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協和語
協和語
時間
1931 ~ 1945
地點
中國東北
相關人物
協和語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協和語,又稱興亞語、日滿語、大東亞語,指的是20世紀初流行於滿洲國(今中國東北)的混合語言,混合漢語、日語兩種語言的特徵。

協和語分為漢語的協和語、日語的協和語兩種。漢語的協和語指滿洲國統治時期,在漢語(當時日本人稱通行於滿洲國的漢語官話為「滿語」)中引入日語詞彙和使用日式語法的混合語。而日語的協和語則是一種由滿洲國非日本人使用的一種夾雜有大量漢語詞彙的新式日語方言。

此外,日本人在學習漢語時所說的漢語,以及在日華僑長期受到日語影響所說的漢語有時也可視為一種漢語的協和語。名詞協和語也是協和語中的一個詞彙。中國近代以來,一直不斷地從日語中借入漢語詞彙,即和製漢語,而這些詞大多限於對中國人來說的新鮮事物(如科學、哲學、社會主義等),協和語則在引入新詞彙的同時加劇了對於漢語的替換。

事件背景:

918事變後,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溥儀的滿洲國,由於滿州國是日本的傀儡政權,成立之後有大批日本移民進入,且日本人在各層次的機關擔任實質領導人,滿洲國還規定日語是中小學的必修課,學校的日籍教師也達到了40%以上。

由於無論是在政界、商界,還是一般民間,中國人和日本人的交流都成了當務之急,加之日本和滿洲國當局的推波助瀾,逐漸形成了協和語的應用。

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協和語是漢語和日語語言接觸後,並互相交流語法和詞彙而形成的。因此兩種協和語都屬於皮欽語、克里奧爾語,也就是所謂的混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