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成立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成立
時間
1935年11月24日 ~ 1938年02月03日
地點
河北東部、通縣、唐山
相關人物
殷汝耕土肥原賢二、張慶余、張硯田、喜多誠一、王克敏、池宗墨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成立
資料來源:歷史上的今天
簡介: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是1935年至1938年設置於中華民國河北省東北部的政權,由大日本帝國實際控制。該政權成立於日本鼓動華北五省自治期間,並由殷汝耕擔任政府首腦,初期主要成立目的是迫使南京國民政府承認山東、山西、河北、察哈爾、綏遠五省自治,後期轉為日本掠奪當地資源以及摧毀中國的華北地區經濟的工具。該政府一直保持親日的態度,並且與其他日本掌控下的政權關係緊密。其統治也激起了當地百姓的反抗,中國共產黨和南京國民政府都在其管轄範圍內進行了各種反日活動,其中由南京國民政府策劃、張慶余和張硯田率部製造的通州事件為甚,並使得該自治政府徹底失去了實際的統治力。1938年,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被併入日本在北平策劃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背景:

一、日本的對華政策

1933年5月末,日本和南京國民政府簽訂《塘沽協定》,日本的對華侵略重點開始轉移到華北地區,並試圖改採非武力的「華北自治」政策。

1933年10月中旬,日本政府齋藤內閣召開會議,通過了《帝國外交政策》,其中明確提出:「支持中國大陸上之分治運動,逐驅國民黨政府勢力於華北之外。」1934年12月,日本岡田內閣又制定了《對中國新政策》,決定在加緊對中國進行經濟擴張的同時,削弱國民黨在華北的勢力,使其日益縮小,從而在華北「形成不同於南京政權的形勢」。岡田政府還明確表示,要在華北建立新的親日政權,實現「華北分治」。

此一對華新政策提出後,日本關東軍和天津駐屯軍先後召開會議,商討實施「華北分治」的具體辦法。到1935年4月,關東軍司令南次郎與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梅津美治郎最後確定了具體方案。這一方案就是在內蒙古地區建立蒙古自治政權的同時,「在華北地區製造自治政權」,使華北五省「脫離南京政府,建立一個在日本領導下同『滿洲國』有密切聯繫的特殊地域」。

1935年6月28日,土肥原賢二指使原吳佩孚部將白堅武,以「正義自治軍總司令」名義,率領數十名偽軍,劫持駐紮於丰台的國軍鐵甲車兩輛,前往北平城,並炮轟永定門,企圖佔據北平,從而組織新的親日政權。由於駐紮在北平的國軍迅速做出反應並擊退了白堅武部,關東軍的計劃失敗。

不久之後,土肥原賢二連同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多田駿遊說原北洋軍閥頭領吳佩孚、孫傳芳,以協助二人東山再起為條件,識圖鼓動吳、孫二人倡導「華北自治」。但由於吳、孫二人對日軍沒有好感,使得土肥原賢二和多田駿的這一嘗試也失敗。

1935年10月18日,土肥原賢二又指使偽軍頭目武宜亭等在河北省香河縣安撫寨召開「民眾自救會,以「民眾倡導自治」為借口,於21日在日本憲兵的直接配合下,沖入縣城,組織偽自治政府,安厚齋自封為「縣長」,史稱香河事件。結果新組建的政府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強烈抵抗並於不久後垮台。

此後,土肥原繼續策動宋哲元等華北實力人物「自治」,試圖實現「華北分治」。土肥原的計劃是:「第一步先說服並切實掌握灤榆區兼薊密區專員殷汝耕,第二步,在宋(哲元)、閻(錫山)、韓(復?)、商(震)四人中選擇突破口,首先切實掌握其中之一人,使之與冀東結合起來成立一個新政權;第三步再將其他三人包括進來。」

1935年11月11日,土肥原賢二到北平向宋哲元提出「華北高度自治方案」,限其於11月20日以前宣布「自治」,否則日軍便會發起進攻,奪取河北、山東。為了配合土肥原的行動,關東軍令其部隊在山海關附近集結,作好向華北進軍的準備,此外日軍還派出巡詳艦、驅逐艦在大沽口海面活動,日方空軍也多次在平津上空盤旋。最終宋哲元拒絕了土肥原賢二的提議,並於11月19日離開北平,避往天津。在此前後,商震、韓復?等也都借詞推脫,使土肥原策動華北實力人物「自治」的計劃落空,於是將工作重點完全放在了殷汝耕身上。

二、殷汝耕投日

殷汝耕早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其妻為日本憲兵軍官的妹妹。返回中國後,在中日交涉中,他先後參加過上海「一二‧八」《淞滬停戰協定》談判、濟南事變談判、《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等談判,還參加過這些協定的善後處理工作。日本方面注意到了殷汝耕的家庭背景,及其在談判當中的軟弱表現,因此被視為重點爭取對象。

早在1933年6月,根據《塘沽協定》,冀東大部分地區被劃為「非武裝區」,實際上由日方控制。當時,南京政府曾根據《塘沽協定》成立了以于學忠為委員長的非武裝區接收委員會,負責該區行政事務,決定將冀東22縣劃為兩區。當年9月,南京政府行政院批准河北省在兩區分設灤榆、薊密兩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公署治所分別設在唐山和通縣。10月,南京政府行政院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派陶尚銘、殷汝耕分別任灤榆、薊密兩區行政督察專員。1935年7月,殷汝耕調任灤榆區專員,蘇玉琦任薊密區專員。不久,經日方示意,和殷汝耕的老上司黃郛(時任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的推薦,殷汝耕兼任了灤榆、薊密兩行政區督察專員。至此,整個非武裝區的大權都掌握在殷汝耕一人手中。

殷汝耕在關東軍方面的示意下,於11月15日,以灤榆、薊密兩區督察專員名義,致電平津衛戍司令宋哲元、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借促進憲政之名,要求「華北自治」。對此,宋哲元又予以拒絕,而韓復?沒有給予正面回應。這時,土肥原賢二遂向殷汝耕提出,由殷汝耕打起「地分自治」的旗號成立新的地方政府。二人經過討論以後,殷汝耕於11月23日夜,在天津召集停戰區各保安總隊長張慶余、張硯田、李允聲、李海天、趙雷等開會商討停戰區「自治」問題,土肥原賢二親自到會。會議決定「宣布停戰區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