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動員戡亂
動員戡亂
時間
1947年07月05日 ~ 1991年05月01日
地點
全國
相關人物
張群
、
王世杰
、
蔣中正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動員戡亂是「全國總動員戡平叛亂」的簡稱,指於戰爭或緊急狀況時,公家動用全部的人員、資源,以支援國防軍事活動,平息叛亂。此一詞彙為國共內戰時產生的政治詞彙。
1947年,國民政府頒佈《中華民國憲法》,但由於中國共產黨軍隊的勢力逐漸擴大,內戰持續,蔣介石在7月4日向南京政府第六次「國務會議」提交了「厲行全國總動員,以戡共匪叛亂」的動員令,並於次日公佈,從此全國進入了「動員戡亂時期」。1948年4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在不變更《中華民國憲法》本文的原則之下,制定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就國家實施緊急權之程序給予特別規定,使之不受《中華民國憲法》本文規定之限制。
隨著時局變化,1991年4月22日舉行的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臨時會三讀通過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咨請總統明令廢止。4月30日,總統李登輝依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第十項之規定,宣告動員戡亂時期於中華民國80年5月1日終止。5月1日,總統令公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背景:
1946年11月,國民政府召開制憲國民大會,宣告中華民國進入憲政時期。然而國民政府與共黨的矛盾未解,美方調解無效,會談協議破裂,內戰仍在持續,共黨也不承認國民大會與憲法的代表性。1947年7月,為了戰爭時期各項調度的需求,蔣中正向南京政府提出動員令,要求「厲行全國總動員,以戡共匪叛亂」,宣布進入「動員戡亂」時期。
Top
發生過程:
一、發布動員令,進入動員戡亂時期
1946年6月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國民政府戰情頻頻告急,華北地區幾乎不保,1947年7月4日,蔣介石在第六次「國務會議」中提出全國動員令,要求集中全國人力、資源的動用權,以平息叛亂。7月5日,動員令正式公布,中華民國進入「動員戡亂」時期。
二、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1948年4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為配合動員戡亂需求,擴大總統權力,國民大會代表提議修改剛生效不到四個月的《中華民國憲法》,但又擔心修改憲法影響民心,最後決議「為於暫不變《中華民國憲法》的範圍內,予政府以臨時應變之權力」。於是張群、王世傑等721名國大代表,聯名提出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一案。規定總統在動員戡亂時期,為避免國家或人民遭遇緊急危難,或應付財政經濟上重大變故,得經行政院會議之決議,為緊急處分,不受《憲法》第39條或第43條所規定程序之限制。同年4月18日,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一屆第一次會議第十二次大會三讀通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件》。同年5月14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正式施行,效期訂為兩年半。
三、修正與沿用
1949年12月7日,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1954年2月16日,在臺北召開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3月11日決議《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繼續有效。1960年3月,《臨時條款》第1次修訂,凍結《憲法》對於總統連任之限制。1966年2月,《臨時條款》第2次修訂,解除國民大會行使創制、複決權之限制,並同意其設置憲政研究機構,使國大權力得以擴張。1966年3月,國民大會第3次修訂《臨時條款》,授權總統設立動員戡亂機構、調整中央政府組織與訂頒辦法增補選中央民代。1972年3月進行第4次修訂,以定期改選之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充實各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
四、動員戡亂時期宣告結束
1989年7月,國民大會決定第5次修訂臨時條款。1990年3月,台北爆發三月學運,提出廢除《臨時條款》和召開國是會議等訴求。1990年5月22日,李登輝在第七任總統就職記者會上表示,計畫在一年內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並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回歸正常憲政體制。
1991年4月22日,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之修憲提案進行三讀,決議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及《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至第十條增修條文,並附帶決議:第八次會議修訂《臨時條款》及其審查修正案,本次臨時會毋庸再議。李登輝總統乃依照國民大會之咨請,於1991年4月30日明令宣告動員戡亂時期將於同年5月1日零時終止。
歷史影響:
動員戡亂期間,國會制度、總統職權等皆脫離民主憲政正軌,原本只是因應「非常時期」而採取的變通,然而此一時期持續長達40餘年,對民主政治的發展影響頗大。嚴格而言,中華民國成立以來,始終處於「非常時期」,從未真正建立民主、共和的觀念與制度,1991年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回歸憲政體制,然而時代變遷快速,議會權力、選罷制度甚至最基本的國體、政體問題都屢屢成為爭議話題,憲政體制目前雖具其形,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Top
中外雜誌 210
‧
運兵空投傳奇-老母雞(機)滄桑
中外雜誌 211
‧
陳大慶吳廷琰會談記
中外雜誌 221
‧
放眼臺海兩岸(一)
中外雜誌 276
‧
尹俊二三事
中外雜誌 298
‧
我的父親成惕軒
中外雜誌 361
‧
杏壇生涯憶往(三)──延長國教內幕秘辛
東方雜誌復刊 969
‧
論選舉罷免法草案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