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廣州戰役
廣州戰役
時間
1938年10月12日 ~ 1938年10月23日
地點
廣州
相關人物
余漢謀
、
張瑞貴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廣州戰役為1938年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4戰區部隊在廣東省廣州灣地區與日本第21軍進行的防禦戰役。
9月,日軍決定進攻廣州。10月上旬,企圖在大亞灣登陸,攻占廣州。20日,日軍第18師團發動全面攻勢,中國守軍防線被突破,守軍向後潰退。21日,日軍攻占沙河,並占領廣州市區。
日軍第104師團向廣州以北推進,攻占太平場;23日占領從化。第5師團與海軍配合,於23日攻占虎門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於29日到達廣州南郊。
至此,日軍控制了廣州及附近要地。廣州戰役結束。日軍成功切換了華南外國援華物資運輸的交通線,抗戰越發艱難。
事件背景:
七七事變後,全面對日抗戰爆發,戰線由北至南慢慢延伸,歷經多次大型會戰後,戰火蔓延至南方的廣州,廣州當時為國民政府接收外援的重要港口城市,對於中國的抗戰具有重要意義。
為策應武漢會戰,日軍大本營於1938年9月17日下達對廣州的攻擊令。10月上旬,日本第21軍下轄第5、第18、第104師團分別從青島、上海、大連出發到達澎湖集結待命,企圖在大亞灣登陸,攻占廣州。
負責防禦的中國第4戰區第12集團軍部隊集中部署在大亞灣至廣州、珠江東岸一線。10月9日,日本第21軍主力船隊出發,於10月11日晚抵達廣東大亞灣。
Top
發生過程:
10月12日凌晨,日軍第18師團在大亞灣左面和正面蝦涌一帶登陸;及川支隊在鹽灶背登陸;第104師團在大亞灣右面玻璃廠登陸:第18師團一部在蝦涌以西澳頭登陸後,繼向淡水進攻。中國守軍抵抗後於當晚棄城撤退。
日軍第18師團另一部登陸後即向惠州推進;10月13日攻占平山;10月14日占領橫瀝,並進至惠陽南郊。第104師團登陸後於10月12日占領平海;10月13日占稔山、吉隆,到達惠州南面,尾隨第18師團推進。
10月14日黃昏,日軍以優勢兵力向惠州發動猛烈攻擊;中國守軍第151師稍作抵抗後於當晚撤退。10月15日,惠州失陷。10月16日,日軍攻陷博羅後,主力向增城突進;及川支隊由惠州向廣州作大迂迴行動。第4戰區命令各部向廣州附近集結,第65軍增防東江。
10月17日,第153師在福田一線擊潰日軍一個聯隊,迫使日軍退回博羅;獨立第20旅在正果擊潰日軍少數偵察部隊。於是,第4戰區決定以第186師固守增城正面,並調集戰車、炮兵支援;以第153、第154師從右翼,獨立第20旅從左翼合圍日軍,企圖將日軍聚殲於增(城)博(羅)公路間浮羅山下。10月19日晨,日軍第18師團到達增城。中國軍隊與日軍激戰竟日,當晚撤退,增城失守。
10月20日,日軍第18師團發動全面攻勢,中國守軍防線被突破,守軍向後潰退。日軍迂迴部隊及川支隊進攻從化、花縣,以圖截斷廣州至韶關間聯繫。是日晚,第4戰區在廣(州)增(城)公路兩側布防,阻擊日軍,將主力撤至粵北的翁源、英德一線,而以一部防守廣州。
10月21日,日軍攻占沙河,並占領廣州市區。日軍第104師團向廣州以北推進,攻占太平場;10月23日占領從化。與此同時,第5師團與海軍配合,於10月23日攻占虎門要塞;10月25日攻陷三水;10月26日又陷佛山,於10月29日到達廣州南郊。至此,日軍控制了廣州及附近要地,廣州戰役結束。
歷史影響:
廣州戰役結束後,國軍第四戰區防線北移至粵北一帶。日軍實現了切斷中國由華南接受外援的交通線,以及策應武漢作戰的目的。對中國來說,則不僅失去了重要的國際物資補給線,而且影響了全國戰局。
由於廣州被占領,粵漢鐵路被打通,再堅守武漢已失去意義,國軍遂撤出武漢。日軍打通了南北交通線。但同時也發現戰線過長,已無力再發動大型戰役。廣州、武漢的淪陷標誌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戰後,廣州當地百姓為紀念此役陣亡將士,在愛國人士王雁門等發動下,在白面石村前的老虎石崗頂建抗日陣亡烈士墓,並在黃沙壩坳建抗日陣亡烈士紀念亭,此亭後來毀壞,但1985年白面石村民又再度集資重建。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