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海原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
時間
1920年12月16日 ~ 1920年12月16日
地點
甘肅海原
相關人物
海原大地震
資料來源:探索網
簡介:

海原大地震,發生於1920年12月16日,晚間8點6分,震央位於中國甘肅省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規模為8.5級芮氏地震規模,矩震級為7.8級,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第十二度,即最高級級別烈度地震,為中國有地震記載中最高烈度地震,亦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烈度地震,波幅是後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十一倍能量,約為二億噸TNT炸藥的能量,全球九十六個地震監察局錄得此次地震,餘震維持三年時間。

據官方統計,約有234117人死亡,是繼嘉靖大地震及唐山大地震,為中國有記錄至今第三多人死亡的地震。僅在海原已造成超過73604人死亡,二百公里內附近的縣城全被波及,近至甘肅省、寧夏及青海省全境,對離至西南部的四川省及雲南省、東至綏遠省及山西省、西北至新疆省等地造成破壞,全中國感受震動。

海原縣在地震後山崩地裂,由於當地居民居住於窯洞內,因此難以抵受地震衝擊,死傷無數。中國國內十七省感受震動,以及鄰近的越南海防市的時鐘停擺。

事件背景:

在地震前夕,當地的收成與平時有極大差別,平年收成普通,但該年卻有大豐收。特產香水梨在果子未成熟時,再度開花結果。動物走出原先居住處,並不停地大叫及造出反常行為,此舉為普遍的地震的先兆。黃土崖倒塌。當地出現龍捲風及地震光,井水濺起。

當地在春夏天的交替期間,孩童們十分流行唱一首童謠,名為搖擺歌。歌詞十分簡單,十分明顯地暗示地震的來臨,詞中的「地搖了」正是當地口語地震的意思,所以在地震前當地已有先兆可尋,但童謠內容未必真實,而且有多個版本,所以未能查證。

據清朝文獻《固原縣志》及《朔方道志》記載,海原縣在震前已是一個經常發生地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