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常德細菌戰
常德細菌戰
時間
1941年11月04日 ~ 1941年11月04日
地點
湖南常德
相關人物
常德細菌戰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簡介:

常德細菌戰是1941年8月11日侵華日軍對中國常德實施的一次細菌戰。1940年6月,日軍攻占宜昌,封鎖長江三峽水道,將中國的第五戰區沿江劈為南北兩半。8月,第六戰區宣告成立,長官部設在靠近常德的鄂西恩施。

常德是北通荊襄、西連黔川的軍事重鎮,同時處於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結合部上,既是第六戰區長官部的屏障,又是第六戰區軍民的糧倉,而且扼守湘川公路,戰略地位變得更為重要。

為加大對常德的破壞,1941年8月11日,日軍負責協調細菌戰聯絡工作的井本熊男中佐飛抵南京,下達大本營陸軍部作戰指令,對中國常德實施細菌戰。11月4日,侵華日軍731部隊在常德空投鼠疫跳蚤。

這次細菌戰以常德城為中心,波及周邊10個縣30個鄉的150多個村。鼠疫的流行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據調查,有名有姓的死者為7643人。

事件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了摧垮中國的抗日鬥志,不顧國際法律的約定,組建731部隊等細菌部隊,對中國軍民實行細菌戰。武器為鼠疫、霍亂、炭疽等細菌武器,造成不少地區的人們無辜死於因細菌戰造成的瘟疫。

常德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自古就是北通荊襄、西連黔川的軍事重鎮。1940年6月,日軍攻占宜昌,封鎖長江三峽水道,將中國的第五戰區沿江劈為南 北兩半。8月,第六戰區宣告成立,長官部設在靠近常德的鄂西恩施。從此,處於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結合部上,既是第六戰區長官部的屏障,又是第六戰區軍民 的糧倉,而且扼守湘川公路,連通第六、九戰區的常德,戰略地位變得更為重要。

當時,國軍名將薛岳與日軍展開了第一次、第二次長沙會戰,擊斃日軍甚眾。而常德是長沙附近的戰略要地,是長沙的主要後援地,為救護、醫藥、糧食的補給,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常德,成了日軍的心腹大患。由於日軍騰不出兵力攻打常德,為了拔掉常德這眼中釘、肉中刺,日軍決定對常德進行了鼠疫細菌的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