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諾門罕戰役
諾門罕戰役
時間
1939年05月11日 ~ 1939年08月27日
地點
滿蒙邊境諾門罕
相關人物
諾門罕戰役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諾門罕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及蘇聯在在與中國境內內蒙古海拉爾接壤的外蒙古諾門罕地區發生的一場戰爭。蘇聯方主將為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日方主將則為小松原道太郎。

由於滿州國與蒙古人民共和國發生邊境糾紛,雙方衝突逐漸擴大,最終導致日、蘇雙方的軍隊介入,兩國各自代表滿洲國及蒙古人民共和國交戰,但雙方其實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結局是日本關東軍戰敗、蘇聯勝利,戰事並未因此繼續擴大。蘇、日雙方此後在二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直至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在8月8日對日本宣戰並發動八月風暴行動為止。

背景:

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滿洲事變,全面佔領滿洲,之後在1932年成立聽命日本的滿洲國。外蒙古則在蘇聯的支持下,於1921年宣布獨立。滿洲國與蒙古國為鄰,並各自有日本及蘇聯的駐軍。雙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邊境糾紛。

1938年7月30日,日、俄兩軍在滿、蘇、朝交界的張鼓峰便因為邊界糾紛發生武裝衝突,結果一個月後的8月10日雙方議和,簽訂停戰協定。

1939年5月4日,約七至九十名蒙古人民革命軍第24國境警備隊騎兵在哈拉哈河以東、諾門罕附近的地區放牧。興安北警備軍騎兵第3連駐錫林陶拉蓋哨所的士兵立即開槍阻截,並上馬追趕,將蒙古牧馬人和馬群趕回西岸。

隨後,蒙古人民革命軍的50餘名騎兵武力攻占了設在滿、蒙兩國爭議地區的滿洲國邊境警備部隊的錫林陶拉蓋哨所。日本及滿洲國認為滿、蒙邊境應該在哈拉哈河,哈拉哈河以東為滿洲國國土;而蘇、蒙則認為邊界在河東約十六公里,諾門罕的東面,該地為外蒙古領土,雙方為此爭議僵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