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重慶大轟炸
重慶大轟炸
時間
1938年02月18日 ~ 1943年08月23日
地點
重慶、武漢、南京
相關人物
蔣中正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重慶大轟炸,指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於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對戰時中國陪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據統計,在這5年間日軍對重慶實施218次戰略轟炸,中國方面則指控日軍實施9513架次、空襲重慶及周邊兩百餘次;造成重慶死於轟炸者10,000以上,超過17,600幢房屋被毀,市區大部份繁華地區被破壞。日本對重慶實施的空襲,是由日本陸、海軍航空隊聯合進行的「無差別轟炸」,是繼德國在1937年4月西班牙內戰中對格爾尼卡平民實施轟炸之後,歷史上最先實行的戰略轟炸。日軍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製造大量平民殺傷,瓦解國民政府抵抗的士氣,但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這個戰略構想也逐漸破滅。
背景: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1月,國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當時的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國民政府在11月20日起撤往重慶作為戰時首都。隨後在1938年華北、華中戰場日軍依序將國軍擊退,中國的沿海精華區幾乎被日軍完全佔領。依照前幾次衝突的經驗,日本認為這時候國民政府應該主動向日本媾和。
但是,這次國民政府沒有明確讓步之跡象,撤往重慶之後打算和日軍長期對抗;日軍雖然在1938年對華中精華地帶發動武漢會戰,國庫的財力及作戰部隊的衝力已經幾乎耗盡,要進一步打進四川根據地似乎遙遙無期,在各種壓力下日軍開始尋找各項手段逼迫重慶政府收手,日方認為戰略轟炸也許可以作為成功的作戰方式。
1938年10月日軍攻陷武漢後,日本開始對重慶進行戰略轟炸。12月2日後日軍大本營對華中方面軍下令開始向重慶實施「由空中入侵對敵軍戰略中樞加以攻擊同時進行空中殲滅戰」,這項命令為日軍正式對重慶進行戰略轟炸開端,目的是希望震懾作為戰時首都的重慶,打擊中國政府抗戰的意志。
Top
發生過程:
五三、五四大轟炸
1938年12月底開始,日本陸軍對重慶開始實施戰略轟炸。1939年5月,日本改以海軍實行轟炸。5月3日及4日,日機從武漢起飛,連續轟炸重慶市中心區,並且大量使用燃燒彈。重慶市中心大火兩日,商業街道被燒成廢墟,3991人死亡,2323人受傷,損毀建築物4889棟,約20萬人無家可歸;羅漢寺、長安寺也被大火吞噬,同時被炸的還有外國教會及英國、法國等各外國駐華使館,連掛有納粹黨旗的德國大使館也未能倖免。
八一九大轟炸
1940年5月,日本大本營發動《101號作戰》,由陸、海軍同時對中國後方轟炸。陸軍主要以山西運城為基地,海軍主要基地為漢口。轟炸重慶的日機超過2,000架次。8月19日的轟炸尤為慘烈,日本海軍投入超過140架轟炸機,重慶2000多戶民居被毀。到1940年為止,日軍對重慶投擲了4333噸炸彈。
六五隧道慘案
1941年初,日軍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前先集中力量對中國實施空襲,發動名為《102號作戰》的大規模轟炸。在1月至8月,超過3000架次飛機空襲重慶,當中包括夜間空襲。6月5日,從傍晚起至午夜連續對重慶實施多小時轟炸。重慶市內一個主要防空洞部份通風口被炸塌引致洞內通風不足,洞內市民因呼吸困難擠往洞口,造成互相踐踏,以及大量難民窒息,估計數以千人死亡。
歷史影響:
重慶大轟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參戰國首都(陪都)大規模轟炸之重要戰例。日本方面原本希望依靠「無差別轟炸」促使中國軍民投降,但國民政府在八一九大轟炸後發布《國民政府令》,正式確認重慶為「陪都」,且「還都以後,重慶將永久成為中國之陪都」,表達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1941年中以後,日軍為準備發動太平洋戰爭,空中武力大多從中國抽出,剩餘的航空部隊規模主要只能維持對前線的空中掩護。日本對美國宣戰後,透過轟炸重慶逼迫國民政府求和的想像也就破滅,戰略轟炸的軍事意義也就更加薄弱,因此日軍轟炸機僅主要集中對重慶周遭的軍工廠進行轟炸任務。到了1943年8月以後,重慶周邊防空雷達站部署完畢,有6個機場共400架國軍空軍戰鬥機防衛,日軍每次空襲均會遭到國軍空軍攔截,此後日軍空襲重慶的頻率遽減。作為報復行動,1944年之後,從中國成都起飛的美國B-29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日本為此次戰爭付出了沉重代價。
Top
中外雜誌 160
‧
白首盟約五十年(下)
‧
江山萬里行(十六)
中外雜誌 307
‧
戴笠的私生活
中外雜誌 502
‧
抗戰烽火中求學生涯憶舊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