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1939年天津水災
1939年天津水災
時間
1939年08月 ~ 1939年10月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1939年天津水災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1939年天津水災是1939年8月至10月期間在中國天津發生的一次洪水災害。這場災害造成當時天津市區百分之八十的地區被洪水所淹,超過10萬間房屋被沖毀,八百多萬人受災,六十五萬天津及其周邊居民成為災民,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法幣6億元。

1939年8月20日,日軍天津防衛司令官本間雅晴建議抗洪指揮命令系統一元化,時任天津市市長溫世珍和天津英租界、天津法租界的首腦欣然同意。日本出動第二十七師團和中日官民以及英法駐屯軍有關人員修壩排水並進行防疫、救護和清掃等抗災工作。一直到1939年10月初,洪水才告退。

事件背景: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而華北平原西起太行山、北依燕山,這兩座山脈的迎風區為大暴雨集中地帶,而且這片區域地形陡峭,地勢低洼,土層植被覆蓋薄,特別容易造成大洪水。

天津還處於海河流域下游,由於海河是由上游的永定河、北運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運河五大河流還有眾多支流等匯集而成得一條寬度不大的且泄水能力小扇形水系,因此當天津及周邊地區進入夏季雨季時,洪水來勢兇猛且渲瀉不暢,極易引起海河地區洪水泛濫。

天津歷史上曾經多次發生過重大水災,從1653年到1939年之間,包括1653年、1654年、1668年、1801年、1871年、1890年和1917年這些年份,天津都遭遇了比較大的洪澇災害。其中,比較嚴重的就是1917年和1939年這兩次大水災。

除了1939年天津水災的自然原因外,當時日本軍方為了削弱抗日武裝力量所採取的決堤放水的行動也使海河流域沿岸得防汛抗洪設施遭到了破壞。當時,日軍扒開大清河、子牙河、滹沱河和滏陽河等河沿岸的182處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