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蘇聯航空志願隊
蘇聯航空志願隊
時間
1937年09月14日 ~ 1941年06月22日
地點
南京、阿拉木圖、南昌、漢口、台北
相關人物
蔣中正
、史達林、雷恰戈夫、庫里申科、拉赫曼諾夫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蘇聯航空志願隊,是中國抗日戰爭前期(1937年至1941年)蘇聯援華抗日的蘇聯空軍部隊。稱呼很多,通常也稱「蘇聯空軍志願隊」、「蘇聯援華飛行隊」、「蘇聯志願航空隊」、「蘇聯志願援華抗日空軍聯隊」、「蘇聯援華空軍志願隊」等,另外還有「正義之劍」此等別號。
七七事變後,國際社會對中日戰爭多持觀望態度,不願伸出援手。蘇聯由於顧慮到日本擴張可能會對其本身安危造成威脅,因此表示願意協助中國抵抗日本。於是自1937年9月第一批航空志願隊來華,至1941年因德蘇戰爭爆發而撤離為止,共派遣2000多名蘇聯空軍志願隊員和1000多架飛機相繼來到中國,參加對日抗戰,同時有227名飛行員在中國犧牲。其中包括轟炸機大隊長庫里申科和戰鬥機大隊長拉赫曼諾夫。
背景:
在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空軍才勉強統一起來,各類作戰飛機305架,全部購自國外,其中最多一半勉強能算作戰飛戰。由於缺乏相應的維修和保養,實際上能參加戰鬥的飛機數量很少。中國飛行員因為缺少系統訓練,戰鬥能力也普遍不高。
1937年8月,因為中國軍隊在抗戰爆發初期的戰役損失慘重,自中東路事件後僵化的中蘇關係有了解凍的契機。當時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向蘇聯請求大規模的援助,由於感覺到日本擴軍的壓力,史達林在利害關係一致的大環境下決定與中國修好。8月20日,中蘇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軍事技術援助協定》,並宣稱將提供中國上億美金的軍購。
Top
發生過程:
1937年9月,國民政府請求蘇聯直接派遣有經驗的飛行員到中國參戰。1937年9月14日,蘇聯宣佈向中國出售225架各型軍機,同時接受國民政府的提案派遣飛行員、地勤人員、機場建築師、工程師和機械師,以志願隊的身分前來中國協助抗日,在蘇聯內部這項人員派遣稱為Z(Zet)作戰,人員則由外貝加爾軍區與太平洋艦隊所屬航空部隊中選拔的「志願者」,這些官兵則送往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進行挑選。
蘇聯軍方將這批人員編為一個戰鬥機大隊(31架戰機、101名人員)與轟炸機大隊(31架戰術轟炸機、153人),第一批450名志願隊人員與蘇聯軍售的飛機(155架戰機、62架轟炸機、8架教練機)於1937年10月分別由海路與從阿拉木圖的陸路前來中國。與其他國外志願隊不同的是蘇聯志願隊在來華時並未如其他西方民主國家必須擔心國內輿論而拋棄軍籍,而是直接以蘇聯軍方的身分介入第三國戰爭,日本對此雖表不滿,但國力懸殊因此只表示抗議無力直接對抗。
蘇聯航空志願隊來華後於華中地區進行整補,並於南京保衛戰前夕開始進行任務。正式參戰則是在1937年12月1日,23架I-16與20架SB轟炸機進駐南京,但因日軍進軍過快,12月9日便撤離轉場南昌與漢口。1938年1月,駐南昌與漢口的兩個蘇軍轟炸機大隊開始頻繁出擊轟炸蕪湖、南京等地的日軍機場,迫使日軍把前線戰鬥機調至二線機場。
1938年2月,航空志願隊顧問雷恰戈夫獲得情報,台北松山日軍空軍基地有大批新式飛機組裝,他決定發動偷襲。襲擊編隊兵分兩路,一路是駐南昌的12架CB轟炸機,一路是駐漢口的28架CB轟炸機。2月23日凌晨,兩隊飛機分別從駐地起飛。蘇聯航空隊的這次奇襲非常成功,機群抵達松山機場上空後,突然開火,日軍毫無防備,亂作一團。這次襲擊共投彈280枚,炸毀敵機40餘架、兵營10座、機庫3座,擊沉、擊傷船隻多艘,松山機場完全陷入癱瘓。
松山機場戰役勝利後,接連又有南昌空戰,三次武漢空戰,是蘇聯支援中國空軍獲得的一連串勝利,當時國民政府與蘇聯關係密切,直到1941年4月,蘇聯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隨後德蘇戰爭爆發,蘇聯停止對華軍售,並撤走了蘇聯航空志願隊。
歷史影響:
在抗戰初期,蘇聯給予中國空軍的援助及蘇聯航空志願隊實際來華參與作戰,讓中國在最艱困的時期仍有力量抵禦日本的侵略。但由於後來的歷史演變,中華民國政府對於蘇聯在抗戰期間的援助並未多加宣傳,中共也因蘇聯航空志願隊協助的對象為國民政府而鮮少提及。事實上,在中國四年期間,蘇聯航空志願隊共有3665人,累計操作1250架飛機,1091名志願飛行員,2000多名地面機械人員。其中八成以上飛行員是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蘇聯空軍菁英,同時有227名飛行員在中國作戰犧牲。蘇聯也幫助中國建立了航空供應站和飛機修配廠,並在今烏魯木齊、蘭州等地設立航空學校和訓練基地,為中國培訓了近萬名相關技術人員。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