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韓國光復軍
韓國光復軍
時間
1940年09月17日 ~ 1945年11月23日
地點
上海、重慶、漢城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金九
、
池青天
、
李範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韓國光復軍,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朝鮮在華流亡政府)的軍隊,1940年9月17日成立於中華民國戰時陪都重慶,主要由在華的朝鮮人組成,主要對日軍進行游擊戰。總司令由池青天(化名李青天)擔任,參謀長為李範奭。韓國臨時政府於1919年在上海成立,初期手段多以暗殺日本政要人士為主,後經蔣中正與其領導人金九商談後,改以培訓武裝部隊抵抗日本為目標。隨著中國抗日戰爭爆發,韓國臨時政府也多次遷移,1940年終於抵達當時中華民國陪都重慶,並在國民政府協助下,成立韓國光復軍,與國軍共同合作抗日。至1945年抗戰勝利後,韓國光復軍才隨韓國臨時政府遷回朝鮮半島。
背景:
1910年8月,日本強行吞併大韓帝國,建立殖民統治。此後,朝鮮半島的人民抵抗運動不斷,最著名的是1919年3月在漢城爆發的三一運動。三一運動被日本鎮壓後,韓國獨立人士紛紛流亡中國或者/蘇聯遠東地區繼續從事獨立復國運動。七個臨時性的韓國政府先後成立,其中1919年4月13日在上海霞飛路成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影響最為深遠。臨時政府選舉在美國的李承晚為總統(金九後來長期擔任臨時政府主席),並派代表參加法國巴黎和會控訴日本吞併朝鮮的罪行,要求和會作出恢復朝鮮獨立的決定。
隨著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中國國土逐步淪陷,韓國臨時政府也幾經輾轉,最終於1940年到達陪都重慶。此時臨時政府內部的黨派鬥爭基本結束,新成立的韓國獨立黨開始執政,朝鮮獨立運動人士金九為執行委員長。但此時朝鮮獨立運動的激進派──金元鳳領導的朝鮮民族革命黨尚未加入韓國臨時政府。
Top
發生過程:
早在1933年,中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曾於南京秘密會見金九先生,兩人筆談密商合作事宜。蔣中正對朝鮮獨立運動目前以暗殺行為為主的狀況不以為然,提議朝鮮仁人志士自主建立武裝。其後,河南省中央軍官學校洛陽分校內開設了韓人特別班,對朝鮮人進行軍事培訓。
1937年7月,韓國臨時政府召開國務會議,決定成立軍事委員會,著手進行戰爭。1939年,以金九為首的「光復陣線」與以金元鳳為首的「民族陣線」發表聯合宣言,號召民族團結一致抗戰。1940年,金九發表《韓國獨立與東亞和平》向中國官方呼籲請求援助。1940年9月17日,在中國國民政府的直接援助下,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在重慶嘉隴賓館正式成立,總司令由韓國抗日名將池青天擔任,參謀長為青山里戰鬥中的英雄李範奭。金九等發表宜言,聲明韓國光復軍決「與友邦中國抗日大軍並肩殺敵」。
1941年11月,重慶國民政府通過援助韓國光復軍辦法,由中國政府正式對韓國光復軍其進行軍事援助,這點從軍服的裝備上亦可看出。根據協議,國府抽調部分文官和醫療救護人員對其進行資助。
光復軍成立之初,僅有300人之眾,主要由韓國臨時政府內部人士構成。1941年l0月,蔣中正採取措施,將光復軍與另一支朝鮮抵抗軍隊朝鮮義勇隊兩者都置於中國軍事委員會統轄之下,並編入中國軍隊從而合二為一。其後,朝鮮獨立運動的另一大派別朝鮮民族革命黨宣布加入韓國臨時政府,金元鳳領導其朝鮮義勇隊於1942年5月正式加入光復軍。
歷史影響:
韓國光復軍積極參與了中國抗日戰爭,在對日本方面的宣傳、情報刺探以及爭取國際援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光復軍在河北省、熱河省、湖北省、山西省、山東省、安徽省、江西省等地對日軍均有游擊戰,但實際上因戰鬥效果欠佳而未被日本收入作戰記錄中。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美蘇兩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駐軍朝鮮南北,韓國臨時政府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1945年8月24日,蔣中正發表了《完成民族主義,維持國際和平》的演講,明確表示應恢復朝鮮半島的獨立自由,並借給韓國臨時政府法幣1億元、美金20萬。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朝鮮,光復軍也於次年返國。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