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霧台事件
霧台事件
時間
1914年10月11日 ~ 1914年12月15日
地點
台灣屏東
相關人物
脅田義一、左村政勝、慕妮
資料來源:霧台鄉公所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霧台事件是於1914年(大正3年)發生在台灣日治時期阿緱廳阿里港支廳(現屏東縣政府警察局里港分局)的一起攻擊事件,事因以阿里港支廳長脅田義一爲首的日本警察極力在當地推行「理蕃政策」,強制收繳原住民使用的獵槍,引起霧台、神山、吉露、阿禮等諸部落的不滿。
日警脅田因回收槍枝的成效不彰,於10月7日之時抵達德文部落的駐在所,由駐在所巡官左村政勝及部落女頭目慕妮陪同進行協調,雙方在10月11日發生衝突,致使數名警察遭殺害。
日本警察在10月20日組織搜查隊進駐當地,雙方出現火力衝突,魯凱族人因此而逃入山林。警察方面最終放出風聲,只要原住民肯自繳槍械,一切可以既往不究。事件平息以後,當地駐守的警察於12月15日開始撤離。
根據日本警察方面統計,此次事件共收繳獵槍543支、槍身89支,傷亡數字未有公布。而包括脅田義一、左村政勝等人在內,共有11名警察在衝突中喪生。
日本方面將殉職警員安葬在德文部落南方山頭(今霧台國小司令台後方),設有一座高約2公尺的紀念碑,每逢慶典時令原住民前往紀念碑行禮。
事件背景:
明治末年,日本警察在霧台本部落設有「霧台警察官吏駐在所」隸屬阿里港支廳(現在的里港分局)。1914年(大正三年)日本警察極力推行其「現番政策」,而收繳獵槍被列為最緊危又最為優先的工作重點。收繳獵槍的命令下達後,里港分局所屬的三地鄉各部落,都能達到預定的目標,唯獨霧台人不從。
所以阿里港支廳長脅田義一非常生氣,因為他認為霧台警員本田、秋場等人的辦事不力,他非得親自出馬不可。10月7日脅田抵達德文駐在所,聽取該所警部補左村政勝的意見,脅田決心請左村和所員佐藤兵作、勝榮、滿等人一起到霧台協助收槍,左村又建議邀請德文女頭目慕妮一同前往,因為慕妮能言善道,階級地位又高,可以做一些協調勸導的工作,於是脅田便欣然同意。10月9日,脅田一行17人,越過北隘遼溪到達下霧台村時,許多族人都為過來爭賭他們的真面目,但大頭目Dumararat-Long'alu並不出迎。
脅田等人到達上霧台時,就在木板搭建的駐在所裡問本田、秋場等人有關收繳獵槍執行的情形。脅田聽完後覺得成績很不理想,於是當場命令本田馬上通知各頭目前來駐在所開會;然而各頭目找理由推託而拒絕出席會議,慕妮也覺得左右為難,最後請求脅田再寬限三天,以便進行說服。
另一方面,掌管上霧台的大頭目Dalabazan-Dalongbagu家,幾天前就在商討到底要不要繳槍的事,最後他們決定不繳。大頭目指示Divalalan和Vueng二人到下霧台後,發現大家都不願意繳,甚至有人說:「如果日本人來繳我的槍,我就把他們剁一剁丟到大鍋裡煮來餵豬,才把槍交給他們。」村民怨恨的情緒也因此越來越高漲。簡介:
霧台事件是於1914年(大正3年)發生在台灣日治時期阿緱廳阿里港支廳(現屏東縣政府警察局里港分局)的一起攻擊事件,事因以阿里港支廳長脅田義一爲首的日本警察極力在當地推行「理蕃政策」,強制收繳原住民使用的獵槍,引起霧台、神山、吉露、阿禮等諸部落的不滿。
日警脅田因回收槍枝的成效不彰,於10月7日之時抵達德文部落的駐在所,由駐在所巡官左村政勝及部落女頭目慕妮陪同進行協調,雙方在10月11日發生衝突,致使數名警察遭殺害。
日本警察在10月20日組織搜查隊進駐當地,雙方出現火力衝突,魯凱族人因此而逃入山林。警察方面最終放出風聲,只要原住民肯自繳槍械,一切可以既往不究。事件平息以後,當地駐守的警察於12月15日開始撤離。
根據日本警察方面統計,此次事件共收繳獵槍543支、槍身89支,傷亡數字未有公布。而包括脅田義一、左村政勝等人在內,共有11名警察在衝突中喪生。
日本方面將殉職警員安葬在德文部落南方山頭(今霧台國小司令台後方),設有一座高約2公尺的紀念碑,每逢慶典時令原住民前往紀念碑行禮。
事件背景:
明治末年,日本警察在霧台本部落設有「霧台警察官吏駐在所」隸屬阿里港支廳(現在的里港分局)。1914年(大正三年)日本警察極力推行其「現番政策」,而收繳獵槍被列為最緊危又最為優先的工作重點。收繳獵槍的命令下達後,里港分局所屬的三地鄉各部落,都能達到預定的目標,唯獨霧台人不從。
所以阿里港支廳長脅田義一非常生氣,因為他認為霧台警員本田、秋場等人的辦事不力,他非得親自出馬不可。10月7日脅田抵達德文駐在所,聽取該所警部補左村政勝的意見,脅田決心請左村和所員佐藤兵作、勝榮、滿等人一起到霧台協助收槍,左村又建議邀請德文女頭目慕妮一同前往,因為慕妮能言善道,階級地位又高,可以做一些協調勸導的工作,於是脅田便欣然同意。10月9日,脅田一行17人,越過北隘遼溪到達下霧台村時,許多族人都為過來爭賭他們的真面目,但大頭目Dumararat-Long'alu並不出迎。
脅田等人到達上霧台時,就在木板搭建的駐在所裡問本田、秋場等人有關收繳獵槍執行的情形。脅田聽完後覺得成績很不理想,於是當場命令本田馬上通知各頭目前來駐在所開會;然而各頭目找理由推託而拒絕出席會議,慕妮也覺得左右為難,最後請求脅田再寬限三天,以便進行說服。
另一方面,掌管上霧台的大頭目Dalabazan-Dalongbagu家,幾天前就在商討到底要不要繳槍的事,最後他們決定不繳。大頭目指示Divalalan和Vueng二人到下霧台後,發現大家都不願意繳,甚至有人說:「如果日本人來繳我的槍,我就把他們剁一剁丟到大鍋裡煮來餵豬,才把槍交給他們。」村民怨恨的情緒也因此越來越高漲。
Top
發生過程:
當天霧台兩大頭目便召集部下密商對策,決定在翌日清晨3、4點許,先剪斷電話線加以警告再說。雖然慕妮請求寬限的日子還未到,但是脅田卻按耐不住,便在10月11日,命令左村率領本田、 秋場、月野木、添田等人到下霧台通知頭目來所,脅田想藉以訓誡。當左村等人到頭目家時,剛好有30多名族人正在聚會,其中一名性急的族人便跳出來高聲叫罵,在慌亂中大家蜂擁而上,一舉把左村和本田的腦袋砍下,月野木左肩被砍成重傷後和一名二等員在族人的追逐下,跳下500公尺深的斷崖。二等警員當場摔死,月野木因樹枝阻擋而未死亡,但也是奄奄一息了。添田野在奔向德文的道路中被殺。
在此時,上霧台的山胞把駐所、宿舍團團圍住,日警把駐在所的門窗關的緊閉不敢出來,而在宿舍的警員正在關窗子時,卻被來自阿禮村的Matsmats射中肩部。喊聲震天的族人不停地向屋內濫射。
脅田手持手槍極力反抗,但敵不住族人們的火攻,眼見火焰就要吞滅駐在所,脅田趕緊率領警員向三地鄉的達來村和馬兒村方向突圍而去。憤怒的族人緊緊追殺,最後只有西浦、勝、羽根田、江某等四人生還。
德文頭目慕妮早已悄悄地溜回德文,對留守在駐在所唯一的警員雪山說:「霧台山地人來襲,趕快躲到我家。」 不久,追逐日本人的霧台族人也到了德文,向慕妮討索逃亡的日本人,但被慕妮拒絕。此時逃到三地村的日警向當地佐分利巡官報告此事變經過,這件事才宣揚開來。
事發後,日人組織武力反攻,進攻霧台的日警搜查隊,由原先的500餘人增加到後來的700餘人,分別由今澤、永田隊長帶隊。
10月20日,永田部隊進駐三地村,命令栗山砲隊進駐德文。10月23日清晨6點半,栗山砲隊向清晰可見的下霧台轟擊;今澤在同一時間命令佐藤等隊伍從隘遼溪向下霧台仰攻。日警用機關槍掃射抵抗的霧台族人,戰況極為慘烈。霧台族人在斷崖邊用石壘禦敵失力,29日佐藤部隊便大肆燒殺下霧台的房舍和婦孺。
霧台壯丁不得已退守本部落,今澤又命內田、左賀率領隊員奪取附近高地,11月四4日栗山砲隊在內田部隊陣地 中砲擊上霧台,至此本部落各區山胞部落房舍便暴露在炮火之下。日本搜索隊待時機成熟後,佐藤部隊由正面攻擊,其他部隊自左右夾擊,紛紛向阿禮、好茶村逃跑。
頭目唐水明(Dalabazan-long'alu)當時才十餘歲,負傷後由族人簇擁逃往阿禮村。當然日警進入進入上霧台後,當然免不了又是一陣慘酷的燒殺。
日警們知道原住民終不能長期流浪山林和外村,便放出風聲,表示只要繳槍回家後就既往不究。迨至12月15日,局勢穩定後,日警才撤離完畢,事件才告一段落。
歷史影響:
根據日方的統計,在霧台事件後,共收得獵槍543支,槍身89支,但是建中的日本人和原住民傷亡數字一直都未公佈。一般認為,包括脅田義一、左村政勝等人在內,共有11名警察在衝突中喪生。
事後,日本人把脅田等10名殉難者歛葬在德文村南方的山頭,並在今天的霧台國小司令台的後方,設立了一座高約2公尺的立方形石碑,上頭刻著脅田以下10名殉難的姓氏,每逢慶典就令當地族人向紀念碑行禮,平時打此經過也要行禮如宜。臺灣光復時,日警在國民政府接收前,就命原住民把紀念碑打碎。
此外,日警認為Dalabazan頭目是首謀,燒了他的房子,迫使他在今天霧台鄉公所南側居住,已把原址改為公地。又任命下霧台Dumararat家為官命頭目,統領全霧台的原住民。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