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女伶四大皇后選舉
女伶四大皇后選舉
時間
1930年05月03日 ~ 1930年06月18日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資料來源:搜狐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女伶四大皇后選舉,是1930年由天津的《北洋畫報》所舉辦的一次選舉,目的是選出當時京劇界公認最佳的四位女性旦角演員,在當時中國戲劇界娛樂界造成很大的轟動和回響。這個事件也反映了民國時期城市社會文化的許多面向。
最後經過激烈的競爭,票數依序為胡碧蘭、孟麗君、雪豔琴、章遏雲獲選為四大女伶皇后,而其中在當時受重視的女演員之一新豔秋則落選為第五名。
前幾名得票數都在兩萬票上下,以當時全國最大報紙上海《申報》的銷售量約數萬份來比較,《北洋畫報》以一個小報,能達成此的票數是相當可觀,也是在當時各報刊所辦演員選舉中少見的現象。
事件背景:
在近代以前,也有類似於此活動的菊選,其與有長久傳統的妓女花榜一脈相承,方式是由文人之間私下聚會,選出心目中的好演員來表彰,如在清代的北京,每逢科舉會試之年必菊選一次,選十或二十名,二十名則分文武(旦生二榜),放榜時選名勝之地,通知入選者師徒參加盛會,入選演員聲望增加生意也會變好。
而利用現代報刊採公開的方式來舉辦類似的選舉,則始於清末文人李伯元在上海辦《遊戲報》中的花榜,之後類似的妓女花榜選舉陸在續各種小報出現。演員的公開選舉也在民初開始出現,如北京的《順天時報》,於1917年即曾舉辦過票選名角名劇的活動。
但一直要到了1930年代,即京劇發展的鼎盛時期,這類的選舉才更加風行熱絡,許多娛樂性報刊紛紛舉辦各種演員票選活動,而其中又以女伶四大皇后選舉最轟動,最受注目。
Top
發生過程:
1930年5月3日,天津《北洋畫報》的戲劇專刊出刊滿百期,除了刊有一些紀念性的文章之外,並發布了四大女伶皇后選舉的公告。其大致內容是希望藉由所謂的「公意選舉」來解決戲劇界對於誰才是四個最佳女性旦角演員的爭論,其投票方式採不記名投票,每期的北洋畫報都會附選選票,將所選的四個人寫上寄至報社即可。期限為一個月。
但過了一個月之後,《北洋畫報》又「應讀者要求」延長選期半個月,並且每天公布各演員的票數。開始公布票數之後,各演員的支持者開始緊張,拚命追趕競爭,票數突然開始快速增加,甚至到最後兩天,各主要女演員的票數都增加了一倍之多。當時參選者之一的章遏雲回憶到當時演員和捧角者都努力互相競爭,造成《北洋畫報》銷路大為增加。
最後經過激烈的競爭,票數依序為胡碧蘭、孟麗君、雪豔琴、章遏雲獲選為四大女伶皇后,而其中在當時受重視的女演員之一新豔秋則落選為第五名。前幾名得票數都在兩萬票上下,以當時全國最大報紙上海《申報》的銷售量約數萬份來比較,《北洋畫報》以一個小報,能達成此的票數是相當可觀的,也是在當時各報刊所辦演員選舉中少見的。
選舉結束後,在當期的《北洋畫報》刊登了四人的照片上面畫了后冠。並撰文強調四個當選人在演技、武功、唱腔等方面各有優點,因此無分先後,盼望平息支持者們可能的爭端,根據章遏雲回憶,當時有不少落選者的支持者認為有作弊偽造選票等,在各個報刊上引發很多爭論攻訐。
《北洋畫報》並進一步徵求各演員的當選賀詞,於是之後幾期的戲劇專刊上出現了讀者的各種賀表文書,如給胡碧蘭的賀表中,作者自稱臣,模仿古代皇后登基的賀表文字形式,並用古雅的文字把演員的種種好處吹捧一番,而其中一個章遏雲的支持者,甚至因為她只得到第四名,非常難過,在賀詞寫道「臣甯蹈東海死耳,豈能於小朝廷求活耶?」表現出支持者的「忠心」。
歷史影響:
隨著京劇在清末民國時期的發展,一種演員與觀眾之間捧角文化逐漸產生,參與的「捧角家」來自於有錢商人、文人、學生、清代遺老等,他們用贈詩、寫劇評、捧場、經濟援助等方式與演員們建立私下的關係,並進一步一起認同其所支持的演員,並希望所支持的演員能有好的形象和地位。
四大坤伶選舉的參與,即反映了捧角家們的這種心態和作法。選舉這種看似較有公信力的競爭方式,使他們甚為在意勝負,用盡各種方式希望所支持的演員能夠獲勝,以提高所支持者其在戲劇界的形象,選後賀表的內容中的吹捧和落敗者的失望,更鮮明反映他們對演員的認同感。
在近代以前,京劇的舞台上僅有男性演員,一直到清同治年間才有女演員開始在上海出現,並逐漸影響到天津武漢,最後是北京。但早期的女演員地位低下,被視同於妓女,而她們演的戲,也被一般看戲人士評為「不入流」,捧場的觀眾也大多是喜好女演員的外貌或為私下結識女演員而來。
在這場選舉中即可以看到這種對京劇女演員看法的改變,首先「四大皇后」即是因為先有「四大名旦」而出現的頭銜,即表示雖然認為男女演員之間仍有差距,因此要以性別作區分來選舉,但也認為女性演員中,足以選出各方面表現優異的演員,而不再完全是「不入流」的。其次,在選舉的過程及結果裡,她們被支持者的文字們形塑成具有很崇高的地位形象,而雖然許多投票的人不一定是因藝而是因色才支持某位女演員,但《北洋畫報》卻更強調她們唱腔、身段、武功表現等方面的優異,來展示這各選舉結果的合理性。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