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洪公祠特訓班
洪公祠特訓班
時間
1932年05月 ~ 1949年04月23日
地點
南京
相關人物
戴笠
、
蔣中正
、陳恭澍、劉乙光、徐遠舉、趙理君、
鄭介民
、
李士珍
資料來源:中文百科在線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洪公祠特訓班成立於1932年5月,是「軍統」頭子戴笠所一手創立,也是他的第一個特務訓練班。洪公祠特訓班對外名稱叫「參謀本部特務警員訓練班」,因設在南京洪公祠,後來人們稱之為洪公祠特訓班。
洪公祠特訓班一共舉辦了三期,每一期半年。第一期於1932年5月開班,這是軍統特務訓練的開始,在軍統林林總總的特訓班中很有代表性。
據前軍統著名特務陳恭澍回憶,洪公祠特訓班開班時,共有學員30名,中途有3個人退學,到了結業分配工作時,只有27人。
而這第一期學生中,就出了兩個響噹噹的人物。其中一個便是曾參與制裁張敬堯、吉鴻昌、石友三、殷汝耕、王克敏、汪精衛的陳恭澍。而另一人則是負責看守張學良近一生的劉乙光。
事件背景:
1928年初,國民黨在中央組織部中設立專職情報的「黨務調查科」,此時,軍隊系統也有「參謀本部第二廳」,負責軍事諜報與電訊偵測。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和蔣中正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的集權,以加強國家統一,為日後全面抗戰做準備,效仿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組織的「黑衫黨」,在黃埔系軍人賀衷寒、戴笠、鄭介民、康澤等人的策劃下,組織了一個以軍人為主體的「中華復興社」(有人稱藍衣社)。
1932年又在復興社內設核心組織力行社,設有一個專門進行諜報、暗殺活動的特務處,它即是軍統局的最前身,由戴笠擔任處長。
另外,1932年,黨務調查科擴充為「特工總部」,由戴笠負責統籌一切事宜。而戴笠也積極準備培訓第一批特務情報人員,開設特訓班。
Top
發生過程:
1932年4月1日,戴笠負責的特務處成立,一個月以後,戴笠就開辦了他的第一個特務訓練班-洪公祠特訓班。洪公祠特訓班對外名稱叫「參謀本部特務警員訓練班」,因設在南京洪公祠,後來人們稱之為洪公祠特訓班。
洪公祠特訓班一共舉辦了三期,每一期半年。第一期於1932年5月開班,這是軍統特務訓練的開始,在軍統林林總總的特訓班中很有代表性。
在軍統各種各樣的訓練班中,班主任幾乎都是戴笠,唯獨這一期例外,班主任申聽禪(參謀本部第二廳廳長),另外還有副主任,但顯然他們都是掛名。
具體的管理,分為三個組,戴笠負責事務組,主持日常工作;特務處副處長鄭介民負責教務組,管教學;李士珍負責訓育組。
洪公祠特訓班的開學典禮,儀式很簡單,桌上放1本《三民主義》、1枝手槍,由蔣中正先領著大家宣誓,誓詞是:「余誓以至誠,奉行三民主義,服從領袖命令,遵守團體紀律,盡忠職守,嚴守秘密。 如違誓言,甘願受最嚴厲之處分,謹誓。」
宣誓完了還要把每個人手中都有的誓詞收集起來,當場焚化,有點像江湖幫會之類的入會儀式。這是一個象徵意義大於實質的舉動,也是告訴大家,自己將從事的是極端崇高的事業,大家要隨時做好獻身的思想準備。
宣誓過後是校長「訓示」,其內容是鼓勵大家甘當無名英雄,即使為黨國犧牲也在所不惜。
特訓班中的課程包括槍械、爆破、毒物、通訊、駕駛、攝影、偵查學、情報學、軍事情報學、高等警察學、武裝鬥爭、幫會等。
據前軍統著名特務陳恭澍回憶,洪公祠特訓班開班時,共有學員30名,中途有3個人退學,到了結業分配工作時,只有27人。
而這第一期學生中,就出了兩個響噹噹的人物。其中一個便是曾參與制裁張敬堯、吉鴻昌、石友三、殷汝耕、王克敏、汪精衛的陳恭澍。而另一人則是負責看守張學良近一生的劉乙光。
歷史影響:
洪公祠特訓班的畢業學員,後來都成為軍統的主力,餐語的特務情報任務不計其數,包括1933年制裁北洋皖系軍閥張敬堯;1934年制裁西北軍高級將領吉鴻昌;同年冬,制裁臭名昭著的倒戈將軍石友三;1935年至1938年,連續計畫制裁大漢奸殷汝耕;1938年3月,制裁華北頭號大漢奸王克敏;1939年3月,陳恭澍等人前往越南河內制裁汪精衛;1940年制裁日本上海公租界公部局警務副總監赤木親之等多次重大暗殺任務。
而洪公祠特訓班畢業最著名的兩人陳恭澍、劉乙光,因其工作表現優異,加上又是戴笠的得意門生,得以一路升遷,隨後也都跟隨國民政府遷往台灣,且都官拜將軍。
Top
回上一層