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開羅宣言
開羅宣言
時間
1943年12月01日
地點
開羅
相關人物
羅斯福、邱吉爾、
蔣中正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開羅宣言》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1943年11月23日至11月27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後,在1943年12月1日所發表的對日作戰宣言。內容重點為中、英、美三國堅持對日作戰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要求日本歸還在太平洋所佔領島嶼以及得自中國的所有領土、協助朝鮮獨立等。宣言經美、中、英三盟國於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所發表的《波茨坦公告》及1945年9月2日盟國與日本在密蘇里號戰艦所簽署的《日本降書》確認,是戰後處理日本問題的共識,也是處理戰後亞洲新秩序的重要基礎。
背景:
1943年8月,英國首相邱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加拿大魁北克會議中,討論戰後國際秩序重建的問題。之後,羅斯福策劃召開中、英、蘇及美四國首腦會議。但是蘇聯與日本訂有蘇日互不侵犯條約(1945年4月5日,蘇聯單方面宣佈廢止,並於8月出兵攻擊日本關東軍),表示史達林不參加有蔣中正與會的國際會議。最後羅斯福與邱吉爾商定,將四國會議分成兩部分召開。第一部分是沒有史達林參加的美、英、中在埃及舉行的開羅會議。第二部分是沒有蔣介石參加的英國、美國、蘇聯在伊朗舉行的德黑蘭會議。
Top
發生過程:
一、 美國起草
美國總統特別助理霍普金斯在三巨頭會談的基礎上起草了開羅宣言草案。關於日本歸還臺灣給中華民國的問題,其擬初稿內容為:「被日本人背信棄義地所竊取於中華民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和臺灣,應理所當然地歸還中華民國。」
二、中英討論版
英國代表賈德幹爵士在參加修改意見時建議,將草案中的「歸還中華民國」改為「當然必須由日本放棄」。 中華民國代表王寵惠以外交部長身分隨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據理力爭,美國代表哈里曼亦附議中華民國,因此宣言草案的文字表述為:「被日本所竊取於中華民國之領土,特別是滿洲和臺灣,應歸還中華民國。」
三、邱吉爾定稿
邱吉爾本人,又對宣言草案文字進一步作了修改,將文中的「特別是」改為「例如」,又在「滿洲和臺灣」兩個地名後,加上了「澎湖」。成為《開羅宣言》的就定稿。
四、史達林確認同意
為徵求史達林的意見,《開羅宣言》並未當場簽字,開羅會議一結束,羅斯福、邱吉爾即刻前往德黑蘭,同史達林會晤。1943年11月30日,邱吉爾在介紹完《開羅宣言》內容後,詢問史達林的意見。史達林回答稱他「完全」贊成「宣言及其全部內容」。
五、正式發表
第二天,即1943年12月1日,《開羅宣言》由白宮向外界公佈,正式發表,內容如下:
‧ 中、英、美三國堅持對日作戰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
‧ 日本歸還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太平洋區域所佔的一切島嶼;
‧ 日本自中國人所得到的所有領土,比如滿洲、臺灣及澎湖群島,應該歸還給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
‧ 我三大盟國稔知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與獨立。
歷史影響:
開羅會議確定中國躋身世界四強(美英蘇中)地位,開羅會議中,中美英三國軍事代表達成合作共識,此對中國最後取得抗戰勝利帶來直接影響。同時,會議中關於戰後日本非軍事化的共識,至今持續影響日本的國防制度和軍備狀態。
開羅宣言決定或影響了戰後中國對相關領土的處置權。包括東北四省、遼東半島、旅順大連、臺灣澎湖、西沙南沙等失地,也成為中國主張對釣魚島聲索權之依據,然而也因此產生關於開羅宣言是否具備足夠法律效力的爭議。
Top
東方雜誌 781
‧
中美關係之史的檢討
東方雜誌復刊 863
‧
學術與思想─臺澎的法律地位
Top
書名:
國共內戰與中美關係-馬歇爾使華秘密報告
‧
一、我使華的基本原則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