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電雷學校成立
電雷學校成立
時間
1933年01月 ~ 1938年06月28日
地點
江蘇鎮江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歐陽格
、
黎玉璽
資料來源:中國軍艦博物館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電雷學校建立於1932年,隔年一月招收第一期學生,創辦者為歐陽格,為中華民國海軍的訓練學校。它不歸於海軍部管轄,而是直屬中央陸軍參謀本部,其中的人員也多由黃埔軍校轉任。
因此當時電雷學校的風評或是自稱都自命為「海軍中的黃埔軍校」。此校的畢業生被稱為「電雷系」,是中華民國海軍早期人事四大派系之一,著名的畢業生有黎玉璽、崔之道、胡敬端、齊鴻章、胡嘉衡等人。
電雷學校是由軍政部秉承蔣中正之意成立,為的是避開陳紹寬閩系把持的海軍部,所以電雷學生亦自命為「天子門生」,但相對的,陳紹寬的閩系海軍則從來不肯承認他們的海軍資歷。相較其他海校電雷的受業時間最短,但學校附屬快艇大隊的「戰訓合一」則是其特色,一般認為電雷系的學識基礎相對不足,但善於政治鬥爭。
事件背景:
1926年,因中山艦事件中曾參予逮捕中山艦艦長李之龍的行動,國民黨內要求原黃埔海校副校長歐陽格離開廣州。歐陽格在政府資助下赴英國、德國考察海軍。
1931年,歐陽格回國,向蔣中正提出建議,建立一支以魚雷快艇為主的海軍部隊,希望能以小勝大,擊敗日本海軍。
由於當時的中華民國海軍名義上統一,有一個以閩系為主的海軍部,實際上原北洋海軍的三個派系(閩系、粵系、東北系)仍原封不動地保留著,不過以艦隊的形式出現而已。這三系海軍自成系統、互不統領,甚至連海軍學校也各歸各的,培養自己的海軍人才,至於規章制度、薪俸等級、銓敘規則等就更不一致。
然而,這三系海軍都不是蔣中正的嫡系,特別是對以陳紹寬為首的閩系海軍上層始終懷有戒心,於是蔣中正決定聽從歐陽格的建議,著手建立其嫡系海軍,因此,民
國海軍的又一派系─「電雷系」應運而生。
Top
發生過程:
1932年,蔣中正批准於鎮江北固山甘露寺成立電雷學校,由歐陽格任校長,並將軍政部兵工署管轄之電雷大隊劃歸其下,1933年1月開學。
但電雷學校直屬軍政部(後改屬陸軍參謀本部),不歸海軍部管轄,引起海軍不滿。海軍不承認電雷學校畢業生的資格,認為他們程度不佳,不提供軍艦給電雷學校實習,也不讓他們擁有海軍軍籍,形成海軍內部的派系鬥爭。
電雷學校最初的帶隊官由黃埔軍校中派來,之後逐步由黃埔海軍學校、青島海軍學校畢業的學生取代。在1932年草創時由於缺乏船隻歐陽格還得以私人關係向浙江水上警察局商借炮艇「海靜號」作為實習之用,而後雖然獲得使用民船與海軍舊艦供實習使用,但與其他海軍學校相比起來仍屬寒酸。直到1935年向江南造船廠訂購同心、同德兩艘艦艇後,才擁有自己的新船。
1936年,校本部遷往江陰黃山港,定名為軍政部電雷學校,由蔣中正親任校長,歐陽格任教育長,實際處理校務,雇用德國與義大利海軍顧問。
同年6月,馬尾海軍學校第四期輪機班學生晏海波等30人因違反校規被開除,歐陽格收容其中非福建省的學生12名,成立電雷學校第一期輪機班。
1937年抗戰爆發,軍事委員會下令由電雷學校直屬部隊與江陰要塞等防衛武力組成江陰江防司令部,下轄魚雷快艇大隊與一批練習艦艇,曾發動夜襲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但失敗。
12月,首都南京淪陷,電雷學校後撤至四川。1938年6月28日歐陽格以貪污、作戰不力的罪名遭逮捕,電雷學校奉命解散,學生併入青島海軍學校,而艦艇則合併到海軍總司令部。
歷史影響:
儘管電雷學校壽命短暫,共只收了四期學生,且只有第一期與第二期學生畢業,第三期與第四期學生在畢業前就被併入青島海校。
但電雷學校畢竟是蔣中正嫡系,自稱是「海軍的黃埔軍校」,以「天子門生」自居,自是受到當局的特別照顧,電雷畢業生來台後許多位居海軍要津,前參謀總長、海軍總司令及四星上將黎玉璽便是代表人物。
另外,電雷三期的胡嘉恆(原名胡德華)在國府遷台後,也受到重用,他是民國以來陣亡最高軍階軍官,在1965年八六海戰時以海軍巡二艦隊少將司令身份隨「劍門」艦沉沒而亡。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