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蘇中戰役
蘇中戰役
時間
1946年07月13日 ~ 1946年08月31日
地點
江蘇
相關人物
蘇中戰役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蘇中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戰略防禦階段初期,利用國軍注意力集中在圍堵中原突圍,華中野戰軍在江蘇中部地區反擊國軍進攻而連續進行的七次作戰的總稱,因而《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又稱其為蘇中「七戰七捷」。

蘇中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後,中國共產黨的人民解放軍在主要戰場上與國民黨政府軍間較大規模的初戰,對中共帶有戰略偵查性質。此役,國軍參戰部集中15個旅計12萬兵力,共軍華中野戰軍參戰部19個團,計3.3萬人。在約4:1的兵力對比下,華中野戰軍堅持了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消滅敵人的原則,利用解放區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戰法相對靈活,在連續作戰中得到了及時休整、補充,不斷增加了戰鬥能力,因而獲得了勝利。

事件背景:

1946年6月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以58個旅約46萬人的兵力,向華東解放區發動進攻。其中蘇中解放區是國軍進攻的主要方向之一,第一綏靖區司令官李默庵指揮5個整編師15個旅約12萬人,企圖首先進攻如皋、海安,爾後再沿南通、贛榆公路和運河線北犯,以配合淮北國軍進攻淮陰。

中共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考慮到蘇中地區物產豐富,補給方便,部隊熟悉地形、民情,因而在蘇中作戰比較有利。於是,便向中共中央軍委建議:華中野戰軍主力首先在蘇中作戰,然後再執行中央軍委的部署西出淮南。

這一建議得到了毛澤東的同意,毛澤東認為:「先在內線打幾仗,再轉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據此,粟裕和華中野戰軍政治委員譚震林決定:集中華中第1、第6師和第7、第10縱隊共19個團3.3萬餘人,在民眾的支援和民兵配合下,運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法,迎擊國軍。

在部署上,以第10縱隊及地方武裝一部據守邵伯,阻擊可能由揚州北犯之國民黨軍;以第1、第6師和第7縱隊集結于如皋、海安地區待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