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葛根廟屠殺
葛根廟屠殺
時間
1945年08月14日 ~ 1945年08月14日
地點
內蒙古葛根廟
相關人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葛根廟屠殺,是指1945年8月14日在滿洲國興安総省葛根廟(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霍爾沁右翼前旗葛根廟鎮)發生的一千多位的日本關東軍軍屬被東北抗聯和蘇聯紅軍戰士的聯合攻擊後超過千人自殺或者戰死的事件。
1945年8月8日,蘇軍同時自北、東、西三方向對滿洲發動進攻,由於蘇方遞交宣戰書後即被切斷通訊,日本大使沒能將消息傳回國內,關東軍受到完全奇襲。蘇軍迅速推進、擊潰日軍抵抗,隨後展開對南庫頁島和北方群島登陸行動,奪回日俄戰爭中失去的領土與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
進入中國東北的蘇聯紅軍軍紀敗壞,官兵的放縱行為明顯,蘇聯紅軍對戰敗的日本人進行搶掠施暴,葛根廟有超過一千多名的日本軍屬被東北抗聯和蘇聯紅軍的聯合攻擊殺害。事後也有不少中國軍民給小孩提供食物,撫養小孩成人或是收留被日軍拋棄的女性當妻子,不少孤兒成了繼續留在中國成為殘留日本人
事件背景:
九一八事變後,滿州國成立,自然資源匱乏的日本鼓勵國內民眾移民滿州,日本廣田內閣決議了「滿洲移民開拓推進計畫」,該計畫打算在1936年至1951年將500萬名日本人移居至東北。在此同時也推出了要建造100萬戶移民住所的的計畫。
日本政府在1938年到1942年之間陸續將20萬名農業青年以及在1936年時將2萬名的舉家移民者送往東北。此外除了開拓團外還有大批日本軍政人員、工商界人士也紛紛移入東北。而作為移民住居責任的負責人,加藤完治擔任了滿洲拓殖公社的工作。
1939年12月,日本和滿洲國雙方政府發表了《滿洲開拓政策基本要綱》,宣稱自1940年起,「滿洲移民事業」實行新體制,並稱「滿洲開拓政策是日滿兩國一體的重要國策,為建設東亞新秩序,以培養確立道義的新大陸政策之據點為目的。」
在日本的指使下,滿洲國根據《基本要綱》的要求,在1940年5月、6月、1941年11月先後公布《開拓團法》、《開拓協同組合法》、《開拓農場法》,規定了開拓團和開拓協同組合的性質、組成、管理、土地、財務等方面。
從1942年之後由於日本戰局惡化而需要兵力動員,使得要找到成年男性入墾變得困難,所以「滿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成為拓墾主力。而從軍事的觀點來看,主要是先選擇接近蘇聯國境的東北北部來移民。
而在日本軍隊喪失了在黃海與日本海的制海權、制空權後,這項移民計畫也宣告終止。截至1945年底止,日本在東北移民人數達166萬人,其中農業移民達32萬人,亦有27萬人的說法。
Top
發生過程:
跨貝加爾時間1945年8月8日晚上11時,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向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尚武通告,表示蘇聯已向日本帝國宣戰,並從8月9日起,蘇聯政府將進入對日作戰狀態。從跨貝加爾時間1945年8月9日0時01分起,蘇軍三個方面軍同時向滿洲東、西及北三個方向進攻。
紅軍以高度機械化的絕對優勢迅速擊敗關東軍和滿洲國軍。8月11日,溥儀及滿洲國政府官員開始乘火車撤退。在滿的日本軍民也開始撤離。
8月14日上午11時40分,當日本軍屬護送隊在葛根廟丘陵一帶時,遇上有14輛T-34坦克和20輛半履帶車的蘇軍先頭部隊,淺野良三參事官舉白旗上前,在蘇軍接近後首先開槍攻擊蘇軍戰士,結果被機關槍打死,蘇軍接著就開始對丘陵上的人們開火,坦克還追上來碾壓死者和活人,血肉四處飛舞。
蘇軍每次都殺了一陣就先回去補充彈藥和補給,等日軍後退後就又上前追擊。同時蘇聯車載步兵還上來用刺刀捅死發現的倖存者。兩小時後一千多人戰死,經此時只剩下一百數十倖存者。倖存者也多由於被打傷、被坦克壓傷、或是家人已經不在而自殺。死者中有兩百名興安街在満國民學校學生。
偕同蘇軍作戰的中共東北抗日民主聯軍則進行了不斷的追襲戰,逃跑的日軍多有被剝得一絲不掛者,也有倖存者逃亡到河中淹死者。抗聯的士兵由於缺乏重火力只能使用冷兵器對擁有重火力的日軍展開進攻,關東軍潰敗後拋棄隨行的家屬,還棒打帶著小孩的母親將小孩奪走,並且從守護小孩的大人身邊奪走成群的小孩,將之賣到人口黑市,日本人男孩的價格是300日元,女孩500日元。
歷史影響:
葛根廟屠殺造成一千多人被殺害,事後也有不少中國軍民給小孩提供食物,撫養小孩成人或是收留被日軍拋棄的女性當妻子,不少孤兒成了繼續留在中國成為殘留日本人。
其實這樣的案例,在當時並不少見,不少開拓團成員基於效忠天皇的理由在蘇軍到來前切腹,甚至全團集體自殺。到1945年停戰時,約有11000人戰死,而如果包括自殺及傷病而死的開拓團成員,則死亡人數約為80000人。
隨著日本戰敗後的混亂,以開拓移民團為中心等從中國大陸歸國的「引揚者」在歸國後沒有棲身之所,戰後也無可奈何地過著苦難的生活。日本政府將這些人安置到日本各地的移居用耕地「引揚者村」,但是不少農地都不宜耕作,導致很多人都生活在惡劣的情況下。而由於戰敗的日本政府和民眾都相當窮困,所以日本政府無法給與足夠的援助。
日本厚生省的資料顯示,截至2001年8月有2767人被確認為「戰爭遺孤」,其中1265人身份得到確認。回國居住的遺孤有2300多人,如計算他們的直系親屬則共有9000多人。雖然日本政府在1994年制訂了《中國殘留孤兒戰爭支援法》,對開拓團孤兒進行援助。回國工作10年以上的人,每月最多可以領取4萬至5萬日元的養老金。 2002年9月,600餘名歸國戰爭遺孤控訴日本政府,要求政府作出道歉和賠償。
由於遺華日僑長期在中國生活,與日本社會分離,而且思想和價值觀長期受到中國的影響,又未能掌握日語能力和習慣日本的生活,因此不少人在回國後都喪失了在勞動能力,同時由於歧視和財政負擔,不被日本家庭接受,也造成了遺華日僑與日本家庭的隔閡。
日本家庭拒絕援助遺華日僑,使他們的生計很艱難,每月只能領受政府的救濟金,目前許多遺華日僑仍生活在日本社會的底層,難以適應日本社會的正常生活,這些遺孤後代就和當地華人黑社會一同犯罪。她們帶回去的子女,因為中日兩國文化不同,也很難適應日本學校的學習。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