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伊寧事變
伊寧事變
時間
1944年11月07日 ~ 1944年11月12日
地點
中國新疆北部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
相關人物
盛世才
、
蔣中正
、
吳忠信
、
馬步芳
資料來源:中外雜誌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伊寧事變又稱「三區革命」或「三區叛亂」,是1944年在中國新疆北部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爆發的維吾爾人、哈薩克人、回族人、柯爾克孜人分離暴動,由於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資助,藉此建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並有極端民族主義者以「殺回滅漢」為口號,大舉殘殺漢族和回族人。
1945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派出張治中,三區派出熱黑木江(團長)、阿不都哈依爾‧吐烈、阿合買提江‧哈斯木、賽福鼎‧艾則孜等人組成的代表團,蘇聯亦派出一位代表,在迪化進行談判。經過半年的談判後,1946年4月制定了十一條和平條款,取消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名稱,恢復伊犁、塔城、阿山三個專區的建制,後成立新疆省民主聯合政府。
背景:
1930年代和1940年代,蘇聯多次試圖吞併新疆地區,將其改為「東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為此扶植了很多新疆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團體,並積極尋找在新疆的代理人。
1934年,奉行親蘇政策的盛世才當選新疆省主席後,藉助蘇聯的力量驅逐南疆張培元、北疆馬仲英等勢力,成為名副其實的「新疆王」。
1942年,盛世才懷疑蘇聯企圖推翻新疆省政府,建立蘇維埃政權,便與蘇聯決裂,轉向國民黨靠攏。1943年1月,盛世才奉國民政府之令,要求蘇聯撤出新疆駐軍及其機關,遭蘇方指為「非法且仇視的行為」。
1944年,蔣介石將統治新疆達十年的盛世才調往重慶任農林部長,改派吳忠信接任新疆省長。盛世才離疆後,新疆的民族矛盾以及與蘇聯關係的惡化等問題浮上檯面,在蘇聯的支持與協助下,新疆境內的少數民族開始爆發暴亂。
Top
發生過程:
一、獨立運動
1944年4月,在蘇聯駐伊寧領事館的支持和幫助下,「伊寧解放組織」成立,主席為蘇聯籍烏茲別克人艾力汗‧吐烈。
1944年8月,蘇聯韃靼族僑民帕提赫‧莫里斯莫夫組織鞏哈游擊隊,發起「鞏哈暴動」。
10月7日,游擊隊攻佔鞏哈縣城,伊寧駐軍主力1600人調往鞏哈平亂。蘇聯僑民鐵伊‧伊凡諾維奇‧列斯肯在果子溝組織游擊隊,與鞏哈游擊隊相互呼應。
11月6日,在蘇聯駐伊寧領事館的幫助下,蘇聯軍官阿列克山德洛夫率軍從霍爾果斯潛入伊寧,與「伊寧解放組織」組成軍事指揮部。同日,列斯肯佔領蘆草溝,切斷迪伊公路。
11月7日,伊寧事變正式爆發,外有鞏哈游擊隊進攻,內有蘇軍和武裝人員策應,駐軍中少數民族士兵亦趁機譁變。
11月9日,伊寧駐軍負責人曹日靈電告朱紹良名問題之複雜性:「名為剿匪,實為國際戰爭」、「市區土匪全為歸化人及塔塔爾族,以其領事館作根據地,所獲武器系蘇聯製造」。
11月10日,伊寧全城被攻佔,守軍殘部及漢族官員、平民約8000人撤至城郊機場及艾林巴克、鬼王廟兩處高地,等待救援。
11月12日,「伊寧解放組織」召開大會,宣布成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為艾力汗‧吐烈,副主席有包爾漢等。
1945年1月5日,艾力汗‧吐烈宣布「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脫離中華民國而獨立。
1945年2月1日,在蘇軍的幫助下,民族軍攻佔艾林巴克。7月31日,攻佔塔城。
二、國軍進駐
1944年9月,盛世才被調離新疆後,蔣介石改派吳忠信就任新疆省長,並把下屬各廳廳長都換成國民黨員。蔣介石命令馬步芳派一個軍的騎兵駐紮在新疆各地,平定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國軍調集大批部隊,「死守大迪化」。國軍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郭寄嶠奉命抵達迪化,將第46師部署在綏來並成立前線指揮部。民族軍和國軍在瑪納斯河沿岸對峙,第46師師長徐汝誠擔任指揮官,以瑪納斯河為第一道防線。謝義鋒的新2軍軍部由綏來遷移到景化(今呼圖壁),為第二道防線。從青海趕來的馬呈祥的整編騎兵第1師接替原暫編第3師的防地,進駐迪化、景化一帶;暫3師調往焉耆。第43軍楊德亮加強伊吾、哈密的防守,徐達率領新45師一部防守在七角井。
然而形式仍然較為危急,國軍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擔心省會不保,曾在八小時內給蔣介石連發三份急電:「……內乏可用之兵,外無一旅之援……迪化危在旦夕,卑職惟有以身殉職,與國土共存亡,上報黨國……懇請鈞座速籌良策」。蔣於是試圖通過和談,採取外交斡旋的辦法解決新疆問題。
三、多方談判
1. 中蘇談判
由於獨立運動涉及蘇聯的背後支持,1945年期間,國民政府屢次與蘇聯政府交涉。1945年7月5日,蔣介石在會談中以外蒙問題做為籌碼:「蘇聯政府如果能保證中國對東北和新疆的領土和行政主權,對中共和新疆變亂不再作任何支援,中國政府才考慮蘇聯有關外蒙的要求」。會後宋子文繼續與蘇聯談判。史達林表示,無論延安、新疆均服從蔣委員長的領導,蘇聯只支持國民政府,可以根據中國政府的要求發表聲明,並答應宋子文關於制止從蘇聯往新疆偷運武器的要求。
其後,雙方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緊接著在1945年9月,蘇方代表莫洛托夫與中方代表王世傑在倫敦就「新疆伊犁事件」磋商時表示這個事件是臨時現象,不久就可以平息。在得到蘇聯的保證後,蔣介石開始在公開場合表示「願意和平地解決新疆問題」。
2. 府亂談判
1945年10月,國民政府與三區臨時政府在迪化進行談判,南京國民政府派出張治中,三區派出熱黑木江(團長)、阿不都哈依爾‧吐烈、阿合買提江‧哈斯木、賽福鼎‧艾則孜等人組成的代表團,蘇聯亦派出一位代表。經過半年的談判後,1946年4月制定了十一條和平條款,取消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名稱,恢復伊犁、塔城、阿山三個專區的建制,後成立新疆省民主聯合政府。三區臨時政府高層中的一部分封建勢力、宗教人士和泛突厥人士被清除出領導層,原東突政府主席艾力汗‧吐烈被蘇聯駐伊犁領事扣押並送回蘇聯。聯合政府的核心改由從親蘇派組成,領導人為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與阿合買提江。
四、恢復統一
由於新疆聯合政府仍受到蘇聯的控制,三區民族問題也無法獲得解決,國軍與三區軍隊仍以瑪納斯河為界,在兩岸武裝對峙。直到1949年共產黨取得政權,整個新疆才恢復統一。
1949年,原聯合政府領導人阿合買提江‧哈斯木、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諾夫、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和羅志五人組成「新疆民主同盟」,欲赴阿拉木圖再前往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然而飛機在伊爾庫茨克附近失事,五人全部死亡,新疆方面改派賽福鼎‧艾則孜出席政協會議。
1949年12月20日三區民族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1954年10月7日大部分成為新組建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部分。
歷史影響:
一、難以消彌的民族仇恨
伊寧事變爆發後,大批極端民族主義者以「殺回滅漢」為口號,四處殘殺漢族和回族人,東北籍漢人幾乎被殺絕。張治中曾記述道:「三區漢人被殺的很多,有些地方只剩了老弱婦孺數十人,在伊寧殘留的漢人中,也是老弱婦孺佔大多數,青壯年都被殺光了」。關於伊寧事變中被害的漢回平民數量至今沒有準確的統計。
二、新疆問題至今難解
當初共黨因伊寧事件牽制了國民黨軍隊,製造國民政府的困擾而從中得利,因此對伊寧事件抱持高度評價,譽為「三區革命」。毛澤東曾言:「三區革命是全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一部分」、「伊犁、塔城、阿山三區人民的奮鬥,對於全新疆的解放和全中國的解放,是一個重要的貢獻」。然而諷刺的是,共黨主政之下的新疆少數民族仍以各種形式進行獨立運動,時而發生暴力衝突甚至恐怖攻擊。
Top
中外雜誌 127
‧
羅列將軍的一生
中外雜誌 141
‧
忠孝勇毅 羅列的傳奇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