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
※出生於浙江海寧
是年
※十六歲去蘇州小九華寺禮士達上人為師,師為取法名唯心。
9.10月
※士達上人攜大師往鎮海拜見師祖奘年和尚,和尚為取法號太虛。
是年
※随寄禅和尚参加江蘇省僧教育會,並在南京從楊文會居士學《愣嚴經》,後又就蘇曼殊學英文。
是年
※赴廣州弘揚佛法,被推為白雲山雙溪寺住持
同年
※國民政府建都南京,太虚從廣州返南京創立中國佛教會
是年
※以寄禅和尚為會長的中華佛教總會,太虛被選任《佛教月刊》總编集。
是年
※閉關兩年間,深研佛學法相唯識諸宗經論,旁及中、西哲學諸論著,法學精進,深有所得。
是年
※出關后,即赴台灣、日本考察佛教,進行講學。
是年
※從日本回國后,在上海與陳元白、章太炎、王一亭諸名士創設“覺社”,主编《覺社從書》。
是年
※改《覺社從書》為《海潮音》月刊。
是年
※太虛受聘任湖南大為山寺住持,随后於武昌創辦武昌佛學院,招收缁素佛教青年入院修習佛學。
夏
※往盧山大林寺住持暑期佛學講習班,並發籌辦世界佛教聯合會。
夏
※佛教世聯會正式成立,太虛被選為首任會長。
是年
※往山西朝禮五台山,應山西都督、省長閻錫山之請,在太原宣講佛學。
10月
※率領中國佛教代表團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東亞佛教大會”,並考察日本佛教。
是年
※南普陀寺首屆方丈會泉法師任期屆滿,極力推荐太虛繼任方丈和閩南佛學院院長,當即推舉轉逢和尚為代表,往上海敦聘太虚來廈就任。
5月
※太虛應聘來南普陀寺就職。由於他經常外出弘法,議定請轉逢和尚都監,在他外出時代為掌理寺物和學院事務。
是年
※太虛往南京講學,並籌備創設中國佛學會。
秋
※會泉法師鼓勵並資助太虛出國考察講學,遍歷英、德、法、荷、比、美諸國,宣講佛學。並應法國學者建議,在巴黎籌設世界佛學苑,開中國僧人跨越歐美弘傳佛教之先河。
是年
※太虛游歷歐美各國歸來後,即来廈親自主持南普陀寺和閩南佛學院事務,並倡議组織思明(廈門)佛教會。
是年
※太虛連任南普陀寺兩屆方丈(兼院長)任滿,引退返度,但仍與廈門佛教界保持密切的聯繫。
是年
※卓錫廈門講學,在佛學會和閩南佛學院,開示論題為《佛學會與現實佛化》、《佛化與現代中國》和《法師與學僧應如何愛護學院》等。
是年
※抗戰爆發,太虛為抗日救國奔走,呼籲全國佛教徒行動起来,投入抗日救國運動。並首先發表《電告日本佛教徒書》,要求日本佛教徒以佛教“和平止殺”的精神,制止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
是年
※發起组織佛教“國際訪問團”,遠赴缅甸、印度、錫蘭以及星、馬各地,宣傳抗日救國,發動各地華僑、華人和廣大佛教徒、佛教團體,積極支援祖國抗戰。
是年
※與于斌、馮玉祥、白崇禧等著名將領和宗教界首要人物組織中國宗教徒聯誼會,呼籲全國各宗教團體和全體宗教徒團结起来,一致抗日。
1月1日
※因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授予他宗教領袖勝利勛章。
3月17日
※太虛於上海玉佛寺圓寂,荼毗後得舍利子300余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