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豫鄂皖邊區圍剿
豫鄂皖邊區圍剿
時間
1930年11月 ~ 1932年10月
地點
河南、湖北、安徽
相關人物
豫鄂皖邊區圍剿
資料來源:國家檔案資訊網
簡介:

豫鄂皖邊區圍剿,為中國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蔣中正所領導的國民政府對實力日益壯大的中國共產黨發動大規模軍事圍剿。主要目標是中國共產黨位於豫鄂皖三省邊境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亦稱「鄂豫皖蘇區」。時國民政府設立鄂豫皖邊區綏靖督辦公署,調集大軍圍剿鄂豫皖蘇區,起初共軍較占上風,數度擊破國軍攻勢,進行成功的反圍剿,但最後因中共鄂豫皖蘇區中央分局書記張國燾戰略指導上的錯誤而失敗。

中華民國方面稱之為「豫鄂皖邊區圍剿」或「豫鄂皖三省邊區圍剿」,並未明確劃分次數,僅分前後兩個階段;中共方面稱之為「鄂豫皖蘇區反圍剿」或「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並將此戰劃分為四次。

豫鄂皖邊區圍剿以國軍的勝利告終,中共紅四方面軍主力因此離開根據地西進,國軍則繼續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分區清剿。

事件背景:

1930年代蔣中正與馮玉祥、閻錫山等新軍閥大混戰,中共趁此時擴展鄂豫皖根據地,與洪湖蘇區形成了三面包圍武漢的局勢,對於國民政府形成了極大的威脅。自1930年冬,蔣中正以江西中央蘇區作為重點發動大規模圍剿的同時,也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圍剿。

而中共相繼於1927年11月、1929年5月、1929年11月相繼開辟了鄂東北、豫東南、皖西三個「革命根據地」,並於1930年春統一三地為鄂豫皖邊區,整併各地紅軍為中國農工紅軍第一軍後,利用蔣馮閻大混戰的有利時機,大舉出擊,攻佔了許多城鎮和廣大農村,將原本彼此隔離的鄂東北、豫東南、皖西三地連成一片,成為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根據地。

按照中共黨中央指示,由羅山南下威逼武漢,配合中央蘇區的反圍剿,並準備向長江沿岸發展和打通與鄂東南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