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台灣光復致敬團
台灣光復致敬團
時間
1946年08月 ~ 1946年10月
地點
台灣
相關人物
林獻堂
、
葉榮鐘
、
丘念台
資料來源:典藏台灣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台灣光復致敬團成立於1946年8月,乃是由台灣仕紳組成,前往中國大陸與國民政府溝通的民間團體,其主要目的除了對國民政府將其台灣重新收為中國領土表示感謝之意,亦有溝通兩岸政情的作用。
1946年8月,台灣知名人士丘念台倡議由台灣當地仕紳數名組團前往大陸,對國民政府將其台灣重新納為中國領土並結束戰爭狀態表示感謝。
該團原本定名為「感恩團」,名單確定後,經該團成員商討後,決定取消「感恩團」名稱,改為「台灣光復致敬團」,而光復即為「台灣光榮回復到中國領土」。
光復致敬團於8月27日前往上海,並由上海轉南京等地。該團不但祭祀黃帝陵,也面見當時中國實際領導人蔣中正。而該致敬團滯留大陸做全面性溝通與觀察,直至同年10月才返台。
事件背景:
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失利的中國清廷將其台灣割讓給日本。而50年後的1945年8月,二戰失敗的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同年10月25日,在台日軍的受降典禮於台北公會堂舉行,此時進入中華民國時代。
台灣知名人士丘念台倡議由台灣當地仕紳數名組團前往大陸,對國民政府將其台灣重新納為中國領土並結束戰爭狀態表示感謝,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消除歷史隔膜,台灣知名人士自發組織團體,欲赴大陸進行拜謁黃帝陵等一系列活動。
Top
發生過程:
台灣光復後,有鑑於戰後台人對中央政府的疏離,以及對台灣政治失望,為了促進雙方的認識理解,1946年8月,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執行委員丘念台籌組「感恩團」赴大陸表達台人的感謝,以及對政府的期望,甚至希望能進一步向中央陳情。
丘念台定名為「感恩團」的這一支隊伍,經商討研議後,該團由省議員林獻堂擔任團長,團員及其工作人員分別為李建興、林叔桓、鐘番、黃朝清、姜振驤、張吉甫、葉榮鐘、陳逸松、林為恭、丘念台、陳炘、陳宰衡、李德松、林憲等合計十五名。
感恩團名單確定後,經該團成員商討後,決定取消「感恩團」名稱,改為「台灣光復致敬團」,而光復即為「台灣光榮回復到中國領土」。
除此,籌組過程中該團主導人丘念台同時與當時台灣地方政府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行政長官陳儀研商相關事宜。陳儀因顧慮統治領導地位受到挑戰等因素,要求該團團長不得由林獻堂擔任並剔除名單中爭議性較大的陳炘,不過兩項要求均遭到致敬團拒絕。在兩方討論後,陳儀勉為接受此致敬團的成立,但更改原先許多陳情的行程。
光復致敬團敲定成員與細節後,於8月27日前往上海。並由上海轉南京等地。該團不但祭祀黃帝陵,也面見當時中國實際領導人蔣中正。並由林獻堂代表台灣人士捐贈五千萬法幣。而該致敬團滯留大陸做全面性溝通與觀察,直至同年10月才返台。
歷史影響:
雖然團員原來主要是希望能有陳情的機會,希望對台灣政局有所影響,但最後只能變相的參觀旅行和致敬,不過,團員也利用這次得來不易的機會來表達台灣人的立場,並發表政府對懲治台人「漢奸」的意見,有助於中央對台灣的認識。
但可惜的是台灣光復致敬團得努力,僅不到半年就宣告失敗,1947年爆發228事件,致敬團原先呼籲要中央的台灣問題全部浮上檯面,團員原希望能撤換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行政長官陳儀,不僅沒因此下台,反而成為228事件的元兇。
不過,台灣光復致敬團仍有留下一些值得紀念的東西,國民政府後來特地以該團的「光復」名稱,宣布每年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作為中華民國的國定節日。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