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兩淮保衛戰
兩淮保衛戰
時間
1946年08月21日 ~ 1946年09月22日
地點
江蘇淮陰、淮安
相關人物
兩淮保衛戰
資料來源:中華網
簡介:

兩淮保衛戰為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軍和中國共產黨部隊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初期,為爭奪當時江蘇省北部兩座重要的縣城淮陰、淮安而展開的戰鬥。結果國民政府獲勝。

1946年7月,張靈甫率領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在南京誓師,之後被調至蘇北前線,向蘇北新四軍進攻,國軍連占宿遷、泗陽、淮陰、淮安等城,以及寶應等重鎮和十幾座縣城。

儘管在接管該地區的過程中國軍傷亡14000餘人,卻只是滄海一粟,戰果遠更豐碩。山東共軍援軍聽聞兩淮失守,退到漣水地區,戰鬥結束。

國軍的這場勝利對共軍士氣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一些共產黨員將共軍此敗歸於共軍領導毛澤東犯了和內戰後期蔣中正一樣的以不現實的戰略目標干涉當地指揮的錯誤。

這場戰役意外的政治餘波,也成為幾十年後文化大革命期間,共軍指揮官粟裕因在此戰中的避戰作為遭到批評的理由。

事件背景:

泗縣之戰後,國民政府將整編74師和整編26師的一個旅從淮南重新部署到淮北,到1946年8月中,國民政府已奪取包括朝陽集、廟山圩在內的地區。

19日,國軍在當地的軍區司令員陳誠在徐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了國軍下一步的戰略:由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李延年率四個師向東穿過湖北的津浦鐵路推進。

當時華中戰場上的形勢是,南線國軍經過蘇中數戰,被阻截於海安、如皋以南地區,它所占的海安、如皋已成孤立的據點,北線國軍,經過兩戰後,與山東野戰軍對峙在兩淮以北一線。種種跡象表明,國軍正在重整部署,調兵遣將,策劃第二期作戰,企圖南北對進,會攻兩淮。

共軍高層判斷,戰場將由華中解放區前部向縱深發展轉移。但是轉移的時機、方向和轉移後的布局,則尚待觀察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