商談紅軍改編人數及指揮機關問題。
7-8月
※與中共周恩來、林伯渠、葉劍英等談判紅軍改編事宜。
7月27日
※向周恩來轉達蔣介石意見:紅軍迅速改編,出動抗日。
7月28日
※接毛澤東告周恩來電,要求蔣鼎文轉報蔣介石紅軍改編計畫。
8月7日至8日
※根據周恩來的要求,將關押在西安行營監守所的二百四十多名紅軍西路軍幹部釋放,其中營以上軍事幹部三十多人。
8月15日
※林伯渠、葉季壯等與蔣鼎文交涉,要求撥給紅軍經費,同意撥款八萬元。
8月22日
※南京政府宣布主力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分任正、副總指揮。蔣鼎文致電祝賀。
8月30日
※與周恩來等會談,並告知,即日通知各方不再稱共產黨、紅軍為「偽黨」、「匪軍」,以後遇到行政、民運、黨務事都同林伯渠面商解決。
9月11日
※朱德、彭德懷出任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副總司令職。
10月
※多次致電蔣介石,提請嚴防朱、毛借部隊改編之際擴張勢力。
11月17日
※正式指派任職西安行營主任,並正式卸任駐閩綏靖公署主任職。
12月
※與宣俠父多次接觸,表示對兩黨合作前途悲觀。
1938 年
1月
※建議蔣介石將駐信陽胡宗南軍團移駐關中,獲接納。
4月5日
※代表國民黨中央祭掃皇帝陵,張國燾代表陜甘寧邊區政府陪祭,接納張國燾脫離共產黨。
7月
※兼任陝西省政府主席。
7月7日
※舉行就職典禮。朱德、彭德懷、林伯渠等致賀電。
7月31日
※奉蔣介石令將八路軍少將高參宣俠父暗殺。
1939 年
2月
※任第十戰區司令兼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4月6日
※代表國民政府祭黃帝陵,陪祭的陜甘寧邊區政府代表為林伯渠、高崗等人。
※主持修建黃帝陵工程開工。
12月
※國共在陜甘寧邊區發生摩擦,派二十八師奪取中共所控制里鎮等地,朱、毛派王震三五九旅回援陜北,雙方形成軍事對峙。
同年
※在與中共所接壤陜甘寧邊區建造一百多處碉堡。
1940 年
3月
※黃帝陵修復竣工,撰寫《重修黃帝陵廟碑記》。
4月5日
※代表國民政府祭掃黃帝陵。
同年
※將陜西眾多土匪收編為地方保安團,剿滅悍匪王三春。
1941 年
4月5日
※分別代表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祭掃黃帝陵。
6月19日
※被免去陜西省政府主席,旋改任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主任。
10月
※奉令至第一戰區檢討中條山戰役及視察河防情況。
1942 年
1月12日
※調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第三十九集團軍總司令,駐防洛陽。
1月
※被免去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主任之職。
2月3日
※接受八路軍駐洛陽辦公處處長袁曉軒自首,洛陽辦事處被迫關閉。
6月
※日軍九津師團、津田英武旅團進攻一戰區所屬太行山地區,基本無功而返。
同年
※金龐炳勳、范漢傑、馬法五、孫魁元等部沿太行山脈建立游擊區和根據地。
1943 年
4月
※岡村寧次率日軍再次向太行山區進攻,第一戰區所部龐炳勳、孫魁元等力戰被俘。馬法五、李振清、劉進所部在太行山區繼續與日軍周旋。
4-6月
※所部與中央劉伯承部發生軍事摩擦。
6月
※兼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1944 年
4月18日
※日軍由岡村寧次指揮發起「一號作戰」,中國方面稱為「豫湘桂會站」的第一階段「豫中會戰」。
5月
※洛陽等地淪陷於日軍,蔣鼎文、湯恩伯所率國黨軍擊潰至豫、陜邊境。
5月26日
※在靈寶境內寫好戰場遺書,謂「一習尚存,當與報敵拼」。
6月
※會同第八戰區李延年部向日返及,日軍退守洛陽。
7月
※辭去本兼各職,由陳誠接任。
同年
※赴重慶任軍事參議會參議。
1945 年
5月
※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
6月
※隨蔣介石會見傅作儀,蔣通知傅,蔣鼎文將出任東北行轅主任,後因故易人。
8月
※代表中央赴張家口監誓傅作儀就任第十二戰區司令長官。
同年
※在臺灣臺北買下住房。
1946 年
※將父墳從盤山大墳山遷至杭州錢塘江畔茶山安葬。
同年
※帶頭出資、募捐,爭取美援醫療設備,籌辦創立諸暨醫院。
1947 年
1至11月
※獲准赴歐美考察,全家遊歷美、法、德、意、瑞等十一個國家。
5月
※當選為黨團合併的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
約10月末
※接蔣介石電召,獨自先從美國返回。
1948 年
初春
※被聘為總統府戰略顧問。
3月
※當選為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浙江代表。
6月初
※拒絕出任徐州剿總一職,推薦劉峙自代。
1949 年
1月
※約上年末至本月初,奉令飛赴北平,與傅作儀談判,唯一之請,讓國民黨相關將領返飛南京。
約4月
※返回諸暨老家,自此後再未回盤山村。
5月21日
※蔣介石在馬公島召見蔣鼎文等商討當前戰場態勢。
6月底
※任國防部東南區點驗整編委員會主任委員。
9月
※蔣介石召蔣鼎文、顧祝同等會商「中央部隊有效運用」問題。
同年
※在臺灣省台臺市安家。
1950 年
5月
※受命出任高等軍事法庭審判長,審理臺灣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中將、第四兵站總監陳寶倉中將等人的重大共產黨「間諜」案。
6月上旬
※主持吳石案宣判,宣判吳石等人死刑。
6月10日
※吳石等就義。
6月中旬
※受命出任原國民政府浙江省主席陳儀監斬官。
6月18日
※處決陳儀。會同周兆棠、俞叔平、陳兼善、馮聖法、包烈、楊珍希、陳保泰等創設「諸暨旅臺同鄉會」,出任首任會長。
1951 年
12月
※出席臺灣國民大會聯誼會。
同年
※從臺中市遷至臺北市長安東路居住。
同年
※與人合辦美亞鋼管公司,逐漸發展為當時這一行業最大公司。
1954 年
元月
※慶六十壽辰,李家鼐書寫壽序刊行。
2月
※出席臺灣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
1956 年
是年
※與旅臺諸暨同鄉會合捐二萬元,成立「諸暨同鄉會清寒學生助學基金」。
1959 年
1-5月
※在日本治療右眼白內障。改任諸暨同鄉會名譽會長。
1960 年
7月
※出任國民大會憲政委員會委員。
1963 年
元月
※為《諸暨同鄉通訊》創刊題寫刊頭。
1964 年
是年
※七十壽辰,何應欽、顧祝同、白崇禧、劉峙、錢大鈞等三十五位資深將領聯名為其壽辰賀詞作序。
1966 年
2月
※以浙江省諸暨縣代表身分出席臺灣國民大會。
1967 年
10月
※向臺北故宮博物院捐贈西周至漢代青銅器十三件,其中立戈鼎、螺紋鼎極為珍貴。
1972 年
3月
※以浙江省諸暨縣代表身分出席臺灣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五次會議。
1973 年
12月17日
※因患肺炎入臺北榮民醫院診治。
1974 年
1月2日
※下午四時二十分,在臺北榮民醫院逝世。
同年
※蔣介石、蔣經國發布「總統令」,追贈為一級陸軍上將,頒發「旌忠狀」,為其舉行隆重葬禮儀式,嚴家淦、蔣經國、何應欽、顧祝同等數百名軍政要人參加,墓葬臺北陽明山第一公墓。家人遵遺囑向臺灣教育部、諸暨同鄉會獎學基金各捐贈新台幣八十萬元,按當時物價這是一筆大額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