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
※生於臺灣省臺南縣新化鎮新化街(舊稱臺南州大目降街),父楊鼻,母蘇足,本名楊貴。
是年
※小時家貧,體弱多病,遲至此年始進入新化公學校。因身材凌弱,被同學取笑,綽號叫「阿片仙」。身體瘦弱多少影響其溫和與反暴力之恩想。
是年
※噍吧年年事件發生,長兄被征調當軍伕,日軍砲車軍隊經過其家門,從門縫窺見其景。此役臺灣人死傷者余清芳、江定、羅俊等殆萬餘人,是漢系臺灣人最大規模之武裝抗日運動。
※對楊逵後來一生之思想事業均有深遠影習。
是年
※新化公學校畢業,投考中學失敗。
是年
※進入新化糖業試驗所當臨時工,工資每日三毛八分,被所裡日本人揶揄為「楊貴妃」,而厭惡其本名。
是年
※考入新設立之臺南州立第二中學(即今臺南一中)。
是年
※因為不願與童養媳送作堆,並為擴展思想領域,自動由臺南州立二中退學,東渡赴日。
是年
※經過檢定考試,考入日本大學專門部文學藝能科夜間部,由於家境貧困,楊逵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學業,日間做零工賺取學費和生活費,雖在饑寒交迫中掙扎,仍勤學不輟。 ※在學期間參加勞工運動、政冶運動。※在這段期間,楊逵做過許多工作,而這些實際的工作經歷正是他小説創作的來源
6月
※二林農民組合成立。
11月
※鳳山農民組合成立,開始在臺灣發生有組織的農民運動。
是年
※組織文化研究會,參加勞工運動、政冶運動。參加佐佐木孝丸家舉行的戲劇研究會。
是年
※「自由勞動者的手記」刊載於東京記者聯盟機關雜誌「號外」,初嚐領稿費的滋味。
是年
※楊逵加入了臺灣留學日本的政治組織“社會科學研究部”,並在同年因為參加朝鮮人反日的演説會,第一次被捕。
是年
※響應臺灣農民組合的召喚而束裝回臺,推展臺灣的社會運動。
是年
※在臺北文化協會認識當時社會與政冶運動領袖連溫卿,參加巡迴民眾演講會。
是年
※造訪鳳山農民組合領導人簡吉,在此認識葉陶女士(即後來之楊夫人),隨即參加全島之巡迴演講會。
是年
※起草臺灣農民組合第一次全島大會宣言,因此第二次被捕,此後活躍於台灣的社會運動。※因為參與社會運動觸怒日本當局,出入牢獄前後十次,共計四十五天。
是年
※在臺灣農民組合第一次全島大會中,當選中央委員(十八名),又當選常務委員(五名)。
2月
※臺灣工支總會聯盟成立
7月
※臺灣民眾黨成立。
2月3日
※臺灣農民組合組織特別活動隊,擔任該隊政冶、組織、教育等重要工作。
是年
※擔任竹林爭議事件負責人,輾轉於竹山、斗六、小梅、竹騎等地組織農民。
※第三次在竹山,第四次在小梅,第五次在朴子,第六次在麻豆,第七次在新化,第八次在中壢,連續六次被捕。
是年
※受聘臺灣文化協會機關報──臺灣大眾特報記者,在創刊號發表「當前的國際情勢」一文。
是年
※為竹林爭議事件的方針,與簡吉發生路線爭議,六月被農民組合剝奪一切職務。
是年
※被選為臺灣文化協會中央委員,在彰化、鹿港組織讀書會。
1月10日
※擔任文化協會議長。
2月11日
※與葉陶共同列席臺灣總工會會員大會,發表演講,預定在次日(二月十二日)返回新化與葉陶結婚。
2月12日
※凌晨,與葉陶於文協臺南支會雙雙被捕。此次大規模檢舉農民組合,全島被捕四萬人以上。
4月
※與葉陶在新化舉行婚禮。
同年
※在彰化巧遇賴和,而正是他文學的轉捩點,經由賴和的介紹他大量了閱讀臺灣本土文學的作品,使楊逵更深刻的領悟到文學運動對民族解放的重要。就在賴和的鼓勵之下,楊逵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
是年
※在高雄經營衣服加工業失敗。
是年
※長女秀俄出生。
是年
※次兄楊趁自殺,心靈受到巨大創傷。
8月
※臺灣自治聯盟成立。
10月18日
※霧社事件發生,日人被殺一三四名,而農民組合、文化協會、總工會等運動在日本憲警壓迫下亦瀕臨瓦解。
是年
※在高雄內惟(即今壽山山麓)砍柴出售為生。
是年
※小說「送報伕」經賴和之手,刊載於臺灣新民報,後半部遭禁。
是年
※因慕水滸傳李逵之孝勇,首次以楊逵為筆名。
是年
※長子資崩出生,此時身上僅剩四分錢。
是年
※「送報伕」(日文原名〈新聞配達夫〉)全文入選東京「文學評論」第二獎(第一獎從缺)。
※這是臺籍作家首次進軍日本文壇,確立其小說家的地位,但該書在臺灣遭禁。
5月
※全島性文學團體「臺灣文藝總聯盟」成立。
11月
※臺灣文藝總聯盟機關雜誌「蔓灣文藝」創刊,任「臺灣文藝」編委。
12月
※「臺灣文壇一九三四年之回顧」刊於臺灣文藝。
是年
※「臺灣文藝」發生派系糾紛。
11月
※楊逵離開臺灣文藝,與葉陶拿出一生的積蓄,聯合賴和、楊守愚、吳新榮、賴明弘、郭水潭、葉榮鐘、陳瑞榮、王詩瑯等人,創辦了《臺灣新文學》雜誌,此雜誌中文由賴和主編,日文部分則由楊逵負責。
是年
※移居台中,在梅枝町一帶輾轉搬家。
是年
※「田園小景」刊載於「臺灣新文學」第十卷第五期,但後半部遭禁。
是年
※「送報伕」由胡風譯成中文,廣受大陸讀者歡迎。
是年
※「臺灣文藝」停刊,臺灣文藝聯盟亦被強制解散。
同年
※次子建出生。
是年
※日本政府下令禁止漢文,臺灣新文學停刊。
6月
※赴東京,七七事變發生,在東京本鄉旅邸被捕,經「大勢新聞」,主筆保釋出獄。
9月
※返臺,返臺後窮病交集,喀血數月,因欠米店二十圓而被告到法院,幸賴酷愛文藝的日本警官入田春彥濟助一百圓,償清債款,又將餘款三十圓租用二百坪土地,開闢「首陽農場」(以首陽山故事命名)。
是年
※日本奴化臺人之皇民化政策積極展開。
是年
※日本警官入田春彥因被指控思想左傾,遭驅逐離臺,在所租公寓自殺,遺書託付楊逵代為料理後事。
是年
※母病歿。
9月
※二次大戰發生。
是年
※父病歿。
是年
※第十次被捕。
是年
※次女素絹出生。
2月
※「無醫村」刊於「臺灣文學」。
10月
※「鵝媽媽出嫁」刊於「蔓灣時報」。
是年
※小說集「萌芽」印刷中被查扣。
是年
※幼女碧出生。
8月
※受日本總督府情報課之聘,視察石底煤礦,撰寫「增產熱潮背後──悠閒的老頭」,發表於臺灣文學奉公會的「臺灣文藝」(與被查禁解散之臺灣文藝不同)。
是年
※與友人共同演出「怒吼吧,中國!」(特洛查可夫原作),在臺中、彰化、臺北等地上演,甚獲好評。
8月15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臺灣光復。原計劃用閩南語演出「怒吼吧,中國!」因此而停演。首陽農場改稱一陽農場,發行「一陽週報」。
是年
※進入臺灣評論社。
3月
※日文小說集「鵝媽媽出嫁」在臺北三省堂出版。並擔任和平日報新文學版編輯。
7月
※中日對照本「送報伕」在臺北的臺灣評論社出版。
4月
※因二二八事件,與葉陶雙雙被捕,夫妻同赴監牢、判死刑,槍決前一天幸因「非軍人改由司法審判」的命令,撿回一命。
8月
※獲釋。
是年
※起草「和平宣言」,登載於上海大公報,觸怒臺灣省主席陳誠,再度被捕。
3月
※發表「作家到人民中間去觀察」。
4月6日
※被捕。
是年
※葉陶與子女賣花為生。
5月
※發表「尋找臺灣文學之路」。
是年
※經軍法審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
是年
※被送往綠島監獄,入獄期間,寫作不輟。 ※有「八月十五那一天」(詩)、「光復話當年」、「家書」、「半罐水叮咚饗」、「永遠不老的人」、「春天就要到了」、「我的小先生」、「百合」、「青年」、「談青年」、「園丁日記」、「智慧之門將要開了」、「太太帶來了好 消息」。「春光關不住」、「自強不息」等,發表於監獄之「新生活壁報」與「新生月刊」。※又有劇本「牛犁分家」在綠島監獄公演。
1月底
※與某位同監服刑之畫家一起借提到台北,新生北路的一間別墅裡,有一位長官與一位老士兵同住,據其本人說是當局想利用其日文能力,派他到日本工作。
5月
※因為條件不符(楊逵要求全家大小同行,屆時可無後顧之憂,免受要脅)被遣送回綠島。
4月6日
※刑期屆滿,返回台灣本島。
5月
※葉陶當選模範母親。
是年
※接受楊肇嘉之請,修撰楊肇嘉回憶錄。
是年
※回憶錄整理至台灣運動史部份,因楊肇嘉所提供之資料與史實不合,有誇大之嫌,遂辭去楊肇嘉回憶錄之撰述,而只完成前半部。
是年
※經由劉啟東先生在華南銀行之關係,信用借貸五萬元,在台中市郊東海大學對面購買荒地,經營東海花園,款項分期攤還。
是年
※為擴建東海花園,向出版商葉先生借貸十萬元。本年底因葉先生週轉不靈,經由逢甲鍾逸人先生介紹,蔡伯勳、葉榮鍾、郭頂順先生各以樂捐方式義助十萬元,做為資助台中文化城之用。
8月1日
※妻葉陶心臟病、腎臟病併發,尿毒症逝世。
※因喪失伴侶,自感歲月無多,恐文化城職志不成身先死,而子孫無力償還債款,因而將土地登記變更,與前述三位先生共有東海花園,並著有「我有一塊磚」申述此事,望促成文化城之建立,但無有回響。
是年
※日人口裬子撰:「楊逵與葉陶」,首次將其消息介紹給戰後之日本文壇。
是年
※復出文壇。
1月
※「春光關不住」刊於「中國現代文學大系」小說卷。
5月
※「送報伕」刊於日本雜誌「中國」第一○二期。
是年
※「模範村」重刊於「文季」第二期。
是年
※「鵝媽媽出嫁」在「中外文學」(一月號);「送報伕」在「幼獅文藝」(九月號)重新發表,此後,臺灣文藝界對楊逵評價逐步升高。
是年
※作品第一次中文結集「鵝媽媽出嫁」在臺南大行出版社出版。
是年
※國中國文教科書第六冊收錄「壓不扁的玫瑰花」(原名「春光關不住)」。※是日據時代起,臺灣文學作品編入國文教科書的第一人。
5月
※五月,選集「鵝媽媽出嫁」由臺北香草山出版公司出版。
10月
※十月,選集「羊頭集」由臺北輝煌出版社出版。楊素絹編「壓不扁的玫瑰花」(楊逵其人其事與諸家評論集)亦出版。
是年
※林梵著「楊達畫像」出版。
是年
※《美麗島》雜誌創刊,擔任社務委員,反抗國民黨威權體制。
3月8日
※因痰哽塞病重垂危,由次子建急送台中順天醫院急診。
3月12日
※出院,因病未痊癒,為便於照顧,移居大甲。
年底
※移居大溪。
8月28日
※應美國愛俄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之邀赴美,回途重返東京。
12月13日
※抵臺。
12月18日
※於耕莘文教院演講「美國見聞」。
9月
※移居臺北縣鶯歌鎮,由孫女楊翠照顧起居。
12月
※為增額立委候選人楊祖珺助選員。
是年
※獲第六屆吳三連文學獎。
是年
※獲第一屆臺美基金會人才成就獎(人文科學)。
3月
※任「夏潮」雜誌名譽發行人。
2月
※重返臺中,由么女楊碧照顧。
3月10日
※由臺中專程到臺北參加文季、夏潮雜誌社聯合歡迎戴國煇教授自日返臺之歡迎餐會,在會中曾致歡迎詞。
是年
※因土地合股人不時要求變賣東海花園,情緒時受影響,不勝其煩,與其他合股人約三月十二日見面,欲應其要求變賣,再改購其他小片土地。
3月12日
※晨五時四十分辭世。
3月29日
※安葬於東海花園葉陶墓旁。
是年
※楊逵全集「鵝媽媽出嫁」(短篇小說)「壓不扁的玫瑰」(散文札記)由前衛出版社出版。
3月
※「綠島家書」由晨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