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河南大饑荒
河南大饑荒
時間
1942 ~ 1942
地點
河南
相關人物
蔣中正
資料來源:中華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河南大饑荒發生在1942年或1941年夏到1943年春。當時河南省發生大旱災,夏秋兩季大部絕收。大旱之後又遭遇蝗災,饑荒遍及全省110個縣,沿途餓死、病死、扒火車擠踩摔軋和遭遇日軍轟炸而死者無數,而當時難民乘火車逃難的是極少數,多數人是徒步。
當時隴海線鄭州以東已被占領,能通車的是洛陽以西。坐火車逃難的,充其量最多占總人數的1/3。當時火車數量很有限,運載效率很低,大部分是運貨的,難民都是坐在貨上面。當時火車時速估計只有30公里,從洛陽到三門峽走走停停估計要兩天。家境稍好的,才有可能坐上火車,多數人是徒步,一路上餓殍遍野,饑民相食慘不忍睹。
據1943年的國民政府統計,死亡人數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二十八萬餘人,另一個是一百四十八萬餘人,一般而言後者較廣為人信。
背景:
1941年底出現乾旱,雖1942年初有短暫降雨,但之後夏季後便滴雨不下一直到1943年春,導致大面積糧食減產和絕收。更慘的是1942年秋天發生嚴重的蝗蟲災害,導致糧食絕收。
加上當時國民政府為限制全國上漲物價,制定限價政策,河南省政府執行最力,壓低了糧價,反而導致糧商不願賣糧至河南,窮苦人有錢無糧買的局面。而河南地方基層諸多貪腐成性的地方首長為征糧不顧百姓死活。
災情開始傳出後,鄉紳富戶們不肯出糧賑災、各級賑災官員貪污腐敗。且當時日本入侵中國進入河南省並占領河南省很大一部分地區,導致大批難民遷徙。河南東、南、北三面受敵,交通堵塞,賑災糧食運輸艱難。
Top
發生過程:
饑荒發生後,迅速遍及河南全省110個縣,沿途餓死、病死者眾多。食物匱乏的情況下人們用大量的樹皮、衣服、草、泥土這些不能食用的有機物充饑,導致疾病頻發。
美國記者白修德報導此事稱,一千萬人口的河南省有三百萬人餓死,另有三百萬人逃亡到陝西、甘肅和西部一帶。但這只是白修德的估計。
而據1943年的國民政府統計,死亡人數有兩個版本,一個是288006人,另一個是1484983人,一般認為,後一個數據可信度更高。
更有學者研究,當時餓死大概四五百萬人,剩下大約有五六百萬人都向陝西逃去了。
當時因為日本入侵的戰亂,導致交通癱瘓,使很多難民在逃亡到臨近省份的路上只能依靠步行,距記載大約在300至595公里以上的路程,並且大部分難民沒有及時的得到食物補給。
1942年9月西安軍事會議時,河南當地駐軍和河南省政府向蔣中正提供了兩份相互矛盾的災情報告,使中央對災情嚴重程度估計不足。時任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省糧食局局長廬鬱文均因身上寄託蔣中正的殷切期望而到任,不願向中央按實情報災,導致賑災時間過晚。
河南饑荒發生後,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早在美國記者白修德報導此事之前的1942年底,國內報刊如共產黨的《新華日報》、《解放日報》,以及《大公報》、《前鋒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國民政府在收到河南受災情報後,也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減輕災害對河南民眾造成的傷害。中央曾三次撥發急賑款,第一次撥400萬元,第二次撥1000萬元,第三次撥2000萬元,後河南省自籌賑款。
歷史影響:
河南大饑荒導致當地民眾大量外移,逃荒方向大多數經洛陽,沿隴海線向西進入陝西;少部分南下逃亡湖北;還有一部分,北上進入抗日邊區;還有極少數向東進入日占區。
河南人主要遷徙至陝西,因為往西可以往四川、甘肅,遠離戰區。而300萬河南災民湧入陝西,可說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自發移民過程。
至今,很多河南人的親戚都在陝西,甚至連帶將豫劇也傳入陝西。當時西部有大量土地,但人口卻很少,整個陝西人口也不過1000萬人。這次大移民促進了西部土地開發,把東部成熟的農業技術帶到了西部,算是意外的進展。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