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宛西自治
宛西自治
時間
1930年09月27日 ~ 1943
地點
河南南陽
相關人物
宛西自治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簡介:

宛西自治,又稱宛西地方自治,是民國初年,在河南省南陽盆地西部的鎮平、內鄉(今內鄉、西峽兩縣)、鄧縣(今鄧州市)、淅川四縣,由彭禹廷、寧洗古、別廷芳、陳重華等社會精英發起的一場區域自治運動。宛西自治是一場「以自衛促進自治,以自治達到自富」為目標,具有改良色彩的區域性現代化實驗。宛西自治的實質是精英統治,在自治期間,宛西地區由省政府委派的縣吏被架空,中國國民黨也難以在這裡建立組織和開展活動。

隨著宛西自治的不斷推進,宛西地區的社會治安開始好轉,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工農業、教育業都得到了大力發展。自治成果得到蔣介石的肯定,宛西自治一度在國內聲名鵲起,連閻錫山統治的山西省和桂系統治的廣西省亦派人前去視察,有人稱之為「中國地方自治楷模」。為了紀念宛西自治,內鄉縣建立了宛西地方自治館。

事件背景: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由於中國國民黨與北洋政府之間內戰不斷,宛西地區盜匪猖獗,據1926年的統計,僅鎮平縣內,土匪的數量達到一萬多人。土匪的活動方式,由過去的夜聚明散、暗偷明搶、勒索富豪,發展到了明火執仗、貧富不分,甚至攻城掠寨。民無安寧之日。社會混亂,人民不堪其苦。

另一方面,軍閥混戰,頻繁更換駐軍,或收編土匪擴充實力,或勾結土匪而分其利,或以「剿匪」為名抄家抄村,造成了河南民國史上兵匪不分的現象。很多土匪也把「拉竿做匪」當做升官的途徑。拉的土匪越多,官府給的官職就越大,地方政權特別是貪官,變成了助紂為虐的工具,已經無力履行對社會起碼的功能和職責。1930年編修的《內鄉縣誌》載「從古亂局,未有如此之甚者」,普通民眾對現狀極端地不滿,對軍隊和地方政權徹底失望。

北洋政府自1920年11月開始就頒布了《地方行政會議組織規則》、《縣自治施行細則》、《縣議會議員選舉規則》、《省參事會條例》、《市自治實施細則》等地方自治條文,為地方自治提供了政策支持,中國國民黨1927年奪權後,但其在宛西一帶的勢力有限,對宛西地區開展自治還未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