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協和語
協和語
時間
1931 ~ 1945
地點
中國東北
相關人物
溥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協和語,又稱興亞語、日滿語、大東亞語,指的是20世紀初流行於滿洲國(今中國東北)的混合語言,混合漢語、日語兩種語言的特徵。
協和語分為漢語的協和語、日語的協和語兩種。漢語的協和語指滿洲國統治時期,在漢語(當時日本人稱通行於滿洲國的漢語官話為「滿語」)中引入日語詞彙和使用日式語法的混合語。而日語的協和語則是一種由滿洲國非日本人使用的一種夾雜有大量漢語詞彙的新式日語方言。
此外,日本人在學習漢語時所說的漢語,以及在日華僑長期受到日語影響所說的漢語有時也可視為一種漢語的協和語。名詞協和語也是協和語中的一個詞彙。中國近代以來,一直不斷地從日語中借入漢語詞彙,即和製漢語,而這些詞大多限於對中國人來說的新鮮事物(如科學、哲學、社會主義等),協和語則在引入新詞彙的同時加劇了對於漢語的替換。
事件背景:
918事變後,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溥儀的滿洲國,由於滿州國是日本的傀儡政權,成立之後有大批日本移民進入,且日本人在各層次的機關擔任實質領導人,滿洲國還規定日語是中小學的必修課,學校的日籍教師也達到了40%以上。
由於無論是在政界、商界,還是一般民間,中國人和日本人的交流都成了當務之急,加之日本和滿洲國當局的推波助瀾,逐漸形成了協和語的應用。
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協和語是漢語和日語語言接觸後,並互相交流語法和詞彙而形成的。因此兩種協和語都屬於皮欽語、克里奧爾語,也就是所謂的混合語。
Top
發生過程:
協和語分為漢語的協和語、日語的協和語兩種。漢語的協和語指滿洲國統治時期,在漢語(當時日本人稱通行於滿洲國的漢語官話為「滿語」)中引入日語詞彙和使用日式語法的混合語。而日語的協和語則是一種由滿洲國非日本人使用的一種夾雜有大量漢語詞彙的新式日語方言。
這種被稱為「協和語」的混合語在當時的滿洲國內在口語和書面語上都有廣泛的應用。
例如,在口語方面:
你的幫我,我的錢的大大的給。
高橋歐庫桑,豬的看見沒有?那邊的跑了的有。
私日本人アルヨ。(我是日本人。)
姑娘(グーニャン)きれいアルネ。(這姑娘真漂亮啊。)
あなた座るの椅子ないアルヨ。(沒有給你坐的椅子。)
アイヤー!(哎呀!)
在書面語方面:
人生所需求的衣食住一切物品,無一不可以大豆供給的、伏特汽車王曾經講過:完全用大豆作成而使用豆油馳驅的汽車,不久就可以出現了。由這句話也可以窺知大豆用處偉大了,大豆有以上的廣泛的用途,所以在將來發展上有莫大期待的。——《滿洲農業概況》
漢語的協和語中引入了大量日語詞彙,如「吃飯」稱「米西米西」(召し召し),「什麼」說成「那你」(なに),「好」說成「腰細」(よし),「……先生」說成「……桑」(…さん),「……太太」說成「……歐庫桑」(…おくさん),「老太太」說成「歐巴桑」(おばあさん),「老爺爺」說成「歐吉桑」(おじいさん)。其他的如:勞工的薪水使用「勞金」(労金),職員上班稱「通勤」(通勤),溥儀身邊的親近之人稱為「御用掛」(御用掛),電影稱為「映畫」(映画),公司稱為「會社」(会社),等等等等,這些全部都是直接從日語借來或音譯的詞彙。
歷史影響:
日語的協和語從其誕生開始就受到一些日本人強烈批判,他們是神道的擁護者,認為日語是言靈寄宿的語言,指責不應該這樣使用日語。隨著日本的戰敗和滿洲國的滅亡,日語的協和語被放棄。而漢語的協和語在中國東北地區也隨之式微,並在中國的規範語言運動中消失。但是,漢語的協和語仍然使用在中國的一些抗日戰爭的電影里。
然而,日本人1980年代開始積極向中國大陸開拓商機,有不少日本人學習中文和漢語。這種「有日語特色的中文」有時可在日資百貨公司或日本人寫的出版物中看到。近年來,一些日語詞彙再次成為了漢語常用詞,如「通勤」、「寫真」、「王道」、「觸媒」、「次世代」、「機能」等。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