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
時間
1938年11月13日 ~ 1938年11月17日
地點
長沙
相關人物
文夕大火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文夕大火於1938年11月13日凌晨發生在湖南長沙。因應日軍的進犯,國民政府採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燒長沙的計劃。但在計劃正式實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卻讓這場火災變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終導致長沙30000多人喪生,全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房屋被燒毀,經濟損失約10億元。

文夕大火又稱長沙大火,是長沙歷史上毀壞規模最大的一次全城人為性質的火災,也讓長沙與華沙、史達林格勒、廣島和長崎一起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壞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由於起火當日的電報代碼是「文」,大火又發生在夜裡(即夕),所以稱此次大火為「文夕大火」。

背景:

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武漢會戰失利後,武漢的機關、工廠,以及大批難民和傷兵湧入長沙,使當時30多萬人口的長沙驟增至50多萬。加上以前長沙作為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會戰的後方,長沙已經積累了許多戰略儲備,商業也很繁榮。但長沙有限的鐵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根本難以承載如此大量的遷入,這些都給日後的巨大損失埋下了隱患。

11月8日,日軍攻入湖南北部,並轟炸了長沙和衡陽。9日、11日,臨湘、岳陽接連失守,中日對峙新牆河。長沙的局勢十分嚴峻,當時政府為免軍事物資遭日軍獲取,而規定焦土抗戰的作戰思想即敵軍進入城郊30華里以內時,實施焦土政策,以為積極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