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外蒙古獨立公民投票
外蒙古獨立公民投票
時間
1945年10月20日 ~ 1945年10月20日
地點
外蒙古
相關人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外蒙古獨立公民投票,是依照《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內之規定,而在1945年10月20日於外蒙古(包括科布多,不包括唐努烏梁海)所舉行的一次公投,外蒙古公民是否同意外蒙古從中國獨立。中華民國政府特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率領蒙藏委員會、外交部、軍政部等代表,於10月18日由重慶經北平,乘機飛抵庫倫(今烏蘭巴托)觀察投票情形。
投票日當天由外蒙古喀爾喀四部、科布多共18個盟部以戶為單位、所有滿18歲以上不分性別的公民進行。採用的是記名投票,在「贊成」和「反對」的兩個選項欄中劃線。投票工作於10月20日午夜完成。附屬於外蒙古的唐努烏梁海此前已被蘇聯併吞。
最終贊成蒙古獨立者佔全體的97%,其餘為棄權,沒有人投反對票,外蒙古從此脫離中華民國獨立。
事件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庫倫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等在俄國的武力支持下,宣布脫離清朝統治,建立「大蒙古國」。1913年沙俄與北洋政府簽訂了《中俄聲明》。聲明規定: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中國承認外蒙古對科布多的管轄,同時不得在外蒙古派駐軍隊,不得移民。1915年6月7日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圖簽定《恰克圖協定》,將此聲明具體化。據此,同年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大蒙古國」的獨立。外蒙古王公向北洋政府求援,情願撤銷自治,恢復清代外蒙古舊制。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後,蘇俄忙於內戰,無暇東顧。1919年,北洋政府以直系將領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派兵進入外蒙古。
徐樹錚駐兵外蒙古後,無視外蒙古當地的文化宗教傳統而強行改革,招致了外蒙古人民的強烈民族情緒,從而引發了新一輪的獨立運動,其中以求助於白俄軍援的哲布尊丹巴的傳統宗教派和求助於蘇俄軍援的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新興共產派這兩大民族獨立勢力,都將中國北洋政府的軍隊視為侵略者。1921年2月11日,恩琴指揮的俄國白軍攻入庫倫,驅逐了中國守軍;同年3月18日蘇赫-巴托爾、喬巴山領導的軍隊擊敗了買賣城的中國守軍。蘇俄軍隊於同年5月開進外蒙古,與蒙古人民革命黨軍一道於7月6日進入庫倫,擊敗了恩琴的白俄軍隊,同年也將中國軍隊逐出外蒙古。此後,蘇聯將唐努烏梁海改組為獨立的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1944年直接併入蘇聯,成為俄羅斯聯邦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組建君主立憲政府。1924年哲布尊丹巴活佛逝世之後,外蒙古政府於11月26日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外蒙古第二次獨立後,中國北洋政府及接續的南京國民政府對蒙古的獨立地位始終未予承認。1928年,國民政府在行政區域上將外蒙古改為蒙古地方。直至1945年8月14日在蘇軍入侵中國東北之後,中國國民政府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有兩個重要的副件:第一,「最多三個月足為完成(蘇軍從東北)撤退之期」;第二,作為蘇軍撤出東北的條件,「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
Top
發生過程: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舉行公民投票,這次投票是在蒙古人民革命黨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小呼拉爾主席團領導和具體組織下進行的,中華民國政府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率團到庫倫監督外蒙公民投票。全境共設4251個投票所,在494960人有投票權的十八歲以上公民之中,除7551人因旅行或重病未參加投票外,全部參與公投,總投票率高達98.4%,沒有一票反對蒙古獨立。
雷法章則在事後的報告中稱:「我抵達庫倫....與外蒙古國務總理兼外交部長兼大元帥喬巴山晤談多次....喬巴山曾經在正式投票前很自信的對我說:『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公民投贊成票』。結果不出所料,足見他們組織嚴密,控制徹底了。」
1945年11月15日,日本投降三個月後,蘇軍違約,並沒有從東北撤軍。年底,中國派蔣經國訪俄,史達林威脅:東蒙古也要獨立。蔣經國對史達林表示:「我們中國堅持抗戰八年,就是為了把失地全部收回來。今天反而把這麼大的一塊地方割讓出去,豈不失去了抗戰的本意?」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6年1月5日,公告表示接受公投結果,承認外蒙古獨立。蒙古人民共和國之主權獨立地位就此確立並逐漸獲得國際承認。
當時的媒體也對此事大幅報導,中央社於1月5日當日即報導:「國府於一月五日發表承認外蒙獨立之公告如下:外蒙古人民於民國卅四年十月廿日舉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近據外蒙古投票事務人員之報告,公民投票結果,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贊成獨立,茲照國防會最高委員會之審議,法定承認外蒙古之獨立,除由行政院轉飭內政部將此項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歷史影響:
1953年,因內戰失利,撤退至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宣布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撤回對外蒙古獨立的承認。在台灣所出版的中華民國全國地圖上,例如國民大會秘書處自民國68年5月至民國80年10月所編的《會議實錄》所附的《中華民國全圖》,仍宣稱法理的中華民國疆域包括外蒙古。但是1961年外蒙古加入聯合國,中華民國放棄使用否決權,這使得1953年控蘇案的成果毀於一旦。
1990年之後,李登輝主政下的中華民國政府默認了蒙古國的客觀存在;2002年民進黨執政後,進一步於蒙古國設立代表處,並在外交部網站的各國介紹中加入蒙古國,至此完全承認外蒙古獨立。而蒙方亦於2003年在台北市設立代表處。
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表示「民國35年我國憲法制定公布時,蒙古獨立已為我政府所承認,因此,當時蒙古已非我國憲法第4條所稱的『固有之疆域』。」正式否定外蒙古為中華民國法定領土,重申外蒙古為一個主權國家。至此中華民國在實際與法理上均已徹底揚棄對外蒙的主權聲索。
目前台灣市面上所發售的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均已將外蒙古排除在中國之外作為獨立國家標示,教科書亦然。包含外蒙古在內的「中華民國全圖」(俗稱「秋海棠」)則已相當罕見或不再發行。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