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悌凡尼號郵輪(SS Conte Verde)自沉事件,是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在上海黃浦江上發生的一起義大利籍船員不願船隻為日軍徵用,自行鑿沉的事件。
康悌凡尼號是一艘2萬噸級的義大利籍巨型郵輪,定期航行於歐亞之間,1940年為躲避公海上的英軍潛艇的襲擊,長期停泊在上海愛多亞路外灘的黃浦江中。
1943年9月9日,義大利在歐洲向盟軍投降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原本同為軸心國成員的日本打算徵用該船作為運輸艦使用,但被義大利船長拒絕;於是日本方面轉而和義大利政府聯繫,為避免康悌凡尼號作為軍事用途,義大利船長得知消息後,命令船員自行鑿沉該船,但最終還是被日軍打撈上岸使用。
事件背景:
康悌凡尼號是一艘2萬噸級的義大利籍巨型郵船,全長180.1公尺、寬22.6公尺,航速可達18.5節。1922年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下水,隔年四月首航,定期航行於歐亞之間,包括法籍非裔美國女星約瑟芬·貝克、知名義大利女作家瑪拉依妮都曾搭乘過該船。
1930年世界盃足球賽在南美洲的烏拉圭舉辦,由於路途遙遠,歐洲國家大多猶豫是否該參加,國際足聯邃安排康悌凡尼號做為接駁運輸郵輪,搭載法國、比利時、羅馬尼亞等歐洲國家選手前往烏拉圭比賽。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身為軸心國成員義大利籍的船隻,康悌凡尼號為躲避公海上的英軍潛艇的襲擊,長期停泊在上海愛多亞路外灘的黃浦江中。
1943年9月9日義大利在歐洲向盟軍投降,宣布退出第二次二次大戰,成為軸心國成員第一個退出戰局的國家。而此時剛好義大利籍的豪華郵輪康悌凡尼號(Conte Verde)號來到上海停泊於黃浦江。
當時正陷入中國戰場泥沼,以及太平洋戰爭中的日軍,正面臨各項資源不足的困境,打算徵用該船作為運輸艦使用。
但日軍提出此要求後,被義大利船長拒絕;於是日本方面轉而和義大利政府聯繫,義大利船長得知消息後,不願這艘郵輪用於戰爭之用,為免日軍依國際法前來徵收敵產,命令船員自行鑿沉該船,表達即使沉船也在所不惜,反抗徵招。
沉船當天,義大利水手打開海底門將船弄沉於日本人眼前,讓日本人非常惱火,因為不僅沒能接收成功,還被此龐然大物阻塞了航道。 由於該船體型過於龐大,高度甚至超過黃浦江的深度,而且設有雙層隔板防沉裝置,因此並未沉入江底,而是傾斜橫倒在江面上,阻塞了黃浦江的交通。為了恢復黃浦江的暢通,當時曾經特製一批特粗的鐵鏈,一頭繫在外灘1號的亞細亞大樓上,一頭繫在康悌凡尼號上,令所有義大利水手集合來拉索,才硬是將康悌凡尼號扶正。終於將其扶正,只是橫在外灘馬路上的鐵鏈又造成陸上交通嚴重阻塞,為了接收一艘郵輪搞得十分狼狽。
歷史影響:
雖然日軍將康悌凡尼號扶正並修復,但1944年8月8日,康悌凡尼號正準備投入使用,才剛駛出黃浦江不久,就
在上海被美國B-24轟炸機再度炸沉,當年底日人將之再度浮揚送往江南造船整修。接著還將該船送往日本改為運兵船並改名「壽丸」(Kotobuki Maru),之後該船來往於青島、朝鮮與日本之間,於1945年5月8日觸雷被拖回日本,7月25日被美機轟炸座灘,於終戰時除役,1949年初拆解。
而1943年康悌凡尼號自沉後,當時船上的義大利船員無家可歸,又因戰事無法返國,只好在上海登陸自尋出路。以船上餐廳和廚房人員為主體的登陸人員,被比利時商人克萊門的侄女招募到上海法租界內的克萊門公寓,開設了一家名為森內飯店(Sunny Restaurant)的義大利菜餐廳,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船員才陸續離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