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壬戌學制
壬戌學制
時間
1922年11月01日 ~ 1968
地點
中國
相關人物
壬戌學制
資料來源:明鏡網
簡介:

壬戌學制於1922年11月由北洋政府頒行,其提案為《學校系統改革案》。也稱「1922年學制」,因這一年為舊曆壬戌年,所以又稱「壬戌學制」,為了有別於「壬子癸丑學制」,也稱「新學制」。該學制確立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的修業年限為六年、三年、三年,所以還稱「六三三制」。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實施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個學制。

因富有彈性,故各省區施行之情形不盡相同,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後先後數次局部修改,主要集中在初等、中等教育階段。

國民政府遷台後,於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初中為國民中學,並取消初級職業學校,一方面配合社會的發展與需要,一方面也更適切地體現壬戌學制的精神在臺灣地區予以施行。

事件背景:

在壬戌學制之前,中國已頒布過四次壬戌學制:1902年壬寅學制、1903年癸卯學制、1912年壬子學制、1913年壬子癸醜學制。由於此學制系統由清末遞嬗而來,而清末學制幾乎完全抄自日本,當時已不能適應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1915年以來新文化運動開創的生機勃勃的局面。故1922年的壬戌學制便是在此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1915年,由江蘇省教育會副會長黃炎培等人發起成立的全國省教育會聯合會,是一個由各省教育會及特別行政區教育會推派代表組成的全國性民間教育組織,歷次會議都對教育界重大問題提出大量議案,表達教育界的主張。

1919年10月,全國省教育會聯合會在山西太原召開第五屆年會,開始討論新的學制系統。1920年第六屆年會,又有安徽、奉天、雲南、福建諸省教育會提出改革學制提案。1920年10月,全國教育會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在江蘇召開,會上提出了改革學制系統案。

1921年10月,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把通過的《學制系統草案》向各省區教育會和各高等教育機關徵詢意見。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開學制會議,就全國教育會聯合會整理的草案做了修訂,再交同年10月在濟南召開的聯合會第八次代表大會討論。最後,於11月1日以大總統令公布了《學校系統改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