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山東流亡學生案(澎湖七一三事件)
山東流亡學生案(澎湖七一三事件)
時間
1949年07月13日 ~ 1949年07月13日
地點
澎湖
相關人物
李振清
資料來源:台灣省政府全球資訊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澎湖七一三事件是發生在1949年7月13日澎湖的軍事冤案事件,當時稱呼山東流亡學校煙台聯合中學匪諜案,現稱山東學生流亡案,被定位為「外省人的二二八事件」,亦為白色恐怖時代受害人數最多的單一事件。
由於當時澎湖駐防軍隊普遍兵源短缺,澎湖防衛司令部將目標鎖定在流亡至此的山東省煙台聯合中學上,要求學生入伍當兵,因為學生多不願意從軍而常有抵抗、衝突,許多小怨不斷累積。終於導致在7月13日於澎湖防衛司令部操場發生的流血衝突。後來,軍方以逮捕匪諜的名義,逮捕、拘禁許多人並加以秘密審判,對校長等多人處以死刑,並有學生被裝入麻布袋丟海。軍方也長期監控其家屬。
此案相關的莫名失蹤者近三百多人。事發後,校長張敏之、鄒鑑和五名學生劉永祥、譚茂基、明同樂、張世能、王光耀以「匪諜」罪名被押到台北馬場町槍決,另有2名學生王子彝、尹廣居死於獄中。
背景:
國共內戰後期,國軍一路潰敗,當時中國有一百萬殘軍與一百萬難民,在一年內先後湧進台灣,讓原本就地狹人稠的台灣不堪負荷。而在廣州的山東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率二千名流亡師生與濟南一、二、三、四、五聯中、昌維、海岱等七所學校,以上八校共八千餘名流亡師生追隨投奔國民政府,原盼遷台繼續學業,但因入台管制而暫轉澎湖。
山東省流亡學生在煙台聯合中學校長張敏之帶領下到達澎湖,假馬公國民學校成立「澎湖防衛司令部子弟學校」。
這時整個澎湖防衛司令部也悽慘不堪,中將司令李振清剛在內戰中潰敗,不但全軍覆沒,自己也當了俘擄;好在逃來台灣,靠著關係又爬了起來,當起澎湖防衛司令。但在澎湖僅有的部隊是韓鳳儀的39師,但也只剩不到五百名士兵。
Top
發生過程:
同此時期,39師師長韓鳳儀率部隊駐紮澎湖,擔心自身勢力弱小,且嫉忌澎湖防衛司令部司令李振清的風光與得志,而與39師政戰官陳復生密謀,想要給李振清製造困擾。
因韓鳳儀所率39師士卒寥寥可數且難以補充兵源,因此趁機假藉理由拉伕,強迫學生入軍,同時又虐待學生,嫁禍給李振清,並從中挑撥,使李與學生相互憎恨。當時澎湖駐防軍隊普遍兵源短缺,李振清也希望把學生能編入澎湖防衛司令部警衛步兵團,因此對韓鳳儀的舉動並沒有起疑。
當時軍方與教育部對這批山東流亡學生的協議,是只要十八歲以上男同學編成「青年軍」,而且是半天軍訓、半天上課;至於未及齡男女學生,一律進澎防部所設的子弟學校就讀。原本這些師生會投奔澎湖,也是因為李振清是山東人,猜想他看在「老鄉」的分上,多照顧學生一點,但韓鳳儀警告他經費有限,如果學生太多,兵員就會太少,不利他們的仕途,於是李振清撕毀了協議,把老師裁減三分之二,男同學不分年紀都當了兵,失業老師有的在澎湖擺地攤,有的加入海軍或遠走台灣。
7月13日下午,學生們從擴音器裡聽到集合的指示,外島的同學也被接到馬公來,八千子弟齊集在司令部大操場上,弄不清楚什麼事,師生私下互相打聽時,四周忽然湧現出大批荷槍的士兵,把操場圍的水洩不通,目光兇狠地瞪向操場中的學生,上了刺刀的槍隻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學生們發覺氣氛不對,無不驚恐萬分,膽小的同學已嚇的哭了出來,肅殺的氣氛讓空氣都凍僵了,現場鴉雀無聲,人人屏息以待,但都感覺禍事將臨。
韓鳳儀走上司令台,高喊一聲「點名」,高初中生不分年級,一律重新排隊,膽小的學生甚至嚇的哭了出來。每排隊伍前面來了一個士兵,手中拿著日式步槍,凡身高超過槍的同學都被編入部隊。校長張敏之憤然出列,挑出一百餘名年幼體弱不合軍方規定的學生,對他們說:「你們跟我回學校去!」李振清氣急了,但不敢對張敏之動粗,竟然離開現場,放任士兵們學生開槍,隨即有人腿部、手背、臀部中彈,集合場上血流成河,哀嚎尖叫,不絕於耳。
此案相關的莫名失蹤者近三百多人。事發後,校長張敏之、鄒鑑和五名學生劉永祥、譚茂基、明同樂、張世能、王光耀以「匪諜」罪名被押到台北馬場町槍決,另有2名學生王子彝、尹廣居死於獄中。
歷史影響:
儘管在台的山東籍政要想為受害者平反,卻受限於當時白色恐怖時期的時空因素,案件也不為外人所知。1997年,國民黨的葛雨琴、民進黨的謝聰敏(亦為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受害人)、新黨的高惠宇等立委聯手提案制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被害人與其家屬始得平反。
2007年,民進黨中常會決議建議政府為澎湖七一三事件興建國家紀念碑,同時在澎防部操場(也就是當年開槍鎮壓的地點)舉辦紀念會,但初期澎湖縣政府反對立碑,當時國民黨籍的澎湖縣長王乾發甚至表示未聽過此事件。
2008年7月,罹難校長張敏之之子張彤與澎湖縣長王乾發達成協議,同意縣府提供觀音亭西側海堤興建紀念碑。將由縣府建設局協助指界、定樁,並提供地籍資料,再交由營建署負責施工。隨後於13日在紀念碑預定地舉行紀念會,說明立碑理念,共同見證歷史。
目前仍有許多當年的山東學生存活在現在,包括孫震、張玉法、顏世錫和當年聯合中學的訓導主任苑覺非等,苑覺非是現任台大哲學系系主任苑舉正的父親。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