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黑色聖誕夜空難
黑色聖誕夜空難
時間
1946年12月25日 ~ 1946年12月25日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資料來源:非常日報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黑色聖誕之夜空難,是於1946年12月25日在中國上海發生的三起空難,由於上海夜間大霧能見度不佳,導致中央航空運輸公司48號、中國航空140號及115號客機先後墜毀的事故,被稱作「黑色聖誕之夜」。共造成74人死亡,8人受傷。
根據塔台記載,1946年12月25日上海大霧伴有降水,垂直能見度在30公尺(約100英尺)以下,能見度為15-30公尺(約50-100英尺)。12月24日晚8點龍華機場就已關閉,在當天4架飛往上海的班機中,3架因能見度不足墜毀。
事件背景:
1929年4月,柯蒂斯-賴特公司的子公司航空開拓有限公司與中國政府管理航空事務的中國航空公司簽訂合約,獲得了從上海到漢口、北平和廣州三條航線的經營權,以及爲期10年的獨佔航郵權。美方爲此成立中國飛運公司(China Airways)經營中國的航空業務,1929年10月亦開通上海-漢口航班,開啟了中國的航空事業。
1931年2月由中華民國交通部與德國漢莎航空共同集資成立的中央航空運輸公司,總公司設於上海,在古絲綢之路沿線開闢航線並拓展業務。當中的滬新線(上海至新疆迪化為當時中國至歐洲距離最短的航線,同時也是當時國內最長的航線。滬新線自上海起飛後,沿線經停南京、洛陽、西安、蘭州、肅州、哈密、迪化等地,終點為塔城,總里程為4050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的國內航空運輸已日益發達,其中航班最為密集的莫過於屬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包括龍華、江灣機場,每天都有許多航班往來中國各城市。
Top
發生過程:
中央航空運輸公司48號班機(CATC 48)於1946年12月25日上午8時30分在重慶起飛,機型為C-47。
由於南京能見度較低,48號航班決定在上海備降。下午4點40分48號航班到達上海龍華機場,因著陸條件惡劣改飛江灣機場。下午5點左右飛機墜毀在江灣機場北端約200餘米外的一座民宅附近。
機上10名機組人員和乘客以及地面民宅的3名居民因事故喪生。
中國航空140號班機(CNAC 140)於1946年12月25日上午10時15分於重慶珊瑚壩機場起飛,經停武漢、南京,目的地為上海,機型為DC-3。
飛機於下午1點鐘到達武漢。此時中航公司收到上海地區能見度較低的電報,然而140號航班並沒有暫緩飛行,下午3點02分起飛前往南京。140號航班到達南京後發現南京機場因濃霧無法降落,在三次試降均告失敗後直接改飛上海。140號航班在晚6點半到達江灣機場,但因機上無線電失靈,未能在江灣機場盲降。
140號航班隨即嘗試飛往龍華機場降落,在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試降並未成功。晚7點50分飛機因燃油耗盡決定迫降,由於降落途中燃油用盡發動機停轉,飛機在7點55分俯衝墜毀在龍華機場跑道前10米左右位置。
機長詹姆斯·格林伍德(James Greenwood)、副駕駛劉林森、報務員金鏗和27名乘客遇難,10名乘客倖存,但其中7名在送醫途中死亡。
中國航空115號班機(CNAC 115)於1946年12月25日上午10時30分於重慶白市驛機場起飛,經停武漢,目的地為上海,機型為C-46。
到達武漢後,飛機在得知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下繼續飛往上海。115號航班於下午5時30分到達上海,由於信號不暢未能在江灣機場盲降。晚9點時能見度提升,飛機準備在龍華機場降落。但在9時半繞行時墜毀在龍華機場西南1.6公里滬閔公路三號橋附近的一所學校上,所幸學校夜間無人未造成地面傷亡。
副駕駛譚興錚和20名乘客身亡,機長羅爾夫·勃蘭特·波勞斯(Rolf Brandt Preus)、報務員王孝德和6名乘客倖存。
歷史影響:
慘案發生後,國民參政會舉行會議,提出臨時動議,要求撤換交通部長俞大維及中央、中國兩航空公司的負責人。
交通部航政司司長李博侯和民航局局長戴安國來滬調查失事經過,並承認失事三機均系美國早已停止使用的C47型飛機,表示今後停止進口這種飛機。中國航空公司全體機師提出28點建議,呼籲改善機場和飛機設備。
上海地方法院檢察處認為航空公司盲降與夜航設備不齊全是造成飛機失事的原因之一,而兩航空公司應負「過失致人於死」罪責。
12月28日,法院派季蘇等三名檢察官調查此案。但1947年1月1日,國民政府頒布「大赦令」,該案便停止偵查,不了了之。
不過,由於輿論壓力,龍華機場在事故後對機場設施進行了改建,同時在1947年7月1日建立龍華航空站,管理國內民航飛行調度。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