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人物年表 -> 張愛玲
人物年表
張愛玲年表 (1920-1995)
1920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20 年
9月30日
※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今靜安區康定東路87弄,臨近蘇州河,周邊整個街區是鴻章紡織染廠)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祖籍河北豐潤。
1922 年
是年
※張愛玲2歲時,張志沂(張愛玲父親)任天津津浦鐵路局英文秘書,全家搬家到天津32號路61號大宅。
1924 年
是年
※4歲的張愛玲進入私塾學習。
同年
※張愛玲的姑姐張茂淵(1898-1991)赴英國留學,母親黃素瓊改名黃逸梵,撇下子女陪同前往。張志沂遂將所納之外室接到家中,並沉迷於鴉片。
1928 年
是年
※黃素瓊從英國回國,張家搬回上海。
1930 年
是年
※張煐被改名為張愛玲,這是為了上中學報名方便。「愛玲」為英文「Eileen」的譯音。
同年
※張愛玲的父母離婚,張愛玲跟隨父親生活,居住在寶隆花園(今延安中路740弄10號),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和姑媽張茂淵住在法租界白爾登公寓(今陝西南路213號)。
1931 年
是年
※張愛玲進入上海白利南路(今長寧路1187號)美國聖公會所辦的貴族學校聖瑪利亞女中就讀。並且開始閱讀《紅樓夢》。
1932 年
是年
※張愛玲在聖利瑪亞女中的校刊上發表了她的短篇小說處女作《不幸的她》。
1933 年
是年
※在聖利瑪亞女中刊發表她的第一篇散文《遲暮》。
1934 年
是年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與民國政府前總理孫寶琦的女兒孫用蕃(三十六歲)在國際飯店舉行婚禮,同時,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也在繼母孫用蕃的虐待下長大,張愛玲曾因為父親聽信繼母的讒言而痛打她一頓,並掏出手槍揚言要殺死她,有一次她的弟弟張子靜打碎了一塊玻璃,就被繼母毒打一頓,此時張愛玲完成《摩登紅樓夢》,父親張志沂為之撰回目。
1937 年
是年
※在一些刊物上發表了多篇小說,並在這一年從中學畢業。
1938 年
是年
※張愛玲與繼母和父親發生口角衝突後,離家出走投奔母親黃素瓊。
1939 年
是年
※她獲得倫敦大學的獎學金,準備前往留學,卻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改入香港大學文學院。在香港大學求學期間,張愛玲結識終生朋友,斯里蘭卡裔女子炎櫻(Fatima Mohideen)。
1941 年
12月8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12月25日
※日軍占領香港。
1942 年
是年
※張愛玲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到上海。她就讀於聖約翰大學,但是兩個月後就因為經濟窘困輟學,這時她選擇從事文學創作為生。當時她租住赫德路愛林登公寓(常德公寓,現址上海市常德路195號)51室(1942年遷至65室),與姑母張茂淵為鄰。
1943 年
※張愛玲見到了上海著名作家和編輯周瘦鵑,獲得賞識
9月
※《傾城之戀》原載上海《雜誌》月刊第十一卷六期七期
11月
※《金鎖記》則原載上海《雜誌》月刊第十二卷二期三期。
1944 年
是年
※張愛玲結識汪精衛政權宣傳部次長、作家胡蘭成,並與之交往。
8月
※胡蘭成與第二位夫人離婚後,與張愛玲在上海秘密結婚(婚禮上只有炎櫻和胡蘭成的侄女胡青芸在場)。
1945 年
8月
※日本投降,胡蘭成化名張嘉儀,逃亡到浙江溫州,任教於溫州中學。在流亡期間,胡蘭成與范秀美同居。
1946 年
是年
※張愛玲與電影導演桑弧合作寫作劇本,寫作了《不了情》、《太太萬歲》等劇本,頗為成功。
2月
※張愛玲曾前往溫州探視。
1947 年
6月10日
※張愛玲寫信與逃亡中的胡蘭成分手。
1948 年
是年
※張愛玲發表《十八春》(後來改名為《半生緣》)
1949 年
是年
※上海政權更替後,張愛玲留在上海。
是年
※中共佔領上海,張愛玲選擇留在上海繼續創作,同年用筆名梁京在上海《亦報》上發表了小說。
1950 年
7月
※張愛玲參加了上海第一屆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
※張愛玲曾經參加上海文藝代表團到蘇北農村參加土改兩個月時間,但是由於無法寫出政府要求的「歌頌土改」的作品,頗感困惑。她感到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加之與胡蘭成的關係,面臨政治方面的壓力。
1951 年
是年
※《十八春》(《半生緣》原本)由上海《亦報》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
11月4日
※中篇小說《小艾》由《亦報》出版社第三版發表。
1952 年
7月
※聲稱「繼續因戰事而中斷的學業」,隻身離開中國大陸,遷居到香港。張愛玲在美國駐香港新聞處工作。並寫了寫電影劇本《小兒女》、《南北喜相逢》。還翻譯外國小說《老人與海》、《愛默森選集》、《美國七大小說》等。
1953 年
是年
※張愛玲離開上海的次年,她的父親張志沂在租住的上海江蘇路285弄28號吳家小客廳去世,終年57歲。
1954 年
是年
※張愛玲在香港發表兩部長篇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小說的故事背景是「土改」時期。
1955 年
是年
※張愛玲赴美國定居。
1956 年
3~6月
※生活窘迫的張愛玲居住在新罕布夏州彼得堡的麥克道威爾文藝營(MacDowell Colony),在此她結識了65歲的左翼劇作家賴雅(Ferdinand Reyher)並懷孕
8月14日
※與左翼作家賴雅(Ferdinand Reyher)結婚
1957 年
是年
※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在英國倫敦去世,終年64歲,張愛玲沒有前去出席葬禮。
同年
※張愛玲開始為香港電影業鉅子陸運濤的電影懋業公司編寫《情場如戰場》等十部劇本,其中八部被拍成電影。
1960 年
7月
※張愛玲成為美國公民。
1961 年
是年
※張愛玲到香港和台灣尋求機遇,這是她有生之年唯一一次造訪台灣,曾與其表姪女張小燕會面[9]。張愛玲先到台北,由名畫家席德進帶她四處看訪,又在作家王禎和的陪同下到花蓮觀光
1967 年
10月8日
※賴雅去世,張愛玲獲邀擔任美國雷德克里芙學校駐校作家,並且開始將清朝的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翻譯成為英文。
1969 年
是年
※張愛玲移居加州,受聘於柏克萊加州大學。
1973 年
是年
※張愛玲定居洛杉磯,晚年於寓所深居簡出。
1983 年
是年
※張愛玲的《海上花列傳》官話翻譯本以《海上花開》、《海上花落》兩部式形式出版。
1991 年
是年
※張愛玲的姑母張茂淵在上海去世,終年93歲。
1995 年
9月8號
※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洛杉磯西木區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
9月19日
※林式同遵照其遺願,將她的遺體在洛杉機惠提爾玫瑰崗墓園火化,沒有舉行公開葬禮。
9月30日
※林式同與幾位文友將其骨灰撒在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