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張馮之爭
張馮之爭
時間
1912年01月 ~ 1917年10月
地點
東北三省
相關人物
張作霖
、
馮德麟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中華民國成立後,原奉天巡防營左路統領馮德麟任陸軍第28師師長,獲授陸軍中將。其時,馮德麟駐軍於扎北鎮,對勢力逐漸擴大的第27師師長張作霖保持警惕。
後來,為對抗奉天將軍段芝貴,馮德麟、張作霖攜手合作,1916年段芝貴遭到驅逐。此後,馮德麟對掌握奉天權力的張作霖更加反感,雙方矛盾加劇。
1917年馮德麟響應張勳復辟,失敗後,馮德麟一度被收監於天津。同年10月,張作霖寛大處理,馮德麟被任命為三陵督統、東三省巡閲使署軍事顧問。但是,馮德麟失去了對第28師的指揮權,此後他逐步淡出軍事及政治舞台。
背景:
馮德麟是奉天北鎮縣人,在家鄉因不堪酷吏和暴政的壓迫,一怒而落草。曾因反對帝俄而被俄人逮捕入獄,出獄后他又組織神出鬼沒的義勇軍。
張作霖則於1894年投入駐營口的毅軍。甲午戰爭失敗後,1895年3月被遣返,回到故里,成立當地士紳僱傭的地方保安隊。
1903年張錫鑾為東邊兵備道,新民府知府為曾子固,受奉天將軍增祺之命招撫胡匪,張作霖和馮德麟就是這時同時接受招撫的。馮在當胡匪時,與張作霖各率一支,互不相屬,馮部的實力并不弱于張部,受撫后兩人的軍職也一直是一樣,沒有高低。接著張作霖因功被授為前路巡防營統領,馮德麟也同樣地被任為左路巡防營統領,兩人在關外長期爭當「東北王」。
Top
發生過程:
1916年袁世凱發表奉天軍事首長任命,張作霖為盛京將軍,督理奉天軍務,而馮德麟成為低了一級的軍務幫辦後,馮大為不滿。
5月20日,馮率馬、步、炮軍共五營,浩浩蕩蕩地開進省城,徑赴廿八師駐省辦事處,只說廿八師需擴充,請準招募七營兵,並指定北鎮縣為軍務幫辦公署所在地,公署開辦經常費和增兵所需餉械,均請大總統令飭盛京將軍如數照撥。北鎮縣是馮的家鄉,東北著名的醫巫關山就在縣境內。馮並且下令給奉天財政廳指拔50萬元為編練飛行隊即空軍的經費。
6月6日馮又帶了大批人馬來省,向張作霖提出了三個條件:1.幫辦的權限和盛京將軍完全相等。2.全省用人行政彼此互相咨詢。3.財政廳指撥20萬元為第廿八師添購飛機之用。
張作霖希望馮讓一點步,馮堅決不肯,張又低聲下氣去見馮,馮竟擋駕。張作霖實在忍無可忍,乃電袁辭職,並請袁派張錫鑾來奉維持地方秩序。正巧遇到袁世凱過世,北京方面無暇顧及關外。
段祺瑞當了國務總理後,看到關外兩虎相爭不下,乃電邀馮入京面商要政,馮德麟相應不理。奉天全省空氣緊張,刁鬥森嚴,夜無行人,局勢異常嚴重。
1917年2月28日,段內閣請出了以前招安張、馮兩軍的奉天最高軍政首長趙爾巽,趙抵奉天后,張作霖立即專程趨訪,第二天趙去探訪馮。由於他的聲望,吉林督軍孟恩遠,黑龍江督軍畢桂芳都派參謀長來謁趙,趙乃召集調解會議,可是終無所成。3月6日馮又回到廣寧根據地,調解事也告終止。
張作霖和馮德麟的糾紛正愈演愈烈的時候,張的親信部下五十三旅旅長湯玉麟又和張鬧翻。張、湯的不和,正是馮德麟的機會,乃極力從中挑撥。馮曾派廿八師五十五旅旅長張海鵬潛入廿七師內部策動叛變。張作相乃邀廿七師部分高級軍官談話,要求大家以團體為重。廿七師官佐也認為反張作霖不可,湯玉麟因此陷於孤立,乃率兩連兵逃去新民村。
1917年,馮德麟響應張勳復辟,失敗後馮德麟一度被收監於天津,其部被張作霖收編,此後他逐步淡出軍事及政治舞台。。
歷史影響:
張作霖扳倒馮德麟後,成為名符其實的東北王,此後,張作霖被北京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領奉天督軍,兼省長,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龍江三行省,成為奉系首領。張作霖的勢力範圍在東北三省,全盛期奉系轄區更擴至熱河,察哈爾,綏遠,直隸及山東。1920年直皖戰爭中支持直系,獲勝,勢力擴展到山海關關內,權傾一時。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取勝,段祺瑞任臨時執政,張作霖幕後控制北洋政府。1926年4月擊敗馮玉祥,段祺瑞下台,張作霖直接全面控制北洋政府。
北伐軍起,張作霖被推戴為安國軍總司令,統一指揮對革命軍作戰。1927年6月16日在北京擁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任統治者,行使大總統職權。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