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人物年表 -> 陶行知
人物年表
陶行知年表 (1891-1946)
1911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891 年
10月18日
※陶行知出生於安徽歙縣西鄉黃潭源村一個貧寒的教師之家。
1897 年
是年
※曾在鄰居家廳堂玩耍,看見廳堂牆上掛著對聯,坐在地上臨摹起來,被鄰村方庶咸秀才看見,免費為其開蒙。後入家鄉蒙童館吳爾寬處就讀。
1905 年
是年
※進入歙縣基督教內地會所辦的崇一學堂,他在宿舍牆上,揮筆寫下了“我是一個中國人,應該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來"的豪言壯語,抒發他滿腔的愛國熱情並激勵自己為祖國早日走向現代化而發奮學習。
1908 年
是年
※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但因這所教會學校歧視非入教的學生,他不願意自己思想受外國人的隨意擺布,入學僅三天,他即憤而退學。
1909 年
是年
※陶行知考入美以美會在南京所辦的匯文書院博習館(即預科)
1910 年
是年
※匯文書院合併宏育書院更名金陵大學,從匯文書院預科升入金陵大學文科。曾任《金陵光》中文版主筆。
1914 年
是年
※陶行知從金陵大學畢業,畢業論文題為《共和精義》。全家從歙縣遷南京,與汪純宜結婚。
同年
※陶行知赴美國留學,先入伊利諾大學攻讀市政學
1915 年
是年
※獲政治學碩士學位。
同年
※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其間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對陶行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17 年
8月
※陶行知應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郭秉文之聘,提前回國,在南京高師主講教育學、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
※與蔡元培等發起成立中華教育改進社,主張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收教育權利,推動教育改進
1918 年
3月
※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長
5月
※南京高師成立教育專修科,任教育科主任。
1919 年
是年
※與劉伯明等組織南京學界聯合會籌備會,同年當選為會長
2月
※發表《教學合一》
同年
※同年在南京高師將「教授法」改為「教學法」,不久為全國教育界所採用。
4月
※發表《第一流的教育家》,率先提出創造精神的教育思想。
1920 年
※在南高師舉辦第一次暑期學校,為中國高等學校開辦暑期學校之始
1921 年
是年
※參加組織實際教育調查社
11月
※從事全國教育聯合會「中國新學制」起草工作。
1922 年
是年
※任中華教育改進社機關刊物《新教育》主編,並發表《我們對於新學制草案應持之態度》、《評學制草案標準》、《中國建設新學制的歷史》。
2月
※陶行知任中華教育改進社主任幹事。
1923 年
7月
※致函國立東南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於1921年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代理校長劉伯明,辭別東南大學,專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參與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被安徽旅寧同鄉會、同學會所辦南京安徽公學推為校長。
1926 年
是年
※在其創辦的明陵小學召開的中華教育改進社第一次鄉村教育聯合研究會上,宣讀《我們的信條》,提倡「生活教育」
1927 年
是年
※在南京北郊曉莊創辦曉莊師範
1929 年
12月
※上海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
1930 年
4月
※曉莊師範被查封。逃往日本。
1931 年
※陶行知回國,在上海先後創辦「山海工學團」、「報童工學團」、「晨更工學團」、「流浪兒工學團」等。
1934 年
是年
※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並改本名為陶行知。雖然王陽明學說含有主觀唯心主義的成分,陶行知卻從中悟出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道理,且終生以此自勉。
1936 年
7月
※受救國會派遣,出訪歐、美、亞、非28個國家,宣傳抗日救國,介紹中國大眾教育運動。在布魯塞爾參加世界和平大會,並當選為中國執行委員。期間當得悉沈鈞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氣憤,立即聯絡杜威、愛因斯坦、羅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聯名通電蔣介石,營救七君子。
1938 年
是年
※參加國民參政會,致力於抗戰期間的教育活動。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全面抗戰的號召,成​​立了中國戰時教育協會。
1939 年
是年
※陶行知在陪都重慶創辦育才學校。
1941 年
是年
※參與發起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1945 年
是年
※陶行知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46 年
1月
※創辦重慶社會大學
4月
※籌備將育才學校遷滬及籌辦上海社會大學
7月25日
※因腦溢血在上海去世,葬於南京曉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