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徐州會議
徐州會議
時間
1916年06月09日 ~ 1917年05月22日
地點
徐州
相關人物
張勳
、
張作霖
、
馮國璋
、
王占元
、
李純
、
曹錕
、
張懷芝
、
孟恩遠
、
趙倜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民國初年定武軍首領張勳召集北洋軍閥各系代表在徐州舉行的4次會議。1916年6月9日,即袁世凱死後第三天,張勳利用北洋軍閥各派系感到亟需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國民黨人和西南軍閥的心理,邀請奉、吉、黑、直、皖、豫、晉7省軍閥代表在徐州舉行第一次會議。張勛企圖爭取各軍閥支持其復辟活動,後因消息傳出,輿論嘩然而中止,但卻同各省訂立軍事攻守同盟,初步取得7省盟主地位。
9月21日在徐州舉行第二次會議,正式成立十三省區聯合會,以張勳為盟主,制定聯合會章程,通電指責國民黨議員和閣員。
1917年1月11日,在徐州舉行第三次會議,提出取締國會、擁護段總理、淘汰閣員等主張,矛頭直指總統黎元洪。北京中央政府不許軍人干政的禁令形同具文。5月22日,在徐州舉行的有20餘省軍閥頭子或代表參加的第四次會議,段祺瑞派心腹徐樹錚參加,唆使張勳以武力推翻黎元洪並解散國會。
23日黎元洪下令免除段祺瑞職務消息傳來,各省軍閥大嘩。張勳乘機公開提出「事已至此,非復辟不可」的主張。各省督軍和代表表面贊成,實則各有打算。張勳自以為水到渠成,開始了復辟活動。
背景:
1916年馮國璋在南京召開南京會議,想在袁和反袁派中間,造成第三力量,以便挾袁以對付西南的護國軍,又挾護國軍以對付袁。這時袁對馮已不放心,所以他採取以毒攻毒的手法,派張勳督理安徽軍務,仍然駐守徐州,袁的死黨倪嗣沖為安徽省長,袁並且暗示張勳如果能驅逐馮,就派張督蘇。這一來,張、倪聯合起來搗亂南京會議,使南京會議變成無結果而散的局面。
張勳把參加南京會議的各省軍閥代表邀往徐州開會,參加的有奉天、吉林、黑龍江、直隸、河南、山西、安徽七省代表,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山東五省代表則因旨趣不同而沒有參加,福建代表則沒有及時趕到。
袁死後的第二天,張勳發表了「保境衛民」的通電,並在招待各省代表洗塵的宴會上,向各省代表高談闊論地談到「大清朝的深仁厚澤」。當時袁死後,北洋軍閥們正感前路茫茫,後顧皇皇,感到如果不團結,北洋系便會解體,因此求生的要求就是要團結。恰好在這個時機張勳召集了徐州會議,正符合了當時的需要。
Top
發生過程:
6月9日,徐州會議正式開始,張勛派參謀長萬繩栻宣布《會議要綱》十條,以“固結團體,鞏衛中央”作為煙幕,骨子裡卻是想組織北洋軍閥的各省軍事攻守同盟,用以挾制北京政府對抗西南護國軍,保全他們的權力地位。
參加徐州會議的原來只有奉、吉、黑、直、豫、晉、皖七省代表,會議後張勛繼續吸收各省北洋軍閥參加,因之九省同盟及十三省區大同盟的傳說盛行一時。
9月21日張勛公然召集第二次更大規模的徐州會議,並將七省攻守同盟擴大為“十三省區聯合會”。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山東督軍張懷芝、第五師長張樹元、奉天督軍張作霖、吉林督軍孟恩遠、黑龍江督軍畢桂芳、江蘇督軍馮國璋、河南督軍趙倜、湖北督軍王占元、江西督軍李純、福建督軍李厚基、直隸督軍曹錕、直隸省長朱家寶、浙江督軍楊善德、淞滬護軍使盧永祥、第七師長張敬堯、兗州鎮守使施從濱、兩廣礦務督辦龍濟光、京師警察總監吳炳湘、北京步軍統領江朝宗等所派的代表。當這些軍閥代表到徐州時,張勛派綠呢大轎前往車站迎接,並包定徐州四大旅館為招待所。會議在巡閱使署大客廳舉行,門禁森嚴,代表入場亦須通過人身檢查。會議決定:推舉張勛為十三省區的大盟主。
徐州會議的目的不僅在於組織一個對抗國會、國民黨和西南各省的軍事同盟,而且也在於防止北京政府的中央集權,為各省軍閥割據打下更有力的基礎。
6年1月7日倪嗣沖邀請到南京祝壽的代表們到徐州舉行會議,這就是第三次徐州會議。1月9日徐州會議開幕第三天,決定了五點:一、請總統罷斥“佞人”;二、取締國會;三、擁護總理;四、淘汰閣員;五、促成憲法。
民國六年,黎段之爭越演越烈,兩人皆欲拉攏張勳,張勳則打算利用黎逐段下台,然後利用督軍團逐黎而擁溥儀再登大位。因此當督軍團與黎因解散國會問題僵持不下的時候,他又電邀督軍團到徐州舉行第四次徐州會議。
但實際上參加第四次徐州會議的只有督軍團的一部分和一些軍閥代表,僅四五個督軍親自參加。
督軍團到徐州的第二天,北京政府發表了免段令。因此,張勳乘機提出實行清室復辟的主張。這個主張在以前幾次的徐州會議上早就暗示過,但因時機尚未成就,所以未提出具體步驟及何時實行。現在段已下台,張勳認為推翻總統後實行復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歷史影響:
徐州會議是張勳為了復辟大業而極力促成的會議,以便結合北洋各路軍閥。第四次徐州會議後,因府院之爭,導致督軍團叛變,全國形勢危急。黎元洪便電召督軍團首領長江巡閱使張勳入京調停。段祺瑞欲利用張勳壓迫黎元洪,也支持張勳入京。張勳以解散國會為調停條件。時任內閣總理的伍廷芳拒絕簽署解散國會之令而辭職。江朝宗被黎元洪任命為代理國務總理,簽署解散國會之令,隨後卸任。6月,張勳率辮軍三千人北上,駐天津,威脅北京,6月14日入京。
民國六年6月30日(宣統九年五月十二日),張勳與陳寶琛等召開「御前會議」,密謀復辟。當天深夜,派兵佔據火車站、郵局等要地,並派人勸黎元洪「奉還大政」。復辟的骨幹分子是陸軍總長王士珍、步軍統領江朝宗、警察總監吳炳湘、第十二師長陳光遠、第十三師長李進才,及康有為、劉廷琛、沈曾植、勞乃宣等。
但消息傳出後,引發輿論反對復辟,黎元洪拒絕合作,逃入日本使館避難,段祺瑞組成「討逆軍」,於天津馬廠誓師討伐,進攻北京,前後僅歷時共十二天。
Top
中外雜誌 148
‧
徐永昌勳名有自
Top
書名:
公元一九二七
‧
第九章 情定美齡 聯盟煥章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